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9世纪上半期,西欧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沙皇俄国却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发展,并且逐步破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使农奴制危机不断加深。特别是早在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解放者”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而40年后,俄国却在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向英、法和土耳其俯首,沙皇俄国从
令人望而生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
击的泥足巨人。
课标要求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目标分解 掌握: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和农奴制危机的表现
理解:(1)农奴制是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
(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成为1861年改革的导火线
1.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1)在经济上 敲骨吸髓地榨取农奴。
(2)农奴无人身自由,财产和子女都归地主所有。
2.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
(1)农业
①地主建立资本主义农场,农奴制开始走向衰落。
②富农成为新兴的农村资产阶级,开始剥削贫农。
地主
(2)工业
①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 ,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数目逐年增多。
②工业落后于西欧诸国,俄国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
(3)任务:冲破农奴制束缚,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工业革命
导致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俄国落后的农奴制是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
1.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
(1)原因:农奴制的腐朽,广大农奴深受其害。
(2)斗争
①1826年到1861年,全国共发生一千多次农民起义,规模一年比一年大。
②雇佣工人也展开斗争,他们要求提高 、改善待遇。
(3)作用:打击了 统治,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工资
沙皇专制
2.敲响农奴制的丧钟
(1)十二月党人
①基本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
②成员:受西欧经济发展和 影响的贵族军官。
③主要活动:发动起义,结果遭镇压。
民主思想
(2)革命民主主义者崛起
①赫尔岑:出版《 》杂志,号召进步力量为实现 和农民的解放而斗争。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
a.认为只有革命才是农奴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
b.认为废除农奴制,必须先消灭沙皇的专制制度。
③影响:迫使沙皇政府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钟声
民主
对“十二月党人起义”的评价
提示: 起义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十二月党人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使起义处于孤立无援境地而最后失败。但是,这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起义,它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
统治困境
英法
巴勒斯坦
③结果:1855年,俄国战败,1856年双方签订《 》。
(3)性质:一场为夺取在 霸权地位的非正义战争。
(4)影响
①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进一步加剧了俄国的国内矛盾。
②加剧社会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和约
巴黎
中近东
2.沙皇的抉择——“自上而下”的改革
(1)背景
①严重的国内外危机,农奴制存废成为社会矛盾焦点。
②反农奴制的农民运动声势浩大。
(2)酝酿
①1856年 谈到废除农奴制问题。
②1857年初开始,沙皇政府着手改革的准备工作。
(3)改革草案通过:1861年在国务会议上通过改革草案。
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废除农奴制度
C.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
D.满足农奴的要求
答案: C
归纳综合 整体图示 纲举目张
农奴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农民骚动越来越多,同时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十二月党人起义和革命民主主义者都呼吁废除农奴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更加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做出抉择,进行“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
1.为什么说俄国19世纪的工业发展是步履维艰呢?
提示:
2.“十二月党人”和革命民主主义者有何异同点?
提示: (1)相同点
①背景: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的影响。
②主张:都反对沙皇专制统治,主张废除农奴制。
(2)不同点
①“十二月党人”为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发动了武装起义。
②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对革命思想的宣传上。包括以下几点:与保守派展开激烈论战;创办报刊,宣传自己的思想,鼓吹农民的解放;筹划成立革命组织,进行革命活动。
(2011·江苏南京模拟)“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脚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19世纪中期,俄国的黑暗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
A.沙皇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B.实行农奴制,农奴地位卑微,生活悲惨
C.任何人都没有生活保障
D.实行对外战争
解题流程:
答案: A
1.下图反映了俄国工业发展的状况如何?这一状况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答案: (1)工业发展十分落后。
(2)农奴制的阻碍。
1.如何认识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和实质?
提示: (1)性质: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说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对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但无法改变这次战争的非正义性。
(2)实质: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落后的农奴制之间的一场较量。
2.促使沙皇做出改革农奴制的抉择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1)政治方面:沙皇专制统治受到严重威胁,农奴制的废存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2)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欧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3)社会关系:社会矛盾尖锐,革命运动日益高涨,革命民主主义者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4)军事和外交: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争失败也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专制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
3.[学习思考](教材P84)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军队惨遭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直接原因:俄国军队装备落后,弹药粮食供应不足,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心不齐。间接原因:战争期间国内农民运动高涨,威胁俄国后方,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在经济上、军事上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的英、法等西欧国家。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在一篇论文《战争问题》中指出:“沙皇的这样大的一个帝国只有一个港口作为出海口,而且这个港口又是位于半年不能通航、半年容易遭到英国人进攻的海上,这种情况使沙皇感到不满和恼火,因此,他极力想实现他的先人的计划——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
材料二 在克里米亚战争开始前,俄国的西欧派曾作出这样的预言: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证实了西欧派的预言,西欧派为什么能够作出这一准确的预言?
(3)从军事角度看,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注意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并结合战争发生时俄国国内矛盾的状况分析。第(2)问要从西欧派对俄国与西欧差距的认识方面说明;第(3)问要从武器的落后,运输工具的落后、军需品的不足等方面着手,分析政治和经济体制的落后是战争失败的根源。
答案: (1)俄国为了扩大在地中海的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转移国内矛盾。
(2)西欧派作出这样的预言,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俄国未能跟上欧洲前进的步伐。
(3)原因:武器匮乏陈旧,交通运输落后,指挥系统腐败无能,后勤供应不足,俄军战斗力差,非战斗性减员严重。战争的失败实质上是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失败。
1.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这说明当时的俄国( )
A.地主重视进行广告宣传 B.俄国的畜牧业发达
C.俄国农奴制的残酷 D.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解析: 题干表明当时俄国盛行农奴制,农奴与家畜等同,地位非常悲惨。
答案: C
2.1825年,一些青年军官发动了武装起义,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他们的基本主张是( )
A.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
B.发动武装起义
C.禁止俄国人前往西欧国家
D.进行自上而下的平缓变革
解析: B项是十二月党人的活动;C项是沙皇的政策;D项是守旧派知识分子的主张。
答案: A
3.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对俄国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②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③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 ④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注意结合战争的目的和影响分析。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也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转移国内矛盾而发动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战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成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客观上加快了农奴制改革的步伐。
答案: C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表
国别
项目 俄国 英国 比例
生铁 26万吨 385万吨 1/15
国别
项目 俄国 英国 比例
铁路 1 500俄里 15 000俄里 1/10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主要表现?
(3)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解析: 第(1)问要弄清图表中直接反映的历史现象。第(2)问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通过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的比较,可知其根源在于农奴制的存在。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冶铁业的严重落后。材料二反映了俄国交通运输业的落后。
(2)说明俄国的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业都非常落后。主要表现为蒸汽动力少,仍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
(3)落后的农奴制度的阻碍。
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专题7 1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俄国19世纪上半期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本主义已有发展
B.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C.农奴的生活十分贫困,但享有人身自由
D.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农奴制下的农奴没有人身自由。
答案: C
2.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工业资本有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可知,俄国农奴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3.我们认为俄国工业发展落后主要表现为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蒸汽动力很少 B.尚未出现工业生产
C.交通运输落后 D.工业生产远远落后于英、法、美等国
解析: 俄国工业发展落后并不是指俄国并未出现工业生产,因此B项明显错误。做题时学生一定重视题干中“不正确”的限定。
答案: B
4.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
①自由劳动力缺乏 ②工业投资缺乏 ③国内市场狭小 ④国际市场不能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农奴制的存在严重束缚了俄国工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本和市场,但是俄国农奴制并不能阻碍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
答案: A
5.农奴制改革前,农奴及工人不断起来斗争说明( )
①广大人民深受封建制度压迫 ②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极端尖锐 ③农奴制面临危机 ④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从农奴、工人所受压迫反映的阶级矛盾及农奴制危机分析。
答案: A
6.1825年俄国爆发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突出反映了( )
A.俄国政局动荡不安 B.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矛盾尖锐
C.人们对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 D.俄国与西欧国家关系紧张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明确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一些感受到西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青年军官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而发动的,试图推翻沙皇专制的武装起义。
答案: C
7.集中反映了俄国农奴制危机的主要事件是( )
A.农奴起义风起云涌 B.工业发展步履维艰
C.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D.十二月党人起义
解析: 本题的所有选项都是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但只有克里米亚战争是对俄国政治、经济、军事各领域危机的全面反映。
答案: C
8.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表明( )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 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解析: 从题干材料来看,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不得不进行改革,这只是在客观上顺应了历史潮流。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人民的英国史》的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怎样?对俄国将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 本题以克里米亚战争为主题切入,考查学生描述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注意审题“作者认为……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回答时注意原因从英俄双方分析;第(2)问注意结合材料概括。
答案: (1)原因:英国是欧洲民主与进步势力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不赞同。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英俄在欧洲特别是在土耳其的扩张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俄国失败。影响: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大大动摇了其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加剧了俄国农奴制危机,成为农奴制改革的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