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教学目标:美术欣赏课不仅用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此来达到改造生活目的。所以本课不仅要学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还要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即透过现象寻求本质,从而找出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教学重点:了解中外四种类型建筑产生的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教具准备:课件、教材。
学具准备:教材、白纸、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出示一幅建筑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
导语: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听音乐,因为音乐会给我们的心灵产生悸动,唤起我们的回忆,让我们沉浸其中,那具有凝固音乐之称的建筑,以它独特的外形和寓意深刻的内涵,同样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有凝固音乐之称的,中外建筑艺术。(通过音乐点出课题)
二、正课
第一部分:壮丽以重威——宏伟的宫殿建筑
1、老师出示一幅故宫图片,学生抢着回答是我国著名的宫殿建筑代表——故宫,同时老师讲述刘邦和萧何关于修建宫殿的故事。
问:古代君王为什么要把宫殿修建的规模宏大,是为了烘托什么?
学生讨论答:烘托皇权,突显自己特殊的地位。(通过故事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随后老师点出:宫殿建筑显著的特点即是壮丽以重威。
问:请同学们根据平时的积累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印象中的故宫。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结合图片详细的讲解故宫的布局及其特点。
问:大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什么是故宫中最大的建筑物?
老师总结:因为是皇帝上朝接收朝拜,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它们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地方,修建的高大,既是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2、请学生欣赏凡尔赛宫镜厅的图片,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处宫室。
??????答:华丽(豪华、奢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他们想深入了解这处皇宫,同时结合凡尔赛宫的图片简单介绍它的规模及历史价值。学生会由衷的赞叹设计者的才智与君王的权威。
?
第二部分: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
问:古人为什么修建庙堂?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祭祀、拜佛等等。
问:请举出我国一处著名的庙堂建筑?
答:天坛。
老师出示几幅不同角度天坛著名建筑祈年殿的图片,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祈年殿的规模,并引导学生观察祈年殿的周围,全都环绕着青松翠柏,帝王在这里祭天的时候惟首只见青天,请学生思考,天坛这种独特的设计寓意是什么?
答:帝王在天地关系中起到沟通人间与上天的独特作用,即天人合一。
老师出示沙特尔大教堂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中外庙堂建筑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问:为什么欧洲庙堂会如此设计?传达出他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问:这种建筑形式叫什么名字,别称是什么?
老师总结:此建筑是被欧洲人成为“野蛮人的”哥特人设计创造的,虽然名字不是很伟大,但哥特式建筑,以它奇异、独特的形象和信徒精神最确切的表达,成为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并出示几幅哥特式建筑的图片,尤其是我们生活周围的,这样能使学生从理论回到现实,真正的感受这种建筑形式的意义。
?
第三部分: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
出示一幅图片,因为比较熟悉,学生不由得说出是金子塔。老师对图片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问: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只是为了解决法老死后的住房问题吗?
答: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修建金字塔是为法老来世作的物质方面的准备。
问:中国著名的陵墓建筑有什么?
答:?秦始皇陵
。
老师出示秦始皇陵的模拟图,并简单皇陵的内部结构及历史地位。总结,秦始皇和法老们一样关心死亡,都是不想让死亡成为权利的终结,所以说静穆的陵墓建筑是为了追求生命的永恒。
?
第四部分:亲切的民居建筑
?
?
??
出示宏村的图片,学生会被现在已经消失了的乡村面貌所吸引,心里并产生很多疑问,如:此处建筑现在是否存在?那室内是不是也保存着古民居的样子?村民平时用水从哪里来,也是用自来水吗?等等。让他们一一提出问题,老师配以大量图片进行解答,学生一步步的惊叹此处的绝美也感悟到我国建筑的财富。
第五部分:欣赏
老师再出示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热情很高,并私下交流对某处建筑的感受)。
????
??
??
??
第六部分:练习(20分钟左右)
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纸和笔,创作一幅自己心目中认为最美的民居建筑。(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会不由的在心中产生自己喜欢的建筑样式,让他们画出来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他们简单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学生的不同的作品,可以看出每一个同学心目中对美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最后总结,人类有多少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有多少中建筑类型相适应,用心去体会,定会收获无穷!
?
?
教后反思:本课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让学生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资源中找到具体的建筑形象,从而体会建筑艺术的丰富寓意,提高对建筑的认识、了解、感悟、赞叹,所以如何在现实生活和课程教学之间找到契合点是本次教学设计所想找到的主导思想。同时学生在欣赏和了解了带有典型性的建筑风格后,都会在脑海里产生自己所喜欢的建筑类型,或是喜欢某一类型,或是多种类型都喜欢,或是喜欢某种类型的某一方面,所以鼓励学生发表和讨论自己的观点。并让他们动起手来,把自己脑海里喜欢的建筑样式画下来,并简单介绍,让他们学的轻松,上的愉悦,并潜移默化地得到积极的审美教育,受益终生,真正实现新课改中新的教育意义。
???????
?本课结束后,学生都兴致很高,课下也都在谈论着所喜欢的建筑类型,不在单纯的以为皇宫仅仅是解决皇帝的住房问题,更重要的是突出皇权;而“哥特式”建筑的样式,产生的原因和为什么被称作野蛮的建筑以及著名的代表建筑,也会长久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等等。所以说本课不仅仅是一堂美术课,更是一堂多学科的课,不仅仅感悟建筑外形的美,更多的感悟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遗产,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到其他学科了解不到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即动脑又动手,可以让学生走出课本创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