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件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3 22:1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大地在我脚下...”
----------歌曲《大地在我脚下》节选
导入新课
歌曲中所述的历史人物是谁?他有什么历史功绩?
课标要求及重难点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
2.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通过秦的统一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篇章
扫六合 实现统一
任务一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1、秦灭六国(时间、顺序、条件(原因))
2、秦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意义)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4页内容,解决下列问题。2分钟
第一篇章 扫六合 实现统一
一、秦灭六国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条件:(原因)
(1)战国时期连年战争,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广纳人才,委以重任;积极策划统一大业。
时间:
第一篇章 扫六合 实现统一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8年灭赵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寿春
临淄
邯郸
大梁










咸阳

前221年
秦 灭 六 国
第一篇章 扫六合 实现统一
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
商鞅变法
李斯
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国家统一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强大起来,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秦王嬴政,善于用人并委以重任,善于听取意见。
第一篇章 扫六合 实现统一
秦朝的建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意义:
公元前221年
嬴政
咸阳
秦朝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第一篇章 扫六合 实现统一
第二篇章
创制度 确立统一
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伏羲、神农、燧人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自称始皇帝
第二篇章 创制度 确立统一
皇帝制度 P46
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
皇帝自称
皇帝的命令称 或
印章称为
对皇帝的名字要




避讳
第二篇章 创制度 确立统一
掌管军事
处理政事
监察事务
郡县制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守)
县(令)
影响:①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②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第二篇章 创制度 确立统一
第三篇章
立规矩 巩固统一
阅读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
三、立规矩 巩固统一
尺寸不同、法规不一、言语不通、文字不同
第三篇章 立规矩 巩固统一
任务二 仔细阅读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45—48页,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 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奏折中的问题?
2. 这些措施对巩固秦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时间:3分钟
奏折一:各地民众看不懂下发的诏书。
奏折二:各地官员反映治理困难重重,收
上的赋税钱币各色各样、粮食多寡不等。
奏折三:诏书不能及时到达各地,交通非常不便。
奏折四:北方匈奴来犯,百越之地尚未归附,边境危机严重。
第三篇章立规矩 巩固统一
文化上:
小篆--统一的文字
统一文字
影响: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第三篇章 立规矩 巩固统一
经济上:
(1)统一度量衡(2)统一货币。
度:长度单位
秦一尺约23.1cm
量:容积单位
秦一升约202ml
衡:重量单位
秦一斤约为今250g
圆形方孔半两钱
影响: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第三篇章 立规矩 巩固统一
交通上:
秦皇古道
秦令定车轮间距为
6尺,一车可通行全国
统一车轨,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影响: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第三篇章 立规矩 巩固统一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军事上:
(1)北击匈奴、筑长城;(2)南修灵渠。
珠江
长江
促进岭南地区的开发,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第三篇章 立规矩 巩固统一
第三篇章 立规矩 巩固统一
类别
主要措施
影响
政治
皇帝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郡县制
奠定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文化
统一文字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交通
统一车轨、修筑驰道
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军事
北击匈奴、筑长城,南修灵渠
促进岭南地区的开发,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请从四个方向说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西


南海
长城
陇西
东海
第四篇章
谢先恩 维护统一
看完这两幅图你有什么 感想?
感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任何破坏国家和平统一的行径都不会得逞。
第四篇章 谢先恩 维护统一
课堂小结
秦统一六国
时间、顺序、原因、意义
措施
政治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 隶书
军事上:
北:
南:
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秦统一中国
启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交通上:
统一车轨
随堂演练: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C
2.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C.沿袭并完善了三生六部制
D.沿用并完善了科举制
A
3.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政法。”“秦政法”不包括(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A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古风》—李白
①秦王嬴政,即秦始皇;②秦统一六国。
③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这首诗所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