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练习题
一、单选题
弹奏小提琴时,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些,应采取的措施是
A.
调松琴弦
B.
调紧琴弦
C.
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
D.
换用粗弦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度再次拨动钢尺。则两种情况下声音的
A.
振幅不同
B.
音调不同
C.
响度不同
D.
音色不同
如图所示,相同的8个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向瓶内吹气后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A.
水振动,水的高度
B.
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
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
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活动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并完成了图中的四个实验,活动后他们彼此交流了自己的活动情况,各自的表述如下:
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看到鼓面上的纸屑跳起来;
乙图中,用抽气机向外抽气时,玻璃罩内电铃的铃声逐渐变小;
丙图中,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盆中,看到音叉激起水花;
丁图中,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发生变化。
请你对他们的活动进行简单评估,认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为一种结合超声波测距技术的导盲杖,他可以自动检测5米以内的障碍物,采用语音和振动两种有效提示方式提示盲人避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回声定位原理相同
B.
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C.
超声波信号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发生发射现象
D.
采用超声波的主要原因是可闻声比超声波振动更加强烈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C.
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D.
当活塞在管中位置如图甲时,吹出的音调最高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下面有关超声波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
B.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其传播速度是
C.
潜艇上的声呐装置能测海底的深度,并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D.
超声波探伤仪能够检测机械有无裂缝,是因为超声波的响度大
下列实验活动,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
把一台正在发声的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
C.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D.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
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
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
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二、填空题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_。潜艇上装有声呐系统,它是利用______超声波、次声波工作的;而在地震来临时,有些动物能够听到______超声波、次声波,从而能够及时躲避。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把低于_____Hz的声音叫次声波。
某种昆虫在飞行时,1min内翅膀振动6000次,则该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昆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Hz,人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次,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次。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________选填“蝴蝶”、“蚊子”或“蝴蝶和蚊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A
铜
60
B
铜
60
C
铜
60
D
铜
80
E
铜
F
铜
100
G
钢
80
H
尼龙
80
I
尼龙
100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先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的数据,请补全:________、________.
这个实验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叫:______________.
通过探究小华明白了,有时吉他弦断了一根,而手边又没有相同粗细的弦,只能使用一根粗弦代替,在松紧程度相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将???
.
A.保持不变?????
变高?????
变低??????
无法判断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管的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
直径
频率
1
20
2131
2
30
1284
3
50
656
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发出声音的______
将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
号管请填写编号,这三根管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相同不同的.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
请说明你的理由.答:______能不能;理由:______
.
若让你选择器材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至少需要再增加一根金属管.增加的这根管若直径为、长度可为______cm或______cm.
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提出问题
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
音调高低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实验
步骤
将钢尺受压在桌边,露出5cm,用手扳动使其振动,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用耳朵听其发生音调高低,记在表格内。
再将钢尺受压在桌边,露出10cm,用力扳动使其振动并注意保持__________与前一次相同,观察钢尺振动快慢,用耳朵听其发声音调高低,记在表格内。
再将钢尺受压在桌边,露出__________,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
表格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5cm__15cm直尺振动的快慢最快较快最慢音调高低__较高__
结论
物体振动越______,音调越_____
方法
本实验采用了_________法。
程序
上述研究的思维程序是:________猜想设计进行试验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可以调紧琴弦,这样可以让琴弦振动加快,音调就会变高。
故选:B。
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决此类题目要根据物体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拨动伸出桌边的钢尺,伸出桌边的钢尺振动发声,伸出桌边的钢尺越长,钢尺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并且能用实验探究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
【解答】
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用同样的力度再次拨动钢尺,使两次振幅大致相同,但钢尺振动快慢不同,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所以两种情况下听到的声音音调不同。
故选:B。
3.【答案】D
【解析】解:
用嘴在瓶口吹气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内的空气,瓶中盛水越多,瓶中水的质量越大,空气质量越小,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因此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瓶内空气的振动和瓶内空气柱的长度,故D正确。
故选:D。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明确在敲击瓶子时,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和水柱;吹时,发声的物体是空气柱。
4.【答案】C
【解析】解:
用力敲击鼓面时,看到鼓面上的纸屑跳起来,说明发声时鼓面在振动,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用抽气机向外抽气时,听到的玻璃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变小,是因为空气密度越来越小,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说明的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盆中,看到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吸管中的空气柱变小,振动变快,音调变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故选:C。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影响音调的因素,是声现象最重要的实验,需要掌握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
5.【答案】A
【解析】解:
A、超声导盲手杖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与回声定位原理相同,故A正确;
B、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故B错误;
C、所有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通常称为回声,故C错误;
D、采用超声波的主要原因是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故D错误。
故选:A。
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通常称为回声;其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频率超出该范围的声,人耳无法感知;我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
本题通过超声导盲手杖为载体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音调的定义,利用实验进行验证。
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解答】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解析】解: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向上推活塞时,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变快,吹出的哨音的音调会变高,故B错误;
C、我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到别人耳朵的,故C正确;
D、甲中空气柱最短,空气柱振动变快,吹出的音调最高,故D正确。
故选:B。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综合运用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可解答此题。
8.【答案】C
【解析】解:A、超声波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故A错误。
B、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潜艇上的声呐装置能测海底的深度,并可以测绘海底形状,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超声波探伤仪能够检测机械有无裂缝,是因为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且超声波传播的方向性好,不是因为其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工作。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理解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声的传播条件,可解答此题。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是: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明物体振动是发声的原因,要注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音调是由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解答】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不符合题意;
B.把一台正在发声的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不是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不符合题意;
C.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
D.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解: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增大了声音的响度,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振幅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
故选:D。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区分判断声音的特征是中考的重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1.【答案】能量?
超声波?
次声波
【解析】解: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潜艇上装有声呐系统,它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
地震来临时,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动物能够听到。
故答案为:能量;超声波;次声波。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低于20Hz的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为超声波;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声波、次声波、声与信息、能量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2.【答案】?;20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可听见的声音以及次声,较为简单。
人类所听到声音的范围为:,把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解答】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把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
故答案为:?;20。
13.【答案】100
?能
【解析】
【分析】
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1min内振动了6000次,可以求出频率;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本题考查了频率的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解答】
昆虫的翅膀在1min内振动了60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为;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1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故答案为:100
?能。
14.【答案】6;不能
【解析】解:物体在1s内振动1次,称为1Hz,如果2min振动720次,则频率为:,低于20Hz,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听不到的.
故答案为:6;不能.
物理学中,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之间,超过这个范围,人耳是听不到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耳听觉范围的理解情况和对频率计算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5.【答案】蚊子;蚊子翅膀振动频率在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超声波、次声波和人耳能听到的声音,以及测声仪的作用。不同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是不同的,而超声波与次声波则是依据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划定的。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很有限,很多动物在这方面都能超过我们。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听不到的,根据蜜蜂和蝴蝶的振动频率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从而判断能否感知到。
【解答】
解:因为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即蚊子翅膀振动频率在之间;而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仅5--6Hz,是次声波,低于人的听觉所能觉察的最小频率。所以,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故答案为:蚊子;蚊子翅膀振动频率在。
16.【答案】;B;C;80;;
控制变量法;
【解析】
【分析】
此题是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度、材料、松紧、粗细有关,在探究琴弦和一个因素的关系时,控制其它量不变;
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振动慢、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解答】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故选A、B、C;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应选G、H,所以E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应与G、H的相同,即长度为80cm,横截面积为;
本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用粗弦代替细弦,弦的长度、材料不变,但质量、体积都增大,难振动,弦振动慢、频率小,音调变低,故选C。
故答案为:;B;C;80;;控制变量法;。
17.【答案】金属管;响度;3;相同;不能;没有控制管的长度相同或管的直径相同;;50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判断音调的高低、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设计等问题,知道音调的决定因素、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无关。
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用控制变量法。
根据控制变量法,在确定金属管的直径的情况下,再进一步确定其长度。
【解答】
敲击金属管时,声音是有金属管振动产生的;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金属管,则金属管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将不同;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三根管中3号管的振动频率最低,所以音调最低的是3号管;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无关,所以这三根管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
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
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控制变量法,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直径为,长度为20cm或50cm的金属管,分别与2号和3号管子相比较而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金属管;响度;3;相同;不能;没有控制管的长度相同或管的直径相同;;50。
18.【答案】振幅;15cm;?
10cm;?
最高;低
?
;快
?
;高?
;控制变量法;?
提出问题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的探究,难度不大。
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要控制振动的幅度相同,改变振动的快慢。
【解答】
解:改变钢尺伸长的长度,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控制振动的幅度相同,伸出的长度不同,三次伸长分别为:5cm、10cm、15cm,观察振动的快慢听音调的高低,伸长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此实验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此研究的思维程序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猜想设计进行试验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振幅;15cm;?
10cm;?
最高;低
?
;快
?
;高?
;控制变量法;?
提出问题。
第2页,共15页
第1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