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3单元1捐书活动(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3单元1捐书活动(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4 06:0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捐书活动
 连加的数量关系学生早就学习过,理解也比较容易,本节课呈现的“捐书”情景的数量关系也很简单,只是每个数据都比较大,能正确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在编排上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掌握计算方法,在连续进位时要提醒学生多加注意。养成认真计算、及时验算的良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在计算前估一估结果的大致范围。
 1.掌握三位数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
 2.运用三位数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三位数连加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掌握三位数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
 正确运用三位数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第17页的内容。
 列竖式计算。
 142+223 511+334 530+112 745+102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的问题和计算的方法)
 【参考答案】 365 845 642 847(竖式略)
方法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因为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而失学。(PPT课件出示相应的一些图片)
 师:那么你们觉得可以为失学的儿童做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
 预设 生1:为他们捐钱和衣服。
 生2:为他们捐学习用品。
 生3:为他们捐书籍和本子。
 ……
 师:你们都很有爱心,老师很高兴,其实在我们身边常有为希望工程捐书的活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吧!(板书课题:捐书活动)
 [设计意图] 从学生对为什么要捐书的思考,巧妙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二
  提问:一头猪重152千克,比一头牛轻185千克,一头牛重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计算)
 师:而一头大象比这头牛重500千克。大家怎样一步计算出这头大象的体重呢?学完这节课我们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
 [设计意图] 以怎样计算一头大象的体重引入新课,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另一方面提出了要研究的主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一、三位数连加运算的估算。
 1.提出问题。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景图。)
 师:这是一个捐书活动,活动结束了,我们需要统计一下捐书的情况,一起去看看吧!(PPT课件出示统计表)
 三年级捐书情况
班级
数量/本
三(1)班
118
三(2)班
104
三(3)班
95
 四年级捐书情况
班级
数量/本
四(1)班
103
四(2)班
109
四(3)班
98
 师:请大家看表格,这是三、四年级的捐书情况。你能从这两个表格里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并交流)
 预设 生1:三年级3个班分别捐书118本、104本和95本。
 生2:四年级3个班分别捐书103本、109本和98本。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生1:三年级共捐书多少本?
 生2:四年级3个班共捐书多少本?
 生3:哪个年级捐书的数量多?
 师:现在校长想了解哪个年级捐书多,并给予表扬,你能告诉校长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捐书的信息图片,发现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为下一步的计算做好准备。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位数连加运算的估算方法)
 师:为了解决校长的问题,请同学们独立尝试,估算出结果,再小组讨论交流,通过比较得出捐书多少的问题。
 (与同桌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初步判断哪个年级捐书的数量多一些)
 3.汇报展示。
 (三位数连加运算的估算)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一下呢?
 预设 生1:三、四年级相应的班级进行比较得出: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多出15本,共少5+3=8(本),三年级比四年级多7本,三年级捐书多。
 生2:我先估算出三年级大约捐书:118+104+95≈120+100+100=320(本),再估算出四年级大约捐书:103+109+98≈100+110+100=310(本),320>310,三年级捐书多。把他们捐书的本数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百数进行估算。
 生3:三年级和四年级捐书都超出了100+100+90=290(本),三年级捐书比290本多了18+4+5=27(本),四年级捐书比290本多了3+9+8=20(本),所以三年级捐书多。
 4.总结三位数连加的估算方法。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说出了这么多估算的方法。谁能总结一下三位数连加运算的估算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板书:可以把数看成整百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估算,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二、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1.探究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师:现在校长想知道每个年级捐书的具体数目,谁能帮校长统计一下呢?大家可以先想一想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计算,探究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汇报展示。
 师:谁来展示你是如何计算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的呢?
 预设 生1:解决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就是求这三个班级捐书的本数的和,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18+104+95。
 生2:我是用拆分的方法计算出结果的,把118看成100+18,把104看成100+4,把95看成100-5,先算100+100+100=300,再算18+4-5=17,最后算300+17=317,所以118+104+95=317(本)。
 写出结果:100+100+100=300(本)
18+4-5=17(本)
300+17=317(本)
 生3: 118+104+95
=222+95
=317(本)
 生4:
 3.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帮校长精确算出了三年级捐书多少本,谁能告诉老师你在计算时都注意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细心,竖式计算时注意进位的问题,同级脱式计算时要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等)
 [设计意图] 大数计算时,先让学生进行估算,为学生积累了估算的活动经验。三个数连加鼓励学生说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计算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回顾反思,提醒了学生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归纳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知道了三年级的捐书总数,我们还要知道四年级的捐书总数,怎么办呢?
 1.解决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竖式计算)
 2.汇报展示。
 预设 生1:我是用脱式计算的:
 生2: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1
0
3
1
0
9
+
19
28
3
1
0
 生3:103+109+98=310(本)
100+100+100=300
3+9-2=10
300+10=310
 3.归纳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地算出了四年级共捐书的本数,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三位数连加时,可以怎样计算?需要计算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班内交流)
 预设 生1:三位数连加时,可以先把两个数相加,再用和加上第三个数,也可以直接将三个数加在一起。
 生2:三位数连加时,如果相加的数中有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可以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生3:三位数连加,用一个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连续进位。为了保证计算正确,可以进行验算。
 4.验证估算。
 (1)每个年级准确捐书的结果与四舍五入法的估算结果比较。
 师:想一想三年级一共捐书与四年级一共捐书用四舍五入法估算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预设 生:三年级一共捐书用四舍五入法估算的结果是320本,四年级一共捐书用四舍五入法估算的结果是310本。
 师:我们现在精确计算出三年级共捐书317本,四年级共捐书310本,说明我们用四舍五入法估算出的结果比较接近精确结果。
 (用精确的数据证明四舍五入法估算结果的正确性)
 (2)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冒泡”的问题:哪个年级捐的多,多多少本?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
 317-310=7(本)
 答:三年级捐的多,多7本。
 (3)与估算结果比较。
 师:还记得估算的三年级捐书比四年级捐书多多少本吗?
 (通过精确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 以计算出三、四年级学生捐书多少本的问题切入,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学生探究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积累了经验,为三位数连加计算方法的归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
 师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汇报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再找4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全班评议。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3题。
 要求学生分小组交流,再请两个小组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计算得出结论,再全班订正答案。
 【参考答案】 1.(1)李叔叔花的钱多。 (2)295+320+140=755(元) 张阿姨花了755元 408+320+65=793(元) 李叔叔花了793元 (3)买电饭锅、自行车和录音机,295+408+320=1023(元),1023>1000,所以能获得大礼包。
2.727+114+86=927
7
2
7
1
1
4
+
18
16
9
2
7
 397+304+120=821
3
9
7
3
0
4
+
1
12
10
8
2
1
 475+260+149=884
4
7
5
2
6
0
+
1
14
19
8
8
4
 292+450+108=850
2
9
2
4
5
0
+
1
10
18
8
5
0
 3.(1)有四种买法。
每袋50块
每袋100块
每袋150块
买法1
4袋
买法2
2袋
1袋
买法3
1袋
1袋
买法4
2袋
(2)50+50+100+100+150+150=600(块),600>500,够500块。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伴交流交流吧!
 (学生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 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估算:把数看成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也可以根据实际情景进行估算。
 生2:我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先把两个数相加,再用和加上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列一个竖式进行计算,还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脱式计算。
 生3:我提醒大家计算时一定要细心,因为现在的数有点大,列竖式时不要忽略连续进位,有时间一定要验算。
作业1
教材第18页第4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基础题)计算。
359+105+178   208+468+175
2.(基础题)飞鸽传书。
3.(易错题)改一改。
【提升培优】
4.(重点题)下表是红星小学和解放小学向希望小学捐书的情况。
红星小学/本
解放小学/本
一年级
142
220
二年级
150
113
三年级
168
476
(1)红星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2)解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5.(情景题)解决问题。
                256元    168元     147元
(1)电饭锅比电话贵多少元?
(2)妈妈拿500元买这三种物品,够吗?
【思维创新】
6.(难点题)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作业1:4.(1)220+290=510,最接近500。 (2)196+210+385=791,最接近800。
作业2:1.642 851 2. 
3.
4.(1)142+150+168=460(本) (2)220+113+476=809(本) 5.(1)256-168=88(元) (2)256+168+147=571(元) 571>500,不够。 6.从上到下第一个竖式填1,0,5,第二个竖式填3,8,8。
捐书活动
答:三年级捐的多,多7本。
 1.通过设计捐书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学会运用连加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的内容贴近生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适当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能力也得到提升和发展。
【练一练·18页】
1.(1)张阿姨:295+320+140=615+140=755(元) 李叔叔:408+320+65=728+65=793(元) 793-755=38(元) 答:李叔叔花的钱多。 (2)295+320+140=755(元) 408+320+65=793(元) 答:张阿姨花了755元,李叔叔花了793元。 (3)买自行车、录音机和电饭锅能超过1000元,可以获得大礼包。 408+320+295=728+295=1023(元)
3.(1)①200÷50=4(袋),可以买4袋每袋50块的糖。②200÷100=2(袋),可以买2袋每袋100块的糖。(答案不唯一) (2)50+50+100+100+150+150=100+200+300=600(块) 600>500,所以够500块。 4.220+160=380 220+256=476 220+290=510 160+256=416 160+290=450 256+290=546 所以220与290相加最接近500 196+210+385=791 196+210+104=510 210+385+104=699 196+104+385=685 所以196,210,385相加最接近800。
  计算:560+430+170。
 [名师点拨] 这道题是三个数相加,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可以用竖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和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也可以脱式计算。
[解法1] 560+430+170=1160
 [解法2] 560+430+170=1160
 [解法3] 560+430+170
=990+170
=1160
 【知识拓展】 在计算三个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可以凑成整百、整千,那么可以利用小括号先算这两个数。如本题可以这样算:560+430+170=560+(430+170)=560+600=1160。
 十进制
 十进制,英文名字为DecimalSystem,来源于希腊文Decem,意为十。十进制计数是由印度教教徒在1500年前发明的,由阿拉伯人传承至11世纪。
 十进制基于位进制和十进位两条原则,即所有的数字都用10个基本的符号表示,满十进一,同时同一个符号在不同位置上所表示的数值不同,符号的位置非常重要。基本符号是0到9十个数字。要表示这十个数的10倍,就将这些数字左移一位,用0补上空位,即10,20,30,…,90。要表示这十个数的10倍,就继续左移数字的位置,即100,200,300,…。要表示一个数的110,就右移这个数的位置,需要时用0补上空位:110为0.1,1100为0.01,11000为0.001。
 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是相对二进制计数法而言的,是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计数方法(俗称“逢十进一”),它的定义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为十”的计数法则,就叫做“十进制计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