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物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4分)
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A .阿基米德 B .牛顿 C .伽利略 D .亚里士多德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不可以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
A.中国网球女双队员李婷、孙甜甜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金牌,在研究她们发出的网球时
B.研究雅典奥运会首金得主——杜丽打出的子弹时
C.研究哈雷慧星绕太阳公转时
D.用GPS定位系统研究汽车位置时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B.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同,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竖直方向受到升力的作用
4.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合力随两分力间夹角的减小而增大
B.合力随两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合力一定大于分力中的最大者
D.合力不可能小于分力中的最小者
5.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6.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一定发生在两个静止的物体之间
B.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也会有静摩擦力作用
C.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在两个运动物体之间
D.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在静止与运动的物体之间
7.关于曲线运动,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B.匀变速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C.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有夹角时,物体一定作曲线运动
D.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加速度方向有夹角时,物体一定作曲线运动
8.如图,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9.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所受的一切外力都突然消失,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该物体将( )
A.立即静止 B.改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改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10.如图所示,红蜡块可以在竖直玻璃管内的水中匀速上升,若在红蜡块从A点开始匀速上升的同时,玻璃管从AB位置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的实际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 ( )
A.直线P B.曲线Q
C.曲线R D.三条轨迹都有可能
11.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以后落到地面上的Q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使传送带随之运动,如图所示,再把物块放到P点自由滑下则( )
A.物块将仍落在Q点
B.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左边
C.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右边
D.物块有可能落不到地面上
12.如图12所示,物体静止于倾斜放置的木板上,当倾角θ由很小缓慢增大到900的过程中,木版对物体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FN、f都增大
B.FN、f都减少
C.FN增大,f减小
D.FN减小,f乙先增大后减小
二、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O分
1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D.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14.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1=15 N、F2、=9 N,它们的合力不可能等于 ( )
A.5 N B.25 N
C.6 N D.21 N
15.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15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A.前10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后10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B.前10s内甲在乙前,后10s乙在甲前
C.20s末两车相遇
D.相遇前,在10s末两车相距最远
1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弹簧,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处落下,从球接触弹簧到弹簧被压缩到最大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B.加速度的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C.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速度大小不断减小
17.如图17,位于斜面上的物体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 )
A.一定沿斜面向上
B.可能沿斜面向下
C.可能没有摩擦力
D.大小可能大于F
18.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8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2s内和第3s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3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D.第5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19.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轨迹是曲线,所以平抛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B.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和初速度决定
C.平抛运动可分解为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D.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
第II卷 实验计算题(共36分)
三、实验填空题。本题共3题,共14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4分)“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下列方法有益的是 ( )
A.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来选取计数点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
21.(4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和不正确的是( )
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
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
C.每次改变拉小车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E.每次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F.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像如右图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
A.实验中摩擦力没有平衡
B.实验中摩擦力平衡过度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平板平行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22.(6分)用接在50Hz交流低压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作一个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2、3之间的距离mm,3、4两点间的距离mm,则2、3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小车在2、3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在位置3的瞬时速度为 m/s.
四、本题共3小题,共22 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3.(6分) 以10m/s的速度行驶的列车,在坡路上的加速度等于0.2m/s,经过30s到达坡底,求:(1)到达坡底的速度; (2)坡路的长度(g=10m/s2)
24.(8分)如图24所示,用与水平方向成θ=30 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个质量为20kg的木箱,能使木箱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木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取g=10m/s2
(1)求推力F的大小;
(2)如图25所示,若不改变力F的大小,只把力F的方向变为与水平方向成θ=30 角斜向上的拉力,使木箱由静止开始运动,作用2.0s后撤去拉力,求撤去拉力后木箱还能运动多远.
25.(8分)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装置的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3.0m/s的恒定速率运行,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B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 0.45m.现有一行李包(可视为质点)由A端被传送到B端,且传送到B端时没有及时取下,行李包从B端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1)若行李包从B端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3.0m/s,求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和飞行的水平距离.
(2)若行李包以v0 =1.0m/s的初速度从A端向右滑行,行李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要使它从B端飞出的水平距离等于(1)中所求的水平距离,求传送带的长度应满足的条件.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物理
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O分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答案
三、实验填空题。本题共3题,共14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四、本题共3小题,共22 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A
B
C
D
R
第10题图
Q
P
图12
图15
10 20
O
乙
甲
1
4
t/s
v/m.s-1
F
图17
图18
a
F
0
θ
θ
F
F
图24
图25
阅卷人
得 分
20. ;
21.(1) ;
(2) ;
22. ; ; ;
阅卷人
得 分
23.
θ
θ
F
F
图24
图25
阅卷人
得 分
阅卷人
得 分
25.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