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26 忆读书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2.看拼音,写词语。
xiāo qiǎn
shū kān
fán suǒ
(
消 遣
)
(
书 刊
)
(
烦 琐
)
suǒ rán
piān zhāng
mǒu nián
(
索 然
)
(
篇 章
)
(
某 年
)
3.照样子,写词语。
勉勉强强(AABB式)
、 。?
津津有味(AABC式)
、 。?
索然无味(含有“然”)
、 。?
略
4.读句子,完成词语练习。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1)“居然”可以用词语 竟然 来代替。?
(2)“一知半解”的意思是( A )
A.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B.知道的比较多,理解的比较少。
C.只要知道一点,就可以理解一半。
(3)把下列关于读书的词语和意思连线。
开卷有益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立地书橱
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
源头活水
读书总有好处。
学富五车
比喻读书多、学识广的人。
5.句子七彩虹。
(1)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仿写排比句)
略
(2)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示例:我不是迷了路,而是山林景色让我乐而忘返。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忆读书》中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
“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的道理。?
7.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A.冰心喜欢一些人物个性鲜明、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文章。
B.冰心七岁开始读《水浒传》。
(一)课内片段阅读。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对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什么书好,什么书不好,经过比较得出的结果常常是非常恐怖的。
B.通过引用俗语,形象生动地说明书和书之间也是有巨大的差别的。
C.说明同一本书在不同时期,或者不同的书之间相互比较,都会有不同的发现。
2.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理解。
示例: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要尽量多地读书;要读好的、有用的书。 ?
3.再写出两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样的俗语。
略
(二)课外美文欣赏。
人生如写书读书(节选)
俗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每一天必需的阅读量能使人的阅历天天向上,生活也因此而更充实。渐渐地,在惯性般的阅读中,我不经意地有了一种新的领悟。我发现其实人生是一次次写作,一次次阅读,又一次次写作。此刻让我向你讲一个搞笑的比喻吧!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父母是出版社,生日是出版时间,身份证是书号。老人是史书,军人是兵书,僧人是经书,多胞胎是丛书,身高体胖的是大开本,小巧玲珑的是袖珍本。让坏人成为禁书,让好人成为畅销书。
故事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上帝不眨眼,爱不释手。故事平淡无奇,有优美句子修饰,上帝倒也愿意瞧上两眼。故事记成流水账,一本枯燥万年历,上帝翻着翻着没兴趣。
这个世界,有贵族也有平民,有美人也有残障者。有人抱怨上帝不公,其实上帝对这些充耳不闻。上帝只是个愿意翻书的老头儿,阅读着世上的每一个人。
你,只有把自己的书写精彩了,才能得到上帝的眷顾。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爱不释手 )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小巧玲珑 )
2.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父母 是出版社, 生日 是出版时间, 身份证 是书号。?
3.你是怎么理解“只有把自己的书写精彩了,才能得到上帝的眷顾”这句话的?
略 (共8张PPT)
27
我的“长生果”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
√
√
√
√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
天长日( 久 ) 囫囵吞( 枣 ) 不求甚( 解 ) ( 牵 )肠挂肚 不言而( 喻 )
黯然神( 伤 )
如痴如( 醉 )
( 呕 )心沥血
如饥似( 渴 )
(1)形容道理很明显。( 不言而喻 )
(2)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呕心沥血 )
(3)形容对人或事物过于沉迷或陶醉,以致神志恍惚,不能自拔。( 如痴如醉 )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①这句话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的怀念。?
②照样子,补全句子。
像 清风拂过脸颊 ,像 细雨洒落心田 ,
我 只要想起妈妈的笑容,就情不自禁地绽开笑颜 。
(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①这句话运用 排比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
对秋天的热爱 。?
②补全句子,表达人们对春天的热爱。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
风和日丽
,爱她的
花红柳绿
,爱她的 雨润万物 。?
4.“长生果”本指 吃了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 ,在题目中指 书籍 。?
5.作者的“长生果”给作者带来的好处有( ABCD )
(多选)
A.扩展了作者的想象力
B.写作构思别出心裁,落笔与众不同
C.教会作者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D.锻炼了作者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把脑海里记(亿 忆)的东西搬到纸上,就形成了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 续)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我常常想,人类向前发展,有如接力赛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过棒来,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远跑下去,永无穷尽,这样智慧的传承也永无穷尽。这样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书是事关人类智慧传承的大事,这样一来,读书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么呢?
1.用“\”画去括号里错误的汉字。
2.书的重要作用包括( ABC )(多选)
A.书是人类保存、传承智慧的重要手段 B.读书能使人类永远不停地向前
C.人类智慧的传承靠的主要就是书
3.把画线句子改成陈述句。
读书就是“天下第一好事”。(共11张PPT)
25 古人谈读书
1.
看拼音,写词语。
quē diǎn
jiē shì
suǒ wèi
(
缺 点
)
(
皆 是
)
(
所 谓
)
sòng dú
héng xīn
kuī tàn
(
诵 读
)
(
恒 心
)
(
窥 探
)
2.用“\”
画去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3.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 )
A.知识
B.智慧
(2)学而不厌( B )
A.厌烦
B.满足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B )
A.
浪漫
B.随意
(4)第三要有恒( B )
A.恒久
B.恒心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翻译句子。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2)把翻译后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也会到。
5.判断下列句子翻译的正误。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天资敏捷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自己楼下的人请教为耻。( × )
(2)“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的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一定不甘心处于社会的最下层。( √ )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所学的知识沉默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 )
6.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 志 ,第二要有 识 ,第三要有 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 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 无尽 ,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
窥天
,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
不成之事
。
7.下列名言不是出自《论语》的是( C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一)课内片段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词语。
亦: 也
?
急: 重要 ?
2.“读书有三到”中的“三到”指的是( B )
A.心到 眼到 手到
B.心到 眼到 口到
C.手到 眼到 心到
3.读了这则文言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略
(二)课外美文欣赏。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边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进步——( 退后 ) 喜欢——( 厌恶 )
2.文中的画线句子说明( B )
A.只有读书能使人抵御恶习惯的引诱
B.没有正当嗜好的人容易被恶习惯引诱
C.叉麻雀抽鸦片是官绅们的正当爱好
3.作者为什么要举达尔文的例子?
是为了说明早一些培养兴趣比到老再学容易得多。
4.你养成读书的习惯了吗?你平时是怎么读书的?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吧。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