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综合检测):选修1专题8 明治维新 专题复习与测评(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历史[人民版](课件+专题综合检测):选修1专题8 明治维新 专题复习与测评(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30 07:56:06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措施 内容 影响
政治——废除
旧体制建立
新体制 “废藩置县”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 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新体制,推进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推行“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文化——提倡 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文明开化”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生活习俗西化
措施 内容 影响
军事——建立新军队 实行义务兵役制 日本依靠自身实力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自立,为日本后来的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础
改进军事装备:购买先进武器,建立军事企业,制造先进武器
设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日本军称“皇军”,军人接受武士道教育,效忠天皇。军队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1.明治维新的特点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
(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的表现
(1)政治上:虽然宣布废除封建特权,实行“四民平等”,但却实行华族制度,本质上是把幕藩体制下的封建等级身份制转化为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近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这意味着新的不平等。
(2)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引进西方模式的过程中较为盲目,出现了新的经济问题。
(3)体制上:日本明治维新在家族制度、官僚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因此,最终为日本向近代天皇制的过渡和形成创造了条件。
(4)意识形态上:既有所谓“全盘西化”的极端化倾向,又有大量封建因素被保留或发展下来。明治维新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日本军国主义是封建军国主义和资产阶级军国主义的结合体,以封建皇国观和武士道精神为核心理念。
1.相同点
(1)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2)性质:都是统治者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影响
①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②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③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2.不同点
(1)领导者: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2)内容: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的方式进行。
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政权面临的主要内部危机不包括(  )
A.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B.佩里叩关
C.强藩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剧 D.一些中下级武士产生反抗思想
解析: 被统治阶级的斗争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动摇和削弱了幕府的统治,佩里叩关属于外部危机。
答案: B
2.德川幕府的统治在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是(  )
A.天皇睦仁登基       B.“大政奉还”
C.“辞官纳地”     D.鸟羽、伏见战役结束
解析: “大政奉还”是幕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借口,保住自身实际权力的权宜之计,是德川庆喜采取的以退为进的策略。“大政奉还”后,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了,实际上仍控制国家政权。
答案: B
3.经过明治维新,日本逐步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这种新的社会体制主要是指(  )
A.实行四民平等     B.华族和士族可以经营工商业
C.取消武士特权     D.平民可以自由地择业和迁徙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该题涉及的是日本废除封建等级身份制度的变革,封建等级身份制度废除后确立的新体制是“四民平等”,平民有了更多的自由,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4.“废藩置县”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彻底结束了日本封建割据的局面
B.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改革措施的施行
D.彻底破除了旧的政治体制
解析: 幕府统治时期的各藩国,是在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废藩置县”的措施消除了各藩国的封建割据状态,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答案: B
5.明治维新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最有力的措施是(  )
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B.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
C.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D.修建铁路,开办工厂,发展外贸
解析: 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发展经济的突出措施。A项是前提,为工业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保障,C、D两项属于B项内容的具体化。
答案: B
6.(2011·烟台高二检测)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这一举措表明天皇在废除陋习、学习西方生活方式方面率先垂范,推动日本的文明开化。
答案: C
7. (2011·汕尾高二检测)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  )
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从表面信息日本从“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到“完全西方化”的变化,分析判断出其最根本因素是向西方学习,而明治维新则是进行西化改革的最根本也是最系统的环节。从此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其间深深打上了“西化”的烙印。选项A、B、D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答案: C
8.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上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上富强
解析: 明治维新保留了封建时代的军国主义传统,利用战争为本国资产阶级掠夺所需要的资金和市场,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也同日本建立了贸易联系,同时,天主教会也传入日本,信徒一度达到十几万之众。德川幕府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在17世纪30年代连续五次颁布了锁国令,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德川幕府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造成了什么影响?(1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1)问材料一从经济和宗教两方面说明了西方对日本的影响,但闭关锁国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日本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第(2)问图片反映了西方大量商品运进日本,反映的实质是日本成为与商品相联系的市场,其影响则是对日本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答案: (1)①西方列强采取经济和宗教形式开始渗透到日本社会;②幕府统治者害怕西方势力危及自身统治。(8分)
(2)西方商船把大量商品运进日本,在日本大量倾销商品,实质上反映了日本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
影响:日本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破产,同时国内市场物价暴涨,导致经济混乱,同时也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12分)
10.(2011·潍坊市高三第一次统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其宗旨是:既要培养学生具有“忠于天皇,拼死不憾”的武士道精神,又要吸收西洋近代以来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并为其所用。
请回答:
(1)基于对材料一的认识,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是如何实施的?(10分)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和魂洋才”原则对日本社会的影响。(10分)
解析: 材料一反映日本明治维新推行殖产兴业。材料二体现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设问条理作答。
答案: (1)殖产兴业。创办国营工厂,发挥示范作用;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间企业发展。(10分)
(2)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进程;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成为富有侵略性的国家。(1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反映日本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关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是指什么?为此,日本有识之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日本政府为实现“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的目标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1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教材关于改革背景部分的知识来理解其含义;应对措施要注意简练。第(2)问要充分利用材料提供图片所提示的答题范围,结合教材进行归纳概括,作答要抓住题干要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
答案: (1)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措施: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实行改革。(8分)
(2)措施: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改革学制,实行义务教育;实行君主立宪,确立近代天皇政治体制。
作用: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实现了富国强兵,摆脱了民族危机。(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