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课)
1.据《史记》记载,禹建立夏朝,年老时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伯益建立夏朝
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王朝的产生
D.伯益继承了禹的位置
2.请看一副对联:上联是“ 灭夏建亳都”,下联是“盘庚迁殷定国疆”。上联横线处应该填写的人物是( )?
A.夏桀 B.商汤
C.商纣 D.武王
3.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下列哪位统治者有关( )
A.夏王桀 B.商纣王
C.周幽王 D.周厉王
4.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中,与③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夏朝建立 B.夏朝灭亡
C.商朝建立 D.西周建立
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宗亲、殷商遗民、功臣等
C.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D.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6.夏、商、西周都曾盛极一时,但最终都没有逃脱亡国的命运。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爆发了平民起义
B.末代国君昏庸残暴
C.少数民族入侵
D.民族矛盾尖锐
7.如图是商朝的一件文物,其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下列关于这件文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文物的名称由内壁文字而来
B.说明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C.工艺复杂,需多人协作才能完成
D.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8.*《左传》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的说法,这里“鼎”的用途是( )
A.兵器 B.食器
C.炊具 D.礼器
9.2019年11月,“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下面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
B.刻在青铜器上的最早汉字
C.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
D.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10.由于文字的产生,历代文明才能通过文字世代流传,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使用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
A.形声 B.指事
C.会意 D.象形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礼记》
材料二 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造)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为乐。
——刘向《列女传》
材料三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动学术界的青铜利簋(如图)。该青铜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铸的铭文:“武王征商,惟甲子朝……”
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从何人开始?从此以后,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是对夏朝最后一个国君昏庸的描述,这个昏君是谁?灭亡他的是谁?
(3)请写出材料三中武王伐纣的战役名称。
(4)一千多年夏商西周的历史长卷,浓缩在几页教科书中。掩卷沉思,你想对三个亡国之君提出什么建议?
12.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结合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种类繁多,而数量最大的是青铜礼器。青铜礼器大多是王室与贵族祭祀时使用的器皿。青铜器上有复杂的纹饰,这些纹饰或与贵族的祖先、神灵崇拜有关,或与他们的权力、财产有关。
材料二 如图
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 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表示跟从的意思
(1)从材料一的叙述中可以得出哪些关于青铜器的结论?在商周时期主要采用什么方法铸造青铜器?请举一例有代表性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2)材料二中的甲骨文主要运用了哪种造字方法?除了这种造字方法外,请再写出一个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3)通过以上的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第4、5课)
1.A 2.B 3.B 4.D
5.D 6.B 7.B
8.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这里“鼎”主要是权力的象征,用作礼器。故选D。
9.B 10.D
11.(1)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2)桀。商汤。
(3)牧野之战。
(4)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实行仁政,反对苛政、暴政。(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2.(1)结论:青铜器种类丰富;青铜器以礼器为主,供祭祀使用;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写出两点即可)铸造方法:泥范铸造法。举例: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三星堆青铜面具。(任举一例即可)
(2)方法:会意。举例:象形、指事、形声、假借等。(任举一例即可) 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答案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3)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答案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