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九 课题: 氧气的制取 课时: 1 使用时间: 第 周
夏邑县济阳初中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课题:氧气的制取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1.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知道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3.学会使用集气瓶、量筒、水槽等常见的化学仪器,规范学生的一些实验操作行
自测——互查——互教
1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是 色液体,二氧化锰是 色固体.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
3.氧气的验满: ,表明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和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它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
作用
5.对催化剂的理解是“一变两不变”。其中的“一变”指 。
两不变:① .
② .
展示——反馈——导学
1.实验室用分解 溶液的方法可以制得氧气。
2.用什么方法检验有没有氧气生成呢
3.把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有双氧水的试管上方,该木条能复燃吗?这一现象说
明了什么问题
4.把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有二氧化锰和双氧水的试管的上方,该木条能复燃吗?给反应完以后的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又能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5如果实验前称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再称量,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改变。根据这一事实,你对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有什么看法?
自测——反馈——点拨
1.某气体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此气体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 )
A、只可用排水法 B、只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C、既可用排水法用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 D、既可用排水法用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2.下面甲、乙两图都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是比较甲、乙两图在收集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二者所使用的漏斗有什么不同?但它们相同的地方是:①反应原理 .
②都在漏斗中装入 ,在锥形瓶中装入 .
③都是 体和 体的反应,且反应 加热.
巩固——测试——扩展
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2.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需满足 (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3.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迅速反应制取氧气,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填序号)利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收集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原因 。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回顾——总结——反思
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催化剂的概念
主备课人:刘文领 小组成员签名:克永 文领 领导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