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详案-第7单元1看日历(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详案-第7单元1看日历(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4 05:5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看日历
 本节学习的是教材67~69页的内容。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是教材67页“说一说”。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回顾和整理自己对年、月、日已有的认识,在相互交流中逐步完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接着呈现2013~2016年各月份天数记录空白表格,让学生整理和记录各月天数,观察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呈现了笑笑发现的有关知识,最后由智慧老人以告之的方式介绍了大月、小月、二月天数的特点,以及平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二是教材68页“试一试”。进一步认识平年和闰年,学习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让学生整理记录2009~2016各年份中2月的天数,发现规律,并通过笑笑和淘气的对话,介绍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判断的方法。在巩固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时教材呈现了把下表中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在已有2016
 年是闰年的基础上,推算出后面的年份中哪一年是闰年,进一步体会“四年一闰”的规律。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
 认识年、月、日以及它们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难点】
 判断平年、闰年。
第课时 认识年、月、日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解决生活中有关年、月、日的实际问题。
 【重点】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难点】
 解决生活中有关年、月、日的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2013~2016各年年历卡一张、2009~2016各年年历卡一张。
方法一
 师:你知道今天的日期吗?
 预设 生1:×月×日。
 生2:×年×月×日。
 预设 生1:11月23日。
 生2:2015年11月23日。
 师:这个日期中有哪些时间单位?
 预设 生1:年、月、日。(教师及时板书:年、月、日)
 师: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和同伴互相说一说。
 学生集体交流:
 预设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一年有365天的,也有366天的。
 生3:一个月有30天的,也有31天的。
 师: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大家说的这些知识是否准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认识年、月、日)
 [设计意图] 从“你知道今天的日期吗”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体现对学生学情的关注,较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通过“那么大家说的这些知识是否准确呢?”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方法二
  师:我们来猜谜语好吗?
 (课件出示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打一日常用品。)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预设 生:日历。
 师:从日历中能知道哪些知识?
 预设 生1:能知道是哪年的日历。(板书:年)
 生2:能知道几月几日是星期几。(板书:月、日)
 生3:能知道一些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师: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和同伴互相说一说。
 学生集体交流:
 预设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一年有365天的,也有366天的。
 生3:一个月有30天的,也有31天的。
 师: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大家说的这些知识是否准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认识)
 [设计意图] 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体现对学生学情的关注,较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通过“那么大家说的这些知识是否准确呢?”这个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一、认识大小月。
 师:请同学们拿出2013~2016年年历(见附页1)。把1~12月各月的天数填在表格中,看看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1)学生独立观察年历,完成表格填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填写后同桌间互相核对数据的准确性。
 独立观察填写后的表格,与同伴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汇报交流结果。
 师: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发现1,3,5,7,8,10,12月,这些月都有31天。
 生2:我发现4,6,9,11月,这些月都有30天。
 生3:我发现2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不少,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
 师: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个什么名字?
 预设 生:叫做小月。(板书:小月)
 师:同学们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预设 生:7个大月,4个小月(板书:7个,4个)
 师:那……怎么只有十一个月?
 预设 生:还有一个2月。
 师:2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们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师:2月份既不是大月,又不是小月,而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有时2月有28天,有时2月有29天。我们把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把2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师: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预设 生:2月。
 师:请拿到闰年年历的同学起立。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拿的是闰年年历卡?
 预设 生:年历中2月是29天。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与交流,探索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更直观地加深对大小月、特殊月、平年和闰年的认识。
二、记忆各月天数。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你们能自己想个办法吗?
 预设 生:(自由发言)
 师:下面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两种记忆方法:
 1.歌诀记忆:
 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师:还可以这样来记: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师: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
 2.左拳记忆:
 教师PPT课件出示左拳图,并演示。
 师:我们可以在左手的拳头上依次数出12个月份,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处开始数起,第一个凸起处是1月,凹下去的地方是2月,接着数,3月、4月、5月、6月、7月,转过来,从数7月份的地方接着数8月9月10月11月12月,8月和7月是同一个凸起处,9月是凹下去的地方,接着10凸、11凹、12凸。
 师:好,跟老师一起数一下。(学生跟老师一起数)
 师:你们发现没有,凡是数到凸起的地方,每个月都是多少天?凡是数到凹下去的地方,除2月份以外,每个月都是多少天?
 预设 生:凡是数到凸起的地方,每个月都是31天,凡是数到凹下去的地方,除2月份以外,每个月都是30天。
 师:对!凡是数到凸起的地方,每个月都是大月,凡是数到凹下去的地方,除2月份以外,每个月都是小月。
 师:我们下面做个游戏: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起立,要是小月女生起立。
 师:在上面的游戏中,老师最后报的是2月,你们为什么谁也不站起来?
 预设 生1:因为2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生2:因为2月是特殊月。
 [设计意图] 数学课应该有数学味,淡化基础知识不等于不要基础知识,学生该掌握的知识还是要掌握,学生该记住的结论还是要记住,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大小月的知识,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1.教材第68页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先弄清题意,然后拿出今年的年历来完成这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重点是第(2)题,要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算经历时间的思路。
 2.教材第68页练一练第2题。
 请学生先说一说奥运会开幕时间,教师及时引导。接着推算结束时间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参考答案】 1.(1)6月1日,略。 (2)10月1日,略,略 (3)略。 2.2008年8月8日,8月24日。
 [设计意图] 以上环节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放回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操作完成,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感受年、月、日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预设 生1:知道了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
 生2:知道了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生3:知道了2月是特殊月,有时有28天,有时有29天。
 生4:2月有28天的那年是平年,2月有29天的那年是闰年。
 生5:一年有12个月。
 师:大家总结得很全面。(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哪个知识点,教师可及时引导。)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使新知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系统化。
作业1
教材第69页第6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基础题)连线题,将对应的时间和节日用线连起来。
5月1日   教师节
6月1日  国庆节
9月10日  儿童节
10月1日  劳动节
【提升培优】
2.(基础题)填空。
一年有(  )个月,31天的月份有(   ),30天的月份有(   ),平年2月有(  )天。
【思维创新】
3.(探究题)2016年的5月1日是星期日。推算一下,这年的“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
【参考答案】
作业1:6.12月29日 9月30日 (1)略 (2)2 29
作业2:1.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12 1,3,5,7,8,10,12 4,6,9,11 28 3.三
看日历
认识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有31天。
小月:有30天。
特殊月:2月:28天(平年)、29天(闰年)。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
 2.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中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当教师发现一些同学看不明白年历卡时,应果断地将年历卡投影,讲明如何看年历卡,不应草率了事。
 及时观察学情,机智地调控课堂。例如:在学生拿出年历在探究问题之前要引导学生如何看年历。   
  2016年第一季度有多少天?
 [名师点拨] 要想算出2016年第一季度有多少天,要知道第一季度分别是哪几个月,每个月分别有多少天。第一季度是一月、二月和三月,分别有31天,29天和31天。(主要明白2016年二月份有29天。)
 [解答] 31+29+31=91(天)。
 阳历2月份为什么28天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凯撒着手制订阳历时,本来规定每年12个月,逢奇是大月,31天;逢偶是小月,30天。2月份逢偶,也应该是30天。但这样算下来,1年就不是365天,而是366天了。所以必须设法在1年中扣去1天。在哪一个月里扣去1天呢?那时候,按照罗马习俗,许多判处死刑的犯人,都是在2月里执行的,所以人们认为这是一个不吉利的月份。既然1年里要扣去一天,那么在2月份里扣去1天,让这个不吉利的月份少1天好了。因此,2月份就成了29天。这就是儒略历。
 后来,奥古斯都继儒略·凯撒做了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发现儒略·凯撒是7月份生的,7月份是大月,有31天。奥古斯都自己是8月份生的,8月份偏偏逢偶是小月,只有30天。为了和儒略·凯撒表示同等的尊严,奥古斯都就决定把8月份也改为31天。同时把下半年的其他月份也改了,9月份和11月份,由原来是大月改为小月;10月份和12月份,由原来是小月改为大月。这样又多出来一天,怎么办呢?依旧从不吉利的2月份内扣掉。于是,2月份就只有28天了。
 2000多年来,人们之所以沿用这个不合理的规定,只是一种习惯罢了。世界各国研究历法的人,已经提出许多改进历法的方案,想把历法改得更合理些。
 农历简介
 农历是中国汉族传统历法,又有夏历、汉历、华历等名称,是一种阴阳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均以农历计算,至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民族大多仍遵循农历的传统节日,如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农历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多有记载,今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商代。1912年中国官方开始采用公历,而农历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一直广泛流传于民间。
第课时 平年和闰年
 1.在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2月份天数的规律及平闰年的规律。
 2.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重点】
 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难点】
 在整理观察活动中,发现平闰年的规律。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日历。
 师:大月有多少天?
 预设 生:31天。
 师:哪些月是大月?
 预设 生: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师:小月有多少天?
 预设 生:30天。
 师:哪些月是小月?
 预设 生:4月、6月、9月、11月。
方法一
 师:还记得2月份的天数吗?
 预设 生:有28天的,有29天的。
 师:2月有28天的那年是什么年?
 预设 生:平年。
 师:那有29天的呢?
 预设 生:闰年。
 师:我们知道2月的天数就可判断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那平年、闰年还有其他的判断方法吗?这节课我们接着借助年历一起来研究。(板书:判断平年和闰年。)
 [设计意图] 从已有的知识根据2月的天数判断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导入,引出“平年、闰年还有其他的判断方法吗?”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为探究新知——平年和闰年的规律,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方法二
  师:我们上节课认识了平年和闰年的哪些知识?
 预设 生: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
 师:那平年和闰年之间还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平年、闰年还有其他的判断方法吗?这节课我们接着借助年历一起来研究。(板书:判断平年和闰年。)
 [设计意图] 从已有的知识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导入,为探究新知——平年和闰年的规律,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一、探究2月天数的特点。出示教材表格图。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月份天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2009~2016年2月日历(附页2)。把各年2月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看看能发现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记录,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核对订正结果。接着教师大屏幕出示2009~2016年中各年2月的天数记录表。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屏幕显示。)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各年2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2月的天数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预设 生1:我发现2月是29天的年份有2012年、2016年,其他年份的2月都是28天。
 生2:我发现过三个平年才到一个闰年,也就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板书: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师:每四年里有一个闰年,真的是这样的规律吗?一起来看。
 出示2005,2006,2007,2008年这4年2月的天数。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月的天数
28
28
28
29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各年2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每四年里有一个闰年。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新知的探究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师:那我们知道每四年里有一个闰年,你能把下表中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吗?
 (出示表格,让学生先判断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再把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推算方法,以便巩固“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的规律。)
 预设 生:因为2016年是闰年,四年一闰,所以2020年和2024年也是闰年。
 ●把下表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师:根据闰年的规律你能推算出自己18岁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思路一:
 师:今年是哪一年?现在你几岁?
 预设 生1:今年是2016年,我8岁。
 生2:今年是2016年,我9岁。
 师:8岁的同学推算出18岁那年是哪一年?
 预设 生:再加10年应该是2026年。
 师:判断2026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预设 生:平年。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预设 生:根据上一题涂闰年的结果,2024年是闰年,那2026年一定是平年,因为四年一闰。
 师:9岁的同学用同样的方法推算一下18岁那年是哪一年?
 预设 生:2025年。
 师:判断2025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预设 生:平年。
 思路二:
 师:先和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集体交流。
 预设 生1:先要推出我18岁那年是哪一年?我今年8岁,我18岁那年应该是2026年。再推算2026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因为我知道2024年是闰年,2026年一定是平年。因为每四年一闰。
 师:按照每四年一闰的这个规律,往后推算,可以知道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如果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出示计算结果:(课件)
 2009÷4=502……1
 2010÷4=502……2
 2011÷4=502……3
 2012÷4=503
 2013÷4=503……1 
 2014÷4=503……2
 2015÷4=503……3
 2016÷4=504
 预设 生: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师:对,也就是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能不能整除,能整除的就是闰年。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判断下面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判断2024年和2025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学生独立计算。
 班内交流。
 预设 生:2024÷4=506 2024除以4,能整除,是闰年。 2025÷4=506……1 2025除以4,有余数,不能整除,是平年。
 师: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学生计算。
 全班交流。
 预设 生:1900÷4=475. 能整除,是闰年。
 师:1900年是整百年份,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所以1900年不是闰年。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所以科学家又做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学生齐读一遍)
 师:哦,原来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板书: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的巩固和应用,体现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的数学思想。
三、平年、闰年一年的天数。
 师:说说一年有多少天。
 预设 生1:365天。
 生2:366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 生1:家人告诉的。
 生2:自己算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2:把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师:下面请动手算一算平年、闰年的天数,算完后在组内说说自己的算法。
 师: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预设 生1:把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31+29+31+30+31+30+31+31+30+31+30+31=366(天)。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结果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生2:用30乘4加31乘7再加28得出平年全年365天。用30乘4加31乘7再加29得出闰年全年366天。30×4+31×7+28=365(天)。30×4+31×7+29=366(天)。
 生3:都看成30乘12得360天,平年少算了5天加5,全年365天。闰年少算了6天加6,全年366天。30×12+5=365(天)。30×12+6=366(天)。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计算、自己概括。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1.教材第69页练一练第3题。
 先引导学生可以借助在前面的学习活动中得出的某一年是闰年的结论来进行推算,重点要让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教材第69页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参考答案】 1.有4个 1996 2000 2004 2008 2.(1)2016年是闰年 (2)182 366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闰年的哪些知识呢?
 预设 生1:每四年一闰。
 生2: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师:怎样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学生举例说明,可以根据自己记住的闰年年份依次推算。)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使新知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系统化。
作业1
教材第69页第3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基础题)填一填。
(1)一年有(  )个月。大月有(      ),每月有(  )天。小月有(    ),每月有(  )天。二月只有28天的年份叫(  )年,二月有29天的年份叫(  )年。
(2)一年有(  )个季度,第四季度是(    )月。“六一”儿童节在第(  )季度。
2.(重点题)我是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二月份是小月。  (  )
(2)1994年是闰年。  (  )
(3)小亮是1996年2月29日出生的。  (  )
【提升培优】
3.(易错题)对号入座。
(1)2009年第一季度有(  )天。
A.90   B.91   C.92
(2)下面的月份中每个月都是30天的是(  )。
A.6,8,9,10    B.4,6,9,11
C.2,4,6,9,11
(3)淘气的爸爸连续两个月出差共62天,他爸爸是在(  )两个月出差的。
A.5,6  B.7,8  C.11,12
4.(难点题)201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思维创新】
5.(重点题)将下列节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并写出日期。
国庆节、劳动节、元旦、儿童节、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6.(开放题)与好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日,说说自己出生的月份有多少天。
【参考答案】
作业1:3.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
作业2:1.(1)12 1,3,5,7,8,10,12月 31 4,6,9,11月 30 平 闰 (2)4 10,11,12 二 2.(1)? (2)? (3)√ 3.(1)A (2)B (3)B 4.2010÷4=502……2 是平年 5.元旦 1月1日 劳动节 5月1日 儿童节 6月1日 中国共产党的生日 7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1日 国庆节 10月1日 6.略
判断平年和闰年
每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在经历中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总结。得出结论后进一步巩固发现的“四年一闰”规律,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将数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信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快速地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还需要一个过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再提高。比如给一个年份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学生表达思路还不清晰、不到位。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四年一闰”的规律。解决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的问题时,要让学生记住几个闰年的年份,以便好推算。
【练一练·68页】
1.(1)6 1 略 (2)10 1 略 略 (3)略 2.2008 8 8 8 24 3.有4个 1996 2000 2004 2008 4.(1)2016年是闰年 (2)182 366 6.(1)12月29日 9月30日 (2)2 29
  2008年2月,为加快奥运场馆施工,建筑工人每人每天加班2小时,这个月工人每人加班多少小时?
 [名师点拨] 2008年是闰年,闰年的二月有29天,所以可求这个月每人加班时间。
 [解答] 29×2=58(小时)
 答:这个月工人每人加班58小时。
 动物中的数字“天才”
 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000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1天约22小时,1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闰年的来历和规律
 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即有闰日的年份为闰年。公历闰年判定遵循的规律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