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乾安七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七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5 08:0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乾安七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 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贫富分化的出现
C.社会阶级的产生 D.早期国家的形成
2、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说明(  )
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商王的权力高度集中
C.商王的权力大于神权 D.宗法制主导政治统治
3、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被华夏视为戎、狄、蛮、夷的周边诸族群纷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夏交错杂居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
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贵族政治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战国变法
4、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他(  )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性 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 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
5、《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此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  )
A.灵渠 B.阿房宫 C.骊山陵墓 D.万里长城
6、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论证这一观点是(  )
A.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 B.焚书坑儒 “推恩令”
C.统一文字 “推恩令” D.统一文字 尊崇儒术
7、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大宗、小宗制 B.礼乐制度 C.嫡长子继承制 D.世卿世禄制
8、属于“汉承秦制”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的原则。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10、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国。”西汉政府采取的哪项措施反映了这一主张( )
A.削夺列侯的爵位 B.削夺王国的封地
C.颁布“推恩令” D.九卿有事,上报中朝
11、古代中国某时期将全国划为若干监察区域,每个区域秋天派名官员,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地方政治。该官员是
A.刺史 B.监御史 C.御史大夫 D.提点刑狱司
1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分封制可以说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而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强调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
A.确立了周天子的封建专制王权 B.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13、东汉初年,国家规定对于被察举人员“务授试以职”。即对于确认的被察举人员,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这种做法表明当时
A.地方政府把持了选官的权力 B。考试选官的方式得到广泛推行
C.国家注重所察举的官员的素质 D.地方察举不实的现象十分严重。
14、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而没有太尉。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B.丞相主管全国军事
C.国家政局稳定太平 D.太尉纯属后人杜撰
15、“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经撰写《封建论》一文,柳宗元的文章所指的主题可能是:( )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16、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描述秦朝的政治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官制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
17、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的核心出发点是
A.削减诸侯势力 B.裁抑丞相职权
C.加强监督地方 D.防止贫富分化
18、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的出现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密切关系(  )
A. “家天下” B. 王位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19、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A. 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B. 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C. 甲—墨、乙-法、丙-儒、丁-道 D. 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20、秦统一全国后,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已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由此可知,秦朝( )
A.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C. 增加了中央官吏数量 D. 形成了官僚政治体制
21、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完善法律机制
C. 加强君主专制 D.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22、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原因是黄老之学
A. 适应了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 体现了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C. 取代了已过时的儒学 D. 宣扬以法治国的思想
23、汉献帝时修筑一条农用灌溉水渠,计算土方时可能会用到下列哪本书介绍的方法
A.《九章算术》 B.《黄帝内经》 C.《诗经》 D.《离骚》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
A.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25、“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6、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仁”和“礼” B、“无为” C、“兼爱”和“非攻” D、“法治”
27、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诸侯国,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度
28、西洋人论述中国史的著作通常自商朝开篇,主要是因为商朝
A、青铜工艺极为发达 B、考古资料极其丰富
C、有完整的国家机构 D、有成熟的文字系统。
29、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事务
30、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A、皇帝幼龄即位 B、宦官外戚专权
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0分,其中31题13分、32题11分、33题16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材料四 儒学经典《论语》中的五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1)四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分)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2分)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2分)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2分)
(4)《论语》中的五句话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理念?(3分)
32.(11分)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3分)。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3分)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2分)这一措施产生什么影响。(3分)
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2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2分)其出发点是什么?(2分)你如何评价?(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C A D A C C D C A D C A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C B D C A A C D A C D C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0分,其中31题13分,32题11分,33题16分)
31【答案】(13分)
(1)民本思想。(2分)
(2)关键:取信于民。(2分)
统治者做法:统治者应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2分)
(3)观点:“民贵君轻”的观点。(2分)
统治者做法:统治者应“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实行“仁政”也可给分) (2分)
(4)理念:团结友爱,崇尚道德,和睦相处,和平发展。(3分)
32【答案】 (11分)
(1)环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分)
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3分)
(2)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答独尊儒术亦可) (2分)
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巩固了中央集权国家;钳制了思想。(3分)
33、【答案】(16分)
(1)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2分)
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2分)
(2)思想:以法治国(2分)
出发点: 维护秦国君主统治(2分)
评价: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分)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2分)
(3)措施: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