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一看(一)
本课学习的是教材第13~14页的内容。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是教材第13页呈现了三名学生站在桌子的周围从不同角度观察桌面上的一个投票箱情景图,通过情景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连一连。(2)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3)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引导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二是教材第14页练一练,教材通过礼品盒、话筒、电视机、灯笼等进行实物观察,在现实情景中,充分体验观察位置和角度与看到的简单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与空间观念的建立,使学生找到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数学无处不在,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
1.能根据直观图或照片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3.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重点】
能判断从前、后、左、右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
【难点】
能判断从左右位置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
【教师准备】 长方体的箱子、小熊玩具、PPT课件。
【学生准备】 彩笔。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种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
PPT课件显示两张照片,一张是从教室的前面拍的,一张是从教室的后面拍的。
预设 生:教室。
师: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 生1:一张是从教室前面拍的。
生2:一张是从教室后面拍的。
师: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预设 生:站在不同的位置去拍照片,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师:通过两张照片我们知道在不同的位置拍摄出的照片不同,而在生活中如果要观察一个物体,也可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如何观察物体。(板书课题:看一看(一))
[设计意图] 通过谈论与学生贴近的话题:不同的两张照片,引起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感知本课的内容。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的情景图。
师:大家仔细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中有几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预设 生:图中有三个小朋友,他们在观察长方体纸箱。
师:面对我们的是投票箱的前面,他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长方体纸箱的?
预设 生1:淘气贴近投票箱的后面,正低头对着投票箱的上面观察。
生2:笑笑站在投票箱的左边观察。
生3:妙想在投票箱的右前方观察。
师:你想象一下,他们三个人分别看到的投票箱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 从三个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想象会看到什么样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教学第13页问题串一,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师:大家想出来他们三个人分别看到的投票箱是什么样子了吗?请看大屏幕。
1.出示问题、自由猜想。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的第一个问题。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连一连。
师: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怎么连。知道答案后可以先和同伴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生2: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
生3:第三幅图是妙想看到的。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预设 生1:第一幅图只有一个面,是淘气从上面观察到的。
生2:第二幅图有两个面,是笑笑从左边观察到的。
生3:第三幅图有三个面,是妙想从右前方观察到的。
2.观察、验证。
师:各组拿出发给你们组的长方体箱子,每个同学都模仿笑笑和妙想以及淘气观察一下,来验证一下你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3.交流、归纳。
师:通过三个同学在不同位置观察这个长方体,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预设 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些不同。
(师板书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些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想一想、连一连激活学生观察物体的已有经验,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力,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些不同。
二、教学第13页问题串2,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出示问题、自由猜想。
师: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每次最多能观察到几个面?讲台上放了一个长方体箱子,如果让你到前面来观察这个长方体,想象一下,你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预设 生1:1个面。
生2:2个面。
生3:3个面。
生4:4个面。
生5:5个面。
生6:6个面。
2.实际观察、验证猜想。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都说出了你可能观察到长方体的几个面,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下面请大家来观察验证一下你的猜想,你一次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先请说出能观察到四个面以上的同学上台观察,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位置观察能看到四个面或更多个面。通过观察,得出观察一个长方体不论在什么位置什么角度都不能观察到四个面及以上。
请各组组长拿出环节一中发给你的长方体,请各位同学轮流观察一下验证你刚才的猜想。互相说一说在不同的位置分别能看到哪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师要巡视、指导纠正,帮助学生站到正确的位置上进行有效观察)
预设 生1:我只看到1个面。
生2:我看到2个面。
生3:我看到3个面。
师:有没有能看到4个面及以上的同学?
3.交流、归纳。
师:通过刚才你们的想象和观察验证,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能观察到物体的几个面?
预设 生: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能观察到物体的3个面。
师: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预设学生可能说不清楚。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看到长方体的上面,一定看不到哪个面?
预设 生:下面。
师:同样道理,如果看到长方体的前面,一定看不到哪个面?看到了长方体的左面,一定看不到哪个面?
预设 生:看到前面一定看不到后面,看到左面一定看不到右面。
师:就像刚才观察投票箱一样,看到投票箱的上面,就一定看不到它的下面;看到前面,就一定看不到后面;看到左面,就一定看不到右面。投票箱一共有六个面,像妙想一样,她看到了投票箱的三个面,她就一定看不到与这三个面分别相对的另外三个面。所以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板书:站在一个位置上,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想象,先对站在不同位置,每次做到能看到几个面提出猜想,再通过实际观察,验证猜想的合理性,有助于发展学生观察事物的活动经验,以及空间想象与推理能力。
三、教学第13页问题串3,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可能是相反的。
1.出示问题、自由猜想。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站在一个位置上,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我们来看看从下面四个同学观察同一物体又能知道些什么。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第三个绿点的情景图。
●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师:四名学生分别是在小熊的哪个位置观察小熊的?
预设 生:在小熊的前、后、左、右。
师:小熊和谁面对面?
预设 生:妙想。
师:四个人中谁和谁是面对面相对观察小熊的?
预设 生:妙想和笑笑相对,淘气和奇思相对。
师:仔细观察画面,第一行的两幅画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预设 生:分别是妙想和笑笑看到的。
师:第二行的两幅画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预设 生1:分别是淘气和奇思看到的。
生2:是奇思和淘气看到的。
师:大家想象一下,淘气在看小熊时,小熊的鼻子应该在右边还是左边?
预设 生:右边。
2.实际观察、验证猜想。
师:各组组长拿出小熊玩具,每次四个同学按照妙想、笑笑、淘气、奇思坐的位置观察一下,验证一下你们刚才的答案是不是正确的。
3.交流、归纳。
师:妙想和笑笑的位置是相对的,淘气和奇思的位置是相对的,他们观察到的画面有什么关系?
预设 生:看到的画面正好相反。
……
师: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可能是相反的。(并板书)
[设计意图] 通过体验两组相对位置的学生观察小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画面可能是相反的。
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
【处理方式】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并与同伴交流所看到的面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2题。
【处理方式】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引导学生重点区分从两个侧面看到的歌手和话筒的相对位置。
3.完成教材第14页第3题。
【处理方式】 独立完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进行判断的。
【参考答案】 1.一个礼品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3个面。 2.①拍摄出照片的话筒应该在歌手的右边,③拍摄出照片的话筒应该在歌手的左边,所以三幅照片分别是③①②小记者拍摄的。 3.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 生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生2: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看到3个面。
生3:在相对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反的。
……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会不同。宋代的大文豪苏轼也有同感,他还把这种感受写进了《题西林壁》这首诗中,(课件出示《题西林壁》这首诗)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吧!(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从不同位置观察,发现了庐山不一样的美,希望大家也能用你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
[设计意图] 把本节课的知识“打成捆”让学生背回家,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反思的良好习惯。通过一首古诗将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作业1
教材第14页第4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基础题)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连一连。
2.(重点题)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填一填。
【提升培优】
3.(重点题)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请连一连。
4.(易错题)连一连。
5.(重点题)想一想,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思维创新】
6.(情景题)下面的3张照片分别是谁照的?连一连。
【参考答案】
作业1:4.图1小鹿,图2小猴,图3小狗,图4大象。
作业2:1. 2.小冬 小静 小明 3. 4. 5. 6.
看一看(一)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
在相对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反的。
1.利用现实情景,积累观察经验。
为学生呈现“观察长方体纸箱”等现实情景,先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再从相对的位置观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生动、真实、易于操作的观察活动中逐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积累更多直接的观察经验,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推理想象、观察验证的活动过程,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更好地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通过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等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获得丰富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在小组观察时由于学生思维过于活跃,导致课堂有几分钟乱无章法。在练习的时候一些学生对判断在不同位置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观察活动时给学生提出要求,安排好小组长组织好学生的观察活动,不能只看热闹,要看出门道。在每个活动小结时,问题的提法修改一下,变成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这样能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与空间观念的建立。在小结的时候追问学生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质疑、反思的习惯。
【练一练·14页】
1.三个面 2.从左到右分别是③,①,②。
3. 4.
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名师点拨] 题中四个小朋友分别从四个不同位置观察玩具大象。亮亮看到的和我们观察到的一致,丫丫看到的大象头部在右边。聪聪看到大象的头部,红红看到的和聪聪相反,能看到大象的后面。
[解答] 聪聪 亮亮 丫丫 红红
【知识拓展】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三视图
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上面、左面、正面三个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主视图(正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侧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还有其他三个视图不是很常用。三视图就是主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侧视图)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