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灯 光
语文要素
阅读: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人文主题
感悟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
难点: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配套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按要求完成本课“预习卡”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面“灯光”,了解故事背景
1.课件出示:各种灯光秀图片。
2.导入: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作者心中,灯光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当过随军记者。1954年3月发表了报告文学《东山岛》,不久又写了小说《党费》和《灯光》。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4.自由阅读第3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1)读准并理解“豫皖苏平原”“围歼战”等词的意思。
(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灯光”和“火光”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反馈。
预设: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3.提问:课文围绕“灯光”和“火光”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引起回忆、回忆往事、怀念战友)
三、聚焦“灯光”“火光”,感悟深意
1.聚焦“灯光”。
(1)品读广场上的“灯光”。
①学生找到并朗读描写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语句。
②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灯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③指导学生读出赞美的语气。
(2)唤醒难忘的回忆。
①正当作者陶醉在这美丽的夜景中,忽然了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联系上下文,为什么这句话让“我”心头微微一震?
预设1:“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牺牲前夜留下的话语。
预设2:千千万万个郝副营长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广场上璀璨的“灯光”。
②像这样先写现在,再回忆过去的写法,叫作——倒叙。再看课文的结尾,也写到了灯光,这就是——首尾呼应。而灯光就是全文的——主线。
2.聚焦战场上的“灯光”与“火光”。
(1)聚焦郝副营长书中的“灯光”。
①学生找到并朗读描写郝副营长书中的“灯光”的语句。
②抓“沉思”:在紧张的战斗间隙,郝副营长注视着灯光的图片,他在沉思什么?
预设1:可能在回忆自己童年没书读时的苦难时光。
预设2:可能憧憬着胜利后,普天下的孩子都在灯光下学习的情景。
③指导朗读郝副营长的语句:
“多好啊!”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④郝副营长多么向往这灯光啊!他向往的仅仅是这灯光吗?
预设:这也是郝副营长的理想,一个关于美好生活的理想。(板书:理想)
(2)聚焦战场上微弱的“火光”。
①过渡:为了他们的理想,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②学生找到并朗读描写战场上火光的语句。
课件出示: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③这两段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从哪儿读出来的?(千钧一发)
④此时,战场上出现的火光和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板书:奋斗)
预设1:郝副营长为了能让千千万万的孩子能在电灯下学习,点燃了那本书,暴露自己,为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预设2:郝副营长为了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⑤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此时又会想些什么?(现实)
⑥从火光下看别人的电灯,到为了孩子们在电灯下学习而点亮火光,文章前后进行了——呼应。
3.思考讨论,明晰联系:现在再看“灯光”和“火光”,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和题目又有什么联系呢?(引导学生关注板书,根据发言引导发现“理想——奋斗——现实”的关系以及“灯光”是全文的主线及象征。)
四、结合“阅读链接”,体会革命情怀
1.链接阅读《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
2.出示阅读提示:读一读,注意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蕴含的感情。
篇目,场景,细节,蕴含的感情《毛主席在花山》,,,
《狱中联欢》,,, 3.链接阅读第二、三题中的材料,你体会到怎样的革命情怀?
学生默读文章,小组反馈交流。建议在课外查找资料,进一步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教师小结:从《灯光》一文,再到“阅读链接”中的四篇文章,我们仿佛从中看到了革命者的英姿,体会到了革命者的伟大情怀!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完成“随堂练”。
2.学唱《春天的故事》《我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我由始至终抓住“灯光”这条主线,使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明白“那本书是郝副营长理想的一种寄托”,“看到孩子们在灯光下幸福的笑脸是郝副营长的理想”(学生发言)。最后,学生将对灯光的理解写成板书,也是水到渠成,而且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也超出了我的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