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4.1
文本信息加工
第一学时
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云南
纳西族
东巴文字
猜猜看,上面的象形文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
一、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1.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而发明的工具。
甲骨文
殷周时代
金文
西周、春秋
战国文字
春秋战国
小篆
秦朝
隶书
秦朝
楷书
东汉
行书
南北朝
草书
西汉
印刷字体
宋朝
本示意图为非专业人士绘制,如有讹误,请批评指正,谢谢!
2.汉字的创造饱含民族的智慧
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至今仍然保留了象形文字的特点。
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从字体上看,就是本字倒过来。上部为树头,下部为树梢,在树梢上加一小横,就表示这里是树梢。因此,末的最初的意义是树梢。
象形
指事
金文「明」为日月幷照之会意字。
会意
形声
形声字的一部分是“形旁”表示字义,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如:“鸽”是“鸟”形“合”声,“河”是“水”形“可”声。
3.
书法是一种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的艺术形式
兰亭集序(局部)
晋·王羲之
一、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历史上使用的文字处理技术,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活字印刷;②机械式打字机;③手写;④雕版印刷;
⑤刻字;⑥计算机文字处理
手写
刻字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
机械式
打字机
计算机
文字处理
从古代的到现在
Ti
yan
qing
jing
:
pin
yin
yu
han
zi
体验情境:拼音与汉字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发展
只能处理拉丁字母以及一些控制符号
过去
可处理包括象形文
字在内的任何文字
现在
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
GB2312(1980年)一共收录了7445个字符
Big5(1984),
一共收录了13060个字符
GBK1.0
(1995),收录了21886个符号
GB18030
(2000),收录了27484个汉字和主要的少数民族文字
Unicode(
1994,统一码、万国码),它为每种语言中的每个字符设定了统一并且唯一的二进制编码,以满足跨语言、跨平台进行文本转换、处理的要求。
小结:
从ASCII、GB2312到GBK1.0、GB18030
,这些编码方法是向下兼容的,即同一个字符在这些方案中总是有相同的编码,后面的标准支持更多的字符。在这些编码中,英文和中文可以统一地处理。
二、汉字的编码
输入码
(外码)
机内码
(内码)
输出码
(字型码)
用于输入汉字的编码
用于存储汉字的编码
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
字模16×16,24×24
宋体、楷体、隶书等
区位码
:6625
全拼编码:chun
五笔字型:dw
春
用机内码
表示、存储
如国标码(GB)和BIG5码
用汉字字型
输出汉字
(音码、形码、混合码)
智能ABC,五笔字型等
宋体
楷体
你知道存储这样的一个字要几个字节吗?
答:存储这个字需要16
16=256Bit(位)
每8位相当于一个字节,
所以需要
16
16/8=32Byte(字节)
宋体‘你’字(16
16)
字型码
64
64/8=512
Byte
宋体高精密‘春’字(64
64)
64
64/8=512
Byte
所占字节只和字模的点阵大小有关,与笔划无关.
把同一个字体的所有汉字的字型码存在一起,就形成一个字体文件(又叫字库)
字体文件不止一种常用有
宋体
楷体
隶书
字体文件的默认位置
是
c:\windows\fonts\
隶书高精密‘荷’字(64
64)
计算机处理汉字3套编码缺一不可
1)输入码
用于输入(检索)
2)内码
用于存储、传输
3)输出码
用于显示
“乱码”是
什么码?
内码意外导致乱码
用GB2312(简体中文)
编码发来的源信息,你
却用Big5编码来翻译,
当然导致乱码。
用GB2312(简体中文)
用BIG5(繁体中文)
乱了
正常
正常
为什么这里却没有乱?
因为英文和图片不需要汉字内码转换。
体验文字处理技术
汉字的编码
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输出码(字型码)—汉字的输出
机内码(内码)——汉字的存储
输入码(外码)——汉字的输入
书法是一门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艺术
汉字的创造饱含民族的智慧
文字的发明是为了更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历史
课堂
小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4.1.1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汉字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领悟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了解汉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的方式,能够使用多种汉字编码输入汉字
情感态度:
通过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对文本信息加工的认识,使学生挖掘信息加工的实际价值。
过程和方法:
1、了解人类文字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
2、了解象形文字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3、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的出现对人了文化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操作和练习。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前期学习,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二进制编码、信息的一般获取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认识,更好地理解信息的存储、加工的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难点:如何让学生了解文字的编码技术(包括外码、内码、字型码),并学会使用相关技术实现文字的输入输出,同时懂得如何换算汉字的存储容量
四、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纯理论性的内容如果采用讲授法对学生而言会比较枯燥,且难于理解。因此引入汉字的形成历史,与学生互动,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欣赏一些中国各时期的书法作品,引入文字处理技术内容,然后概述我国文字发展灿烂悠久的历史,使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产生兴趣,让学生对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发展的探知欲,再通过汉字输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汉字编码技术。让学生明白计算机是如何存储、记录及显示汉字的。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六、教学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发明的工具。
东巴象形文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古象形文字之一,并且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古象形文字,是文字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与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体验文字及其处理技术
文字是人类为了更加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而发明的工具。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
(1)让同学认识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
象形:用一个图画来表示有形可见的事物,如“日”、“月”,以及其他比较难猜的象形文字,有难度,吸引学生兴趣;
让学生了解东巴文字是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讲解其造法及如今存在的意义,看东巴文造字视频,接着用东巴文输入法输入东巴文,吸引学生的兴趣
指事:借助抽象符号来表示一些较抽象的概念,让学生猜:叉、末。
会意:用几个象形字拼成一个字,让学生猜:否、闯、呆。
形声:字的一部分是“形旁”表示字义,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如:“鸽”是“鸟”形“合”声,“河”是“水”形“可”声。
(由于时间关系,猜字的个数都不多,一两个,又能互动也能节省时间)
(2)书法是一种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特殊的艺术形式。让同学看(汉字的演变动画)视频,让同学总结我国文字的发展史: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计算机。很多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国美术家徐冰发明了方块英文
,方便老外了解我们中国。
(3)了解处理文字技术的发展:手写、刻字、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机械式打字机和计算机。先打乱顺序,让同学们排序
2、计算机的二进制码如何进行汉字编码
(1)明白目前计算机上使用的汉字编号主要有三种:(让学生看书P60回答)
1)用于汉字输入的编码——输入码(外码):
计算机上输入汉字的方法有多种,有键盘编码输入,语音输入法,手写输入法,扫描识别输入,最常用的是键盘编码输入。汉字输入码是指直接从键盘输入的各种汉字输入方法的编码,属于外码。如智能ABC、五笔等。
2)用于储存汉字的编码——机内码(内码):
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而统一使用的代码。如国标码(GB)、BIG5码。
3)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输出码(字型码):
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的点阵存储信息,由汉字的字模信息所组成。(有16X16、24X24、32X32点阵)
(2)以春为例,讲解计算机处理汉字的过程,然后说那我们来看一下计算机既然只认识0和1,是如何处理汉字,转入讲解点阵(补充讲解计算机存储单位的换算)。重提春的处理过程,让学生总结汉字的处理过程:键盘输入(输入码)——编码转换(机内码)——编辑与输出(字型码)
3、小结
(1)体验文字处理技术(教学重点):
1)文字的发明是为了更流畅地表述意义、传递经验
2)汉字的创造饱含民族的智慧
3)书法是一门凝结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艺术
4)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历史
(2)汉字的编码(教学难点)
1)输入码(外码)——汉字的输入
2)机内码(内码)——汉字的存储
3)输出码(字型码)—汉字的输出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知识点也比较繁琐。一节课的时间显得很匆忙,从一开始体验电子东巴就激起学生的民族热情,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我们的重点还是放在后面,汉字的编码和体验文本信息的加工上。学生从实践中领悟到了信息加工的实际价值,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有效地表达信息,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是区别于简单的对文本信息的加工,是区别于熟练掌握几个字处理软件。而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延续,是从深处挖掘文本信息处理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