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是“生命之源”

文档属性

名称 一、血液是“生命之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9-29 22:3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是“生命之源”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血液)
血液
 简称“血”。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细胞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
血液的组成
血浆
成分:90﹪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
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
血浆
  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血浆中含有900~910g水(90%~91%)。65~85g蛋白质(6.5%~8.5% )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代谢产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
血细胞
 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血细胞及血小板的产生来自造血器官,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血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红细胞 (RBC)
 红细胞(red blood cell)直径7~8.5μm,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0μm),周缘较厚 新鲜单个红细胞为黄绿色,大量红细胞使血液呈猩红色,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它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
正常成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的平均值,男性约4*1012~5.5*1012个,女性约3.5*1012~5.0*1012个。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性约 120~160g/L,女性约110~150g/L.
一般说,红细胞数少于3.0*1012个为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00g/L则为缺铁性贫血。
2、白细胞 (WBC)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成年男女白细胞含量为每升4*109~10*109个,
 3、血小板( PLT)
  血小板(platele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它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直到1882年意大利医师J.B.比佐泽罗发现它们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
小板的命名 。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每升血液约为100*109~300*109个,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为血像。患病时,血像常有显著变化,故检查血像对了解机状况和诊断疾病十分重要。
贫血的原因及其预防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应多吃一些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含铁丰富的食物主要包括肝脏、肾脏、心脏、胃肠和海带、紫菜、黄豆、菠菜、芹菜、油菜、番茄、杏、枣、橘子等均含有丰富的铁质。蛋白质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贫血病人应多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鱼类、蛋类、黄豆及豆制品等。
考考你:分析下面两种病例,推断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功能
手指划破后,伤口不易愈合,化验结果使血小板数量减少。
化疗后,白细胞数量过少,医生说:此时病人抵抗力极低,建议住进隔离室。
白细胞是不是数量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