四川省宜宾市叙州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3 21: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叙州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文综-历史试题
24.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青州大疫,中央政府要求:“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旨在切断传染源。这项措施被后世沿用。据此可知当时
A.疫病防治依赖于中医药学创新 B.医疗隔离救治理论成熟
C.政府具有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 D.政府防治疫病方法有效
25.良渚文化是距今约5000年的长江流域文明。它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有明显的社会分化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古城以宫殿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它把中华文明起源前推到与古埃及等文明约同的时间。良渚文化
A.形成了南北作物差异的格局 B.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社会体系
C.丰富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内涵 D.说明了世界文明具有同源性
26.古代帝王将祖宗神位供奉于太庙,并选取少数王公大臣进行供奉,称为“配享”。汉代以来更是相沿成制度,例如西汉裴秀、宋代司马光、清代张廷玉等皆“配享”太庙。这一做法旨在
A.强化宗法制度 B.彰显皇权权威 C.宣扬忠义理念 D.体现尊卑有序
27.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数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这一变化
A.体现了政府对外来文化的开明政策 B.反映了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度
C.有助于儒学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 D.表明弃儒从佛的现象已相当普遍
28.以下是根据相关著作整理清代江南地区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变化
康熙雍正时期 乾隆嘉庆时期
土地价格(每亩) 4到5两 50两
稻米价格(每升) 6到7文 30到40文
布匹价格(每丈) 30到40文 100到200文
这表明清代这一时期
A.物价的变化受世界市场影响颇多 B.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业已难以为继
C.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进一步完善 D.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导致物价波动
29.柏拉图认为,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因此智慧就不能求之于那些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劳动的人们,而只能求之于那些享有独立的生活资料的人们,或者是那些由国家来负担而不必为生活担忧的人们。这一观点
A.旨在论证奴隶制存在的合理性 B.蕴含着对于希腊民主制的思考
C.体现了人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 D.强调出身对于人的决定性作用
30.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即美、苏是第一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二世界;亚非拉是第三世界。“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A.适应了国际局势的变动 B.强化了美苏军事集团的对峙
C.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改变了中国外交的战略目标
31.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学家几乎都是身居要职的宫廷大臣,他们承认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的观点,但却对这些观点进行曲解,认为人民已经通过契约授权皇帝,并使得皇帝的意志具有了法律的效率。其旨在
A.保持法律的连续性 B.维护帝制的合法性
C.树立法律至上准则 D.掌控法律的解释权
32.1922年,英国通过了史蒂文森法,在英属马来亚和锡兰控制橡胶产量,超过规定产量将提高税收;美国对此有组织地反对。这表明美国
A.国内经济消费不足 B.工业受损最为严重
C.预感经济危机到来 D.倡导自由贸易政策
33.19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专门性、技术性的国际组织,如1865年的国际电报联盟、1874年的万国邮政联盟、1899年的海牙常设仲裁法院;20世纪以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国际联盟、联合国、WTO产生。国际组织的发展,反映出
A.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 B.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已建立
C.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D.国际间的矛盾冲突在减少
34.有西方学者认为“通过国际媒体人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引发了整个东欧的民主化运动”,“媒体关于共产主义政府政策失灵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报道侵蚀了其(东欧)政权的合法性”。该学者旨在说明部分西方媒体
A.促进了西方和东欧的文化交流 B.推动了东欧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C.展示了西方先进的政治和生活 D.充当了文化渗透与斗争的工具
35.在1750至1960年的21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人口增长是不平衡的,欧美和大洋洲这些发达国家所在的地区,人口增长率为每10年增加915%,而亚、非等不发达国家所在地区每10年只增加6%。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正向相关 B.政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C.产业革命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D.和平为人口的增加创造条件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唐朝继承发展了历代粮食问题的思想和制度。前期沿用均田制并鼓励开荒,大部分皇帝都能做到“省徭赋,不夺其时”,建立太仓、常平仓等仓廪体系和相应的机构、法规,同时完善灾害救济和扶助。755年,户数由唐初200万增至近900万,扩大了兵源、劳役和税收来源。粮食价格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
——摘编自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 清代康乾以降,政府允许并鼓励从他国输入粮食,鸦片战争以前粮食进口数量较小,单向的粮食进口贸易主动权完全操于中国之手。近代以来,中国无力抵制洋粮进口,逐渐沦为粮食进口大国。国内粮食没有满足自给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处于病态和衰败之中。
——摘编自徐畅《表象与事实:近代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研究》
材料三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新中国成立70年来,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约2.6%。中国能比较稳定地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自1982年开始,中央连续多年发布聚焦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出台了有关粮食生产、粮食流通、耕地制度、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涉农资金支持等多项政策。2002年修订通过的《农业法》对粮食安全进行了立法保障。2015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粮食政策的特点及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粮食危机出现的原因。(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有利条件。(8分)
42.《兴国调查》(12分)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新余县罗坊镇找了来自兴国县刚入伍的农民开了一星期的座谈会,写成《兴国调查》。调查近 4 万字。下面是其目录及简介: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为《兴国调查》撰写一份简介。(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9世纪以前,英国警察事务长期由地方教区和城镇管辖。1829年,当时任内务大臣的皮尔提出《都市警察法》,建立都市警察。由内阁大臣负责管理主管全国治安的内务部。1838年王室委员会开始调查在各郡如何建立一支有效的警察力量。1839年在宪章运动高潮时,内务部授权四季法庭法官在郡以下的各区建立一支临时警察,但是临时警察的首领需要内务大臣任命,从各郡征收的地方税中支付临时警察的开支。1869年到1870年,部分选区把警察力量和郡的警察力量统一起来。在在工人阶级的运动威胁政权时,当局甚至曾运用刚刚出现铁路网、无线电报等方式毫不留情地加以镇压。
——摘编自沈汉、刘新成《英国议会政治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英国警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试评价英国警察制度改革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3年6月8日,朝鲜战场停战谈判中最为艰难的战俘问题,终以中朝方面遣返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其余转交中立国公正遣返的建议为基础达成协议。但李承晚当局公然破坏协议,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2.7万余名。为以打促和,实现最终停战,志愿军于1953年7月13日晚发起金城战役。我西集团右翼第68军第203师派出第609团2营和第607团侦察班组成穿插分队,以奇袭手段一举捣毁南朝鲜军首都师“白虎团”团部,打乱敌指挥体系,打破其防御体系,为西集团顺利完成作战任务立下头功,创造了世界特战史上的经典战例。……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和我军历史上惟一一次向坚固阵地之敌发起的进攻战役。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此战共歼敌5.3万人,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摘编自韩刚《金城战役:一场准且狠的虎口掏心战》和百度文库《金城战役——抗美援朝最后一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城战役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城战役的意义。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伊斯雷尔·爱波斯坦(1915年4月- 2005年5月),波兰华沙人,早年他随父母移居中国,1933年开始为中国革命工作。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作为美国驻华记者,先后到上海、南京等地采访。1938年,奔赴前线采访台儿庄战役,并出版《人民之战》,向国外真实报道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头两年的战绩。1944年,突破封镇到陕北访问了毛泽求、朱德等领导人和众多抗战军民,向世界报道了中共领导人民抗战的真实情况。1945年至1951年初,不顾美国反华势力的迫害,投入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增进美中两国人民友谊的进步活动。新中国成立不久,参与创办了对外刊物《中国建设》,后更名《今日中国》,现已成为有中、美、法等多语种史版的综合性月刊。在“文革”中他蒙冤被因禁,平反后,他依然满腔热情地投入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改革开放新时期,他作为政协常委,参与参政议政活动,积极开展国际友好交往活动。1957 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入党。2019年入选“最美奋斗者”。
——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最美奋斗者事迹介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波斯坦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做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最美奋斗者爱波斯坦体现的时代精神。
历史参考答案
24-28:DCBCB 29-33:BABDA 34-35:BA
41.(1)特点:继承发展历史经验;措施比较全面。
影响:推动了农业和经济恢复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加;改善了民众生活;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人地矛盾尖锐;列强侵略;政局动荡;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3)党和政府的重视与立法保障(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科技投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政府土地政策调适;人民劳动积极性增强。
42.答案示例:伴随红军和井冈山等成为革命根据地地发展,为更好了解农村基本情况,毛泽东在深入调查农民家庭的基础上写成《兴国调查》。
《兴国调查》包括:地主和富农人口少但占有土地比重大;农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出封建剥削的土地革命;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和赤卫队等革命武装组织。
《兴国调查》通过大量一手资料,进一步认识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完善了党的土地革命路线;为保卫和发展根据地及苏维埃政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成为党的优良作风影响深远。
45.(1)特点:与工人阶级斗争密切相关;通过立法的方式推进;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权力由地方逐渐收归中央;充分调研,逐步推进。
(2)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社会治安;有助于工业化的纵深发展;本质上强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镇压工人运动,具有一定的反动性。
46.(1)背景: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李承晚集团破坏遣返战俘协议,阻挠和谈;中朝方决定以打促和,实现停战。
(2)意义:沉重打击了韩美嚣张气焰;有力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积累了阵地战进攻战的经验;创造了世界特战史上的经典战例。
47.(1)主要贡献: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向国外介绍中国抗战情况;投入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增进美中友谊的进步活动;创办刊物,向世界介绍新中国的建设;积极参政议政,开展国际友好交往活动。
(2)时代精神:积极宣传中国民族解放事业和建设成就的国际主义精神;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反抗强权的斗争精神;致力于新中国建设、热心参政议政的奋斗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