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章节 第 十四章 第3节 课题名称 神奇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病毒和细菌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和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2.培养一定的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珍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情感。
2.在活动中感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重点 1、描述病毒和细菌主要特征。
2、描述病毒和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课型 新授
总课时共 2 节
本节课是第 1 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注明引入、新课、小结、当堂反馈和作业) 注明教学“六环节”和相应的时间分配
【引入】 [老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应关注社会热点,下面请看一则新闻——“寨卡病毒来袭”。
[老师]:看完这则新闻,我们知道了寨卡病毒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学生]:寨卡病毒。
[老师]:对,是寨卡病毒。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微生物对我们人类是不是都是有害的呢?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热点新闻及寨卡病毒、蚊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探知欲望导入新课,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关注生活的意识。
【示标】
学生阅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完成的目标。
【新授】
(一)细菌
[老师]:我们一般把生物划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微生物又包括哪些呢?微生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回忆初一学过的内容回答,课件展示答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病毒和细菌。
[老师]:首先让我们来学习细菌。请大家完成活动一:小组共同讨论完成5个问题。(学生按4人一组看书讨论问题并在书中勾画出问题要点。教师巡视指导阅读方法。)讨论完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利用课件与学生共同探究并进行拓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思考相关问题并要求学生勾画关键词及问题要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团队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1、大小
看资料明确:细菌形体微小,因此,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必须借助光学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放大几百倍到上千倍才能看到。
2、形态
按形态,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让学生看图辨认并了解常见细菌种类。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与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菌的大小、形态与种类。
3、结构
[老师]:下面让我们来看下细菌的结构。观察细菌的结构图,并比较植物细胞结构图,总结它们的异同点。
[老师]:细菌的结构有哪些呢?
[学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有些还具有荚膜和鞭毛。
[老师]: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等
[老师]:根据生物细胞中核质外是否有核膜包被,我们把生物分为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显然植物应属于什么生物?
[学生]:真核生物。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及学生初一学过的细胞结构知识,让学生直观认识细菌的结构,并通过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对比发现细菌与植物细胞的重要区别: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从而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4、营养方式
[老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细菌没有叶绿体,所以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赖现成的有机物。因此细菌的营养方式有哪些呢?
[学生]:可分为腐生和寄生。
[播放课件]让学生通过实例区分寄生与腐生。
【设计意图】通过与植物的对比,学习细菌获取营养的方式,并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来区分腐生与寄生,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5、生殖方式
[老师]:下面请同学观察动画,思考细菌是如何生殖的?
[学生]:细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分裂生殖。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及初一所学知识,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菌的生殖方式及生殖速度。
6、开阔视野
了解细菌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及细菌的分布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事件回放及数据资料,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细菌的生存能力之强及分布之广泛,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7、知识梳理
让学生集体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梳理,将所学的细菌知识进行归纳与再现,使知识条理化,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病毒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微生物的另一个成员——病毒。观看不同类型的艾滋病毒图片。病毒又有哪些特点呢?请完成活动二:自学导航(学生看书找出问题要点),然后老师利用课件与学生共同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思考相关问题并要求学生勾画关键词及问题要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形态
学生观察图片认识病毒形态
常见病毒及病毒分类
病毒分为很多种,根据它们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让学生看图并识别说出病毒的种类。
[播放课件]
3、病毒的结构特征
[老师]: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吗?
[学生]: 没有。(初一学过)
[播放课件]——学生观察图片
[老师]:由图片可以看出病毒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 蛋白质外壳以及核酸。
[老师]: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不会同时具有。
[老师]:通过观察以上图片,同学们联想一下已经学习过的真核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后告诉我为什么说病毒的结构简单?
[学生]:病毒无细胞结构以及复杂的细胞器,只具有蛋白质和核酸。
大小
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大小用纳米表示
营养方式
[老师]:病毒可以独立生存吗?
[学生]:不可以。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老师]:回答的很正确。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及学生初一学过的细胞结构知识,让学生直观认识病毒的形态、分类、大小与结构特点,通过对病毒结构特点的学习及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对比,理解病毒的营养方式。
6、传播方式
[老师]:既然不能离开寄主,那病毒怎样进行传播呢?同学们先阅读课本再告诉老师。
[学生]:病毒可通过水、空气、食物、蚊虫叮咬等方式进行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对病毒传播方式的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主动预防疾病,珍爱生命、珍惜健康。
知识梳理
学生集体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梳理,将所学的病毒知识进行归纳与再现,使知识条理化,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活动三:讨论病毒和细菌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老师]:病毒与细菌对我们人类是有益还是有害的呢?请同学们看书讨论病毒和细菌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细菌和病毒的益处和害处)
[播放课件]展示
[老师]:由此可见,病毒和细菌在很多方面对我们人类是有益的,当然也会给我们人类带来疾病,危害我们的健康,我们应充分利用他们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应利用它们的特点,积极预防疾病珍爱我们的健康!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教学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树立辩证的观点。学生受到原有的经验影响,可能对细菌、病毒存在偏见,在教学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它们,引导学生关爱生物、珍爱生命、珍惜健康。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小结今天所学内容:细菌与病毒的形态、大小、结构、营养、生殖、传播等。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进一步加深对细菌和病毒知识的印象。
五、课堂反馈
归纳本节课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
六、老师寄语
【设计意图】利用寄语激发学生再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七、作业: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知识。
【引入】1.5分钟
【示标】0.5分钟
【新授】
4分钟
1分钟
1分钟
5分钟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分钟
3分钟
7分钟
2分钟
1分钟
6分钟
【课堂小结】
1分钟
【当堂反馈】
3分钟
1分钟
【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细菌、病毒
大小、形态、结构、营养、生殖、传播
与人类的关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