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用种子繁殖
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 这节课可以从单元页中学生熟悉的大自然各种各样动植物的情景开始,让学生提出有关动植物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与动植物繁殖有关且有价值的问题,揭示本单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动植物的繁殖”,然后再聚焦到本课研究的问题:“用种子繁殖”。本课安排了“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研究果实和种子的产生与传播”三个科学实践活动。
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已经知道许多植物是靠种子繁殖后代的,但学生对种子的内部结构是不熟知的,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种子的外部,发现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大小、颜色、花纹、形状、轻重等多方面存在不同。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用种子繁殖后代的常见植物,知道许多植物能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
2、知道传粉是许多植物产生种子的一个环节。
3、会观察和解剖种子,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示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4、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5、能列举植物传播种子的实例。
6、有兴趣探索有关植物用种子繁殖的问题。
7、增强爱护植物种子,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一些用种子繁殖后代的常见植物,知道许多植物能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
2、知道传粉是许多植物产生种子的一个环节。
难点:
1、观察发现种子的内部结构以及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2、掌握种子的产生与传播方法。
教学方式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
1. 课件、几种植物的干种子、用水浸泡过的菜豆种子、放大镜、镊子
2. 制作会飞的果实的材料和工具:卡纸、剪刀、透明胶、小球
3.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活动手册
资源来源
自制课件、网络
教学案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种子的结构和萌发条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1. (出示单元页)讲述: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许多动植物,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研究有关动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问题。
2. (出示课页插图)提出问题:许多植物是靠种子繁殖后代的。关于植物繁殖我们可以研究什么?(交流)
3. 揭示课题:种子内部有些什么?为什么能长出幼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用种子繁殖的有关问题。
二、科学实践活动: : 种子的结构
1.认识用种子繁殖的植物(出示一盆开花结果的植物)。
(1)提出问题:认识这株植物吗?它有上一代吗?它的上一代长什么样?上一代是靠什么繁殖后代的?
(2)讲述:植物都有上一代,植物的上一代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许多植物是靠种子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的。
(3)讨论交流:请学生举例说出用种子繁殖的植物。
(4)小结:种子是植物的一个器官,地球上有许多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2.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有什么不同。
(1)(出示种子图片)明确观察任务:找一找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2)分发观察材料。
(3)观察、记录种子的不同特征。
(4)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总结: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I 不同。
3.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1)猜测种子的结构(画图,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2)展示、交流学生的猜测。
(3)提供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各组尝试解剖和子,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
(4)提供最则相观察种子的工具,倡助图片皮视顿,讲解解剖种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交流解则种皮的体验感受和出现的问题。
(6)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井面下来(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7)提出问题,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你发现r 什么?它们有哪此相同点?
(8)全班交流。
(9)小结:虽然种子的外形不同,但种子都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种皮保护里面的胚。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萌发时会发育成根,茎和叶,成为一株新的植物。
三、科学实践活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提出问题:植物的种子通常是处在“休眠”状态不会发芽,在一定条件下种子会“苏醒”进人萌发状态。种子萌发需要哪此条件?
2.学生猜想,教师适时板书: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3.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1)提出问题: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这些猜测?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交流并理清实验记录单的记录要点,完善实验方案。
(3)(出示教科书中某组实验方法图)讲述,改变一个实验条件。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实能方法叫作“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4.(出示教科书中四组实验方法图)小结:这几组实验是研究什么条件与种子萌发的关系?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条件进行研究,然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一一研究其他的条件。
5.每位学生选择一组对比实验,在教室进行对比实验操作。做好对比实验后带回家继续观察。
6.(出示学生活动手册)明确实验要求:回家在研究时,要将每天观察列的种子的变化记录下来。
7.(出示四组实验结果实物)问题:这是一周前老师做的种子萌发对比实验结果。从实验结果中,我们能发现什么?
8.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9.小结:种子在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萌发。
10.播放视频:种子的萌发过程视频。
11.布置课后任务:课后完成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下节课让我们探索更多有关种子的奥秘。
第 2 课时
四、科学实践活动: : 研究果实和种子的产生与传播
1.认识种子的产生。
(1)提出问题:植物产生种子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学生回答、交流)
(2)(出示油菜开花和蜜蜂采蜜图)提出问题:植物产生种子之前要先开花。当油菜开花时,油菜花会引来许多蜜蜂采花蜜。蜜蜂采蜜对油菜结果和产生种子有什么帮助? (学生回答、交流)
(3)讲解:蜜蜂传粉可以帮助许多植物结果产生种子,并提高果实与种子的数量和质量,这是许多植物产生更多种子繁殖后代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
(4)提出下列问题:
●除了蜜蜂,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除了动物帮助植物传粉,还有什么途径实现传粉?
(5) 学生回答交流。
(6) (出示油菜开花、结果和种子图)小结:植物产生用于繁殖的种子,要经历开花、传粉、结果并产生种子和种子成熟几个环节。
2. 了解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1)提出问题:一粒油菜种子可以发育成一株油菜,一株油菜能产生成百上千粒种子。植物为什么要产生这么多的种子?植物产生的所有种子都能繁殖成新植物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4)归纳总结:植物产生的种子,有的可能被一些动物食用,有的可能传播到不适宜萌发生长的地方而死亡。因此,植物要产生足够多的种子以提高生存率,保证种群繁衍。
(5)列举更多植物产生足够多的种子繁殖后代的事例。
3.认识果实形态与种子传播方式的关系。
(1)(出示蒲公英、莲、苍耳图片和实物)提出下列问题:
a.这些植物的果实有什么奇特之处?
b 它们分别是怎样传播的?
(2) 小组观察并交流。
(3) 全班交流。
(4) 归纳:蒲公英的果实很轻,长有白色冠毛,风吹能把种子传播到远处,莲的种子藏在皮坚厚防水的果实里,果实嵌生在能漂浮在水面的莲蓬里,随水流传播到远处。苍耳果实外面长有倒钩的刺,动物经过时容易钩在动物的皮毛上,由动物帮助种子传播到远处。
(5) 交流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6) 播放视频:“种子的旅行”。
(7)小结:植物种子(果实)的形态与传播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拓展与延伸
1.讲述:望天树生长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高度相当于 20 多层楼。它的种子传播方式很特别。
2.播放望天树的果实降落情景视频。
3.问题:为什么说望天树的果实很特别? (交流)
4. (出示卡纸、剪刀、透明胶、黄豆)讲述:利用材料和工具,做一个能“飞”的果实模型。
5.学生进行制作活动。
6.展示作品,并互相评价:比一比哪组果实模型降落的时间长。
六、总结
1.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
2.进一步研究:课外坚持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