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历史[人民版](课件+课时作业):选修1专题五 1、“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历史[人民版](课件+课时作业):选修1专题五 1、“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30 07:53:39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一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右图是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英诺森三世统治时期是教皇权势的鼎盛时代,教廷势力在当时的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于1198年当选教皇,在位期间教廷权势达到历史上的顶峰。他积极参与欧洲各国的政治斗争,曾迫使英国、丹麦、葡萄牙、瑞士等国王称臣。他发动第四次“十字
军东征”,加强异端裁判所,镇压异端阿尔比
派。他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教皇权力好比太阳,
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来自于太阳。
课标要求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目标分解 掌握:天主教会统治的表现与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理解:(1)天主教会日益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2)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
1.基督教的发展历程
(1)起源:1世纪产生于 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2)发展
①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②罗马教区声誉崇高,主教获“ ”称号。
③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教皇趁机发展势力。
④756年, 国王的赠地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3)分裂: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的东正教。
罗马帝国
教皇
法兰克
2.天主教会的措施
(1)制造邪说
①提出“双剑说”,声称王权和神权都来自 。
②提出“太阳月亮说”,宣扬国王权力来自教皇。
(2)整顿教会
①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
②12世纪初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 。
(3)迫使各国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4)组织 侵略近东,提高了罗马教廷威望。
教会
任免权
十字军
3.表现
(1)政治上:教皇是教会组织的最高统治者。
(2)经济上:天主教会控制了大量土地,同时征收
“ ”,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什一税
天主教为什么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居于支配地位?
提示: 天主教会控制了天主教世界大约1/3的土地,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1.思想基础:教会极力贬低理性,宣称信仰高于理性,信仰的内容主要来自《 》。
2.内容
(1)一神说和创世说:认为上帝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是 的。
(2)原罪说:人生而有罪,无法摆脱,人生的目的就是赎罪。
圣经
至高无上
(3)末日审判说:世界末日到来时,上帝将对每一位亡灵进行审判决定其是升入天堂还是被打入地狱。
(4)禁欲说:天主教为每一位信徒和每一位社会成员制定了详细的行为准则,就是奉行禁欲主义。
3.影响:天主教及其教义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道“ ”。
紧箍咒
信仰高于理性
提示: 信仰高于理性是天主教的思想基础,起着禁锢人性的作用。其实质是坚持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1.教会的专制与堕落
(1)教会日渐专制,加紧了对人们思想信仰的控制。
(2)教会 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3)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神职人员
2.野蛮的宗教裁判所
(1)“异端”:天主教对各种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一概加以排斥,斥之为“异端”。
(2)宗教裁判所:宗教裁判所首先建立于 ,后来逐步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
(3)目的:维护教会在信徒心目中的权威和在宗教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4)作用:挽救不了天主教会衰落的命运。
西班牙
宗教裁判所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实质是中世纪天主教会用来侦察和审判教会异端分子的宗教工具。
1.原因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北欧和意大利出现并发展。
(2)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
(3)欧洲各国民族意识增强,各国王权得到加强。
(4)新兴资产阶级要求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 。
文化
体系
2.表现
(1)政治领域: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经济领域:专制君主、银行家和商人、中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下层贫民,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3)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 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挑战天主教权威。
文艺复兴
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出现的新因素包括(  )
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②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③民族意识觉醒 ④人本主义思想兴起(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归纳综合 整体图示 纲举目张
天主教会是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代表,确立了大一统的神权统治,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日渐专制、堕落、野蛮,同时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民族意识增长,文艺复兴的开展使天主教会面临巨大挑战,宗教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1.中世纪天主教会神权统治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上的体现有哪些?
提示: (1)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教皇不仅是教会组织的最高统治者,而且在天主教世界享有极高政治地位。
(2)经济上: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控制着天主教世界1/3的土地,同时征收什一税,还兜售赎罪券,敛取钱财。
(3)思想上:掌握《圣经》的解释权,形成了反动的天主教教义,束缚人们思想;还控制学校教育权。
(4)生活上:中世纪的西欧,人们既是国王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从生到死无不与天主教会发生联系。
2.中世纪欧洲教权高于王权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中世纪时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无力与天主教势力对抗,同时,封建王权为了借助教会的神学迷信思想加强自身的统治,又给予教会一定的支持。
(2)是当时欧洲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利用神学迷信思想对人民进行统治。
(3)教会利用自己的特权,设立“异端”裁判所,对持不同思想的人进行严厉镇压。
3.[学习思考](教材P54)天主教教义对禁锢人们的思想、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有何作用?
提示: 天主教教义是禁锢人们思想的一道“紧箍咒”,天主教会通过它对广大天主教信徒实施严密的精神统治。天主教还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忍受剥削阶级的各种盘剥,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对于维护封建统治是非常有利的。
1.观察右图,思考图中的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通过出售赎罪券,天主教会聚敛了无数的钱财,但也激化了各国同天主教会的矛盾。
1.中世纪早期的反封建斗争为什么大多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提示: (1)中世纪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与天主教会发生密切联系,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的严厉控制。
(2)当时资本主义还很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还较弱小,在反封建斗争中,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
(3)天主教会日益堕落、反动。
2.如何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提示: 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可从历史渊源、现实动力两个方面分析:
(2011·江苏南京统考)14~16世纪,西欧天主教会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  )
①封建生产方式的瓦解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资产阶级新贵族不满教会的盘剥 ③封建统治者希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④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和禁欲说教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14~16世纪,西欧向近代过渡,资本主义萌芽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而天主教会是欧洲封建势力的最大政治堡垒和精神支柱,在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都与新兴的资产阶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首先要面对的巨大障碍,从而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答案: D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行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反对天主教会的阶层有哪些?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反封建斗争为什么首先表现为反天主教神学?
解析: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垄断地位。第(1)问要通过材料概括而出。第(2)问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答案: (1)人民群众、城市市民、资产阶级、世俗君主与贵族。
(2)内因是资产阶级因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而力量较弱,外因是天主教会势力强大。
1.中世纪的欧洲,一国之君会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反映了(  )
A.国王需要到教皇门前祈祷
B.欧洲国王的权力受教皇制约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欧洲的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不断扩大,利用各种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题干材料充分反映了王权受教权的制约。
答案: B
2.伊拉斯谟说:“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材料集中反映了(  )
A.天主教会教士的腐化及荒淫无度
B.天主教会残酷压迫“异端”思想
C.天主教会搜刮巨额财富
D.天主教会教士的残暴
解析: 材料深刻揭露了教会的生活腐化与道德败坏。
答案: A
3.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蒙昧时代,主要是因为(  )
A.社会经济凋弊    B.政治四分五裂
C.教会神权统治    D.王权极度衰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实行神权大一统的统治,它垄断文化教育,控制社会生活,欧洲社会处于黑暗和蒙昧的状态。A、B、D三项是当时的社会现状,但并不是导致蒙昧的主要原因。
答案: C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伊拉斯谟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
(2)对材料四应怎样认识?
(3)以上材料表明天主教会面临怎样的形势?
解析: 第(1)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中“与当时……背道而驰”、“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出售赎罪券”信息概括。第(2)、(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来谈。
答案: (1)原因:①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天主教会的腐败。③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2)认识:①教会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地位。②教会采取的手段卑劣野蛮。③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已经开始。
(3)天主教会逐渐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遭遇各方挑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
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专题5 1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督教发展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在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一带
B.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C.11世纪时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各派
D.不断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
解析: 11世纪时,基督教分裂为两部分,即后来的天主教和东正教,新教是改革之后的宗教。
答案: C
2.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解析: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这是教权高于王权的反映。教权与王权矛盾的尖锐,是欧洲一些封建主要求摆脱教皇势力,脱离天主教会控制的原因。
答案: A
3.天主教曾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行了持续近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的实质是(  )
A.反对异教徒 B.争夺圣地
C.掠夺土地、财富 D.扩张天主教势力范围
解析: 十字军东征名义上反对异教徒对基督教“圣地”与信徒的蹂躏,实质上是为了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范围,是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展开的权力之争。
答案: D
4.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  )
A.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B.“什一税”的大量征收
C.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 D.统一了《圣经》版本且有解释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所列四项都是原因,但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应选C。
答案: C
5.为了维持自己的特权地位,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
A.大力宣扬王权和神权都来自天主教会
B.组织十字军侵略近东地区
C.将《圣经》解释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D.为社会成员制定行为准则
解析: 解答本题时,注意对“思想控制”的理解。天主教会牢牢控制着《圣经》的解释权,利用天主教教义麻痹全体居民的思想,以维护自己的特权。
答案: C
6.下列选项中不能够体现罗马天主教会野蛮残暴的是(  )
A.设立宗教裁判所 B.对异端分子处以火刑
C.对异端分子割舌、挖鼻、剁手砍脚 D.出售赎罪券,大肆敛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处以各种惩罚,体现了天主教会的野蛮、残暴;而D则体现了天主教会的腐化、堕落,故选D。
答案: D
7.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天主教会开始堕落
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
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
解析: 宗教裁判所针对的主要是“异端分子”“异端嫌疑犯”以及反对封建统治势力的人,它的设立说明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
答案: C
8.14~16世纪西欧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欧洲民族国家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要注意是思想文化的表现。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9~11世纪,教皇和皇帝(指封建君主)通常是携手合作。教皇帮助皇帝制服日耳曼的世俗封建主,而皇帝则支持教皇对付公开对抗罗马教皇的权威的对手拜占廷。1073年,随着格列高利七世继位为教皇,开始了教皇权力至高无上的时期。格列高利在教皇与皇帝争夺主教续任权——任命日耳曼主教的权力斗争中,赢得了胜利,从而削弱了皇帝的权力和帝国的行政管理。在两个多世纪里,教皇一直被普遍地公认为天主教世界的首脑。对此,13世纪中叶相继即位的法国、英国君主们
起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他们是非常虔诚的。教皇权力至高无上的时期,结束于1296年即法国腓力四世在向教士征税的问题上战胜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之时。
材料二 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们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时教皇是如何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教皇确立至高无上的地位的原因可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为这几个方面:封建皇帝的支持、封建割据严重、教会本身势力强大等。第(2)问可从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等方面分析,影响是促进了本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1)教皇利用宗教的权威帮助封建君主打败世俗封建主,又在封建君主的支持下确立教皇在教会中的权威;教皇通过整顿教会,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由于中世纪时,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使得教皇最终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影响:教皇控制各国主教的任命权,严重削弱了封建王权;教士利用特权不向封建国家缴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发展。
(2)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封建君主与封建割据势力、教皇势力进行斗争。影响: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