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它们有确定的体积吗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固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体积。能够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2.科学探究
能用定量的方法论证液体是否有确定的体积。
3.科学态度、STSE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陈述自己的观点。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与物质三态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固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体积。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体积,正确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注射器、量筒、水、小石块
教师准备:石块、水、烧杯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演示:教师准备一杯水(装满),问:杯子被水装满了吗?(满了)再拿出一块石头,如果现在将石头放进去,会有什么现象?(将石头放进杯子里,水溢出来)为什么会这样?(石头占据空间,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
2.小结:像石头等这样的固体有确定的体积,所以当它进入杯子,将杯子里的水挤了出来。(板书:固体有确定的体积)
3.提问:液体、气体有确定的形状吗?
二、活动一:
1.出示一个注射器,师:谁能用它抓一些空气?(请一个学生上来抓空气)
2.师:如果空气像石头一样有固定的体积,那我们能轻易改变它的大小吗?(不能)试一试,老师给大家一点温馨提示(图片展示操作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堵住针口?
(学生举手说,怕空气跑出来。学生开始操作,尝试压注射器活塞,多次操作)
3.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可以压下去/松开又会弹回来??
师:你真了不起!
4.继续操作:把空气换成水呢?试一试。
(邀请小助手帮老师发水,借机训练学生实验习惯)
5.讨论:学生操作后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比较和空气压缩的不同,从中进行提炼和总结,尽量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6.小结:固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的体积。(板书)
三、活动二:测量液体的体积
1.提问:既然固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怎样测量?想想办法。
(视情况,可以讨论 2 分钟)
2.学生举手说出想法,相互完善,师鼓励:你真是爱动脑的孩子!
3.认识量筒:科学上,为了准确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发明了量筒。(出示量筒,并播放视频,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体积的单位。)
4.学生用不同形状的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汇报自己的结果。
5.讨论:量筒中水的形状变了,体积变了吗?(没有)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拿出导入时出示的石块,问:有办法测量它的体积吗?(学生说想法,教师演示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
2.课后探究:测一测一支铅笔的体积,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