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浮力达标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浮力达标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15 11: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主要依靠空气浮力而“飞天”的是(  )
2.如图把一个正方体,保持侧面竖直地浸没在液体里的不同深度处,则正方体(  )
A.顶面所受的压力大小不变 B.底面所受的压力大小不变
C.每个侧面所受的压力大小不变 D.上、下两面受的压力差不变
3.人们常用“生沉熟浮”来判断饺子是否煮熟,煮熟后的饺子会漂起来的原因是(  )
A.饺子的重力减小了 B.饺子的重力和浮力都增大了
C.饺子的重力不变,浮力增大 D.饺子的重力和浮力都减小了
4.2018年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如图所示)成功首潜。潜水器在水面下匀速下潜过程中(  )
A.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 B.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变大
C.受到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D.受到的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杯内盛有密度不同的盐水。将同一小球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待静止时,两杯盐水液面相平,则(  )
A.甲杯盐水的密度小于乙杯盐水的密度
B.盐水对甲杯底的压强小于盐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C.小球在两杯盐水中的浮力相等
D.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6.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示数为8 N;当它浸入水中时,示数为3 N。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
A.3 N B.5 N C.8 N    D.11 N
7.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和F4,则(  )
A.F浮= F3- F1
B.F浮= F4- F1
C.F浮=F3- F2
D.F浮= F2- F4
8.人们常用“浮筒打捞法”打捞沉船,做法是将几个灌满水的浮筒沉到水底并拴在沉船两旁,把空气压进浮筒将浮筒里的水排出,沉船随着浮筒一起浮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船在河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B.浮筒充满气后,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C.沉船在水下上浮时,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D.船和浮筒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9.将一个重为G的鸡蛋放进盛有浓盐水的杯中,鸡蛋漂浮,然后逐渐向杯中加入清水,当鸡蛋下沉至杯底静止时停止加水,如图所示,图中的图像能粗略描述这个过程中浮力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10.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5 N,把零件浸入密度为0.8×
103 kg/m3的液体中,当零件的体积露出液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6 N,则金属零件的体积是(g取10 N/kg)(  )
A.2×10-4m3
B.2.5×10-4m3
C.6×10-4m3
D.7.5×10-4m3
11.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细铜丝制成简易的液体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烧杯中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  )
A.F甲<F乙 B.F甲>F乙 C.ρ甲>ρ乙 D.ρ甲<ρ乙

12.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6 ℃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0 ℃的过程中,假设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先下沉然后上浮 B.浮力变小,一直下沉
C.先上浮然后下沉 D. 浮力变大,一直上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3.如图所示,青蛙漂在水面上不动,它受到竖直向下的________力和竖直向上的________力的作用。
14.如图所示,将一个鸡蛋放入水中,鸡蛋下沉,则鸡蛋的密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在鸡蛋浸没水中后的下沉过程中,鸡蛋受到的压强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受浮力的大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得一石块重为1 N,将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6 N,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N,此后,当石块在水中的深度增大时,浮力___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16.在平静的池水中漂浮着一个木球,木球的体积为4 dm3,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那么木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木球的密度为________kg/m3。(g取10 N/kg)
17.如图所示,质量为20 g的蜡块,在盛水的烧杯中静止,此时它所受浮力为________N,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cm3,逐渐向烧杯中加入密度为1.08×103 kg/m3的盐水,整个过程中没有液体溢出,蜡块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水=1.0×103 kg/m3,ρ蜡=0.9×
103 kg/m3,g取10 N/kg)
18.两个完全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
p甲________ p乙;两小球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甲________F乙。(均填“>”“<”或“=”)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19.小华同学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后,发现用弹簧测力计也能测量金属块的密度。于是和同学一起按以下操作进行实验:
(1)先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静止在空中,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2)然后将金属块缓慢地浸没在水中,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可求出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_m3。
(3)通过计算,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4)实验中让金属块在水中的深度继续下降,不接触杯底,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
(5)在交流讨论中,小李同学认为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不科学,你认同他的观点吗?________。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时,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如图甲所示)。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地思考、讨论,提出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________;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________(前两空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F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________(填“>”“<”或“=”)FB′。
(2)通过分析,你认为应提醒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甲、乙两图的两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运用题(21题10分,22题12分,共22分)
21.儿童乐园有一个孩子们热衷的“水上行走球”游乐项目。游戏者被关进了一个直径2.5 m的大塑料球中,充气后封闭起来,然后连人带球被推进水中,游戏者在球中玩耍时,球始终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1.0×
103 kg/m3,塑料球和球内气体的质量共计15 kg,若某次游戏中游戏者的质量为55 kg,g取10 N/kg。求:
(1)塑料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2)塑料球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立方米?
(3)水面下10 cm深处水对塑料球的压强为多少帕?
22.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由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始终未与容器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物块的密度。
(3)从物块刚好浸没水中到h=10 cm过程中,
水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强变化了多少帕?
答案
一、1.C
2.D 解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没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处的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不变,即上、下两面受的压力差不变。
3.C 4.D
5.C 解析:由图可知,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悬浮,由浮沉条件可知,它们此时所受的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即浮力相同,故选C。
6.B 7.B
8.B 解析:沉船在河底时,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A错误;排出浮筒中的水,浮筒的重力减小,当浮力大于浮筒与船的总重力时,浮筒就可以拉起沉船浮上来,B正确;沉船在水下上浮时,船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的密度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C错误;船和浮筒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D错误。
9.C 解析:当鸡蛋在浓盐水中漂浮时,其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当给浓盐水中缓慢加入水时,混合液的密度开始减小,但一段时间内鸡蛋将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其所受浮力仍等于其重力;当混合液的密度逐渐减小到小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会下沉,其所受浮力小于其重力。鸡蛋受到的浮力是先不变,然后减小。
10.B 解析:金属零件所受的浮力:F浮=G-F示=7.5 N-6 N=1.5 N,由
F浮=ρ液gV排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1.875×10-4 m3。零件的体积露出液面,则V排=V=V,则金属零件的体积:V=V排=×1.875×10-4m3=2.5×10-4m3,故选B。
11.D 解析:由于密度计两次静止时都处于漂浮,则F浮=G,即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因此F甲=F乙,故A、B错误;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乙排,由F浮=ρ液gV排可知:
ρ甲<ρ乙,故C错误,D正确。
12.C 解析:由于烧杯里盛有6 ℃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则小球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等。由图像可知:4 ℃的水的密度最大,6 ℃的水的密度比0 ℃时水的密度大;所以当水的温度从6 ℃降到4 ℃的过程中,水的密度增大,大于小球的密度,小球会上浮;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水的密度小于小球的密度,小球会下沉。
二、13.重;浮 14.大于;变大;不变
15.0.4;不变 
16.30;0.75×103 
17.0.2;20;变小
18.<;< 解析:由题可知,两个完全相同容器内盛满不同的液体时,液体的深度相同。由图可知,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静止后,甲中小球沉底,乙中小球漂浮,因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下沉,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漂浮,因此甲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中液体的密度,由p=ρgh可知,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即
p甲<p乙;因物体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甲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乙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即F甲<F乙。
三、19.(1)3.6 (2)0.8;8×10-5
(3)4.5×103 (4)不变
(5)认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0.(1)减小;增大;=
(2)①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调零
②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①溢水杯中加红色水,增加了可见度;②能同时显示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
四、21.解:(1)浮力F浮=G总=(m球+m人)g=(15 kg+55 kg)×10 N/kg=700 N。
(2)排开水的体积V排===7×10-2 m3。
(3)压强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1 m=1×103 Pa。
22.解:(1)由图像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F最大=8 N,此时物块未浸入水中,则物块重力G=F最大=8 N;物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4 N,受到的浮力:F浮=G-F示=8 N-4 N=4 N。
(2)由F浮=ρ水gV排得物块的体积:V=V排===4×
10-4 m3,物块的质量:m===0.8 kg,ρ物===2×
103 kg/m3。
(3)由图乙可知,h1=4 cm时物块刚好浸没水中,从物块刚好浸没水中到h=10 cm过程中,物块下表面变化的深度Δh=h-h1=10 cm-4 cm=6 cm=0.06 m,水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强变化:Δp=ρ水gΔh=1×103 kg/m3×
10 N/kg×0.06 m=600 P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