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红星照耀中国》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艾青诗选》《红星照耀中国》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5 10: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艾青诗选》中考真题及典型习题训练
第2页,共4页
第1页,共4页
一、《艾青诗选》中考真题
1.名著阅读。
(1)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哭……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
——茅盾
B.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
——唐弢
C.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
——郑振铎
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
——孙光萱
(2)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贝多芬(《名人传》)都能体现这种追求。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分析。
2.下列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从不懂事的少年最终成为一名钢铁般战士的故事。
B.《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写给父母的家信摘编。
C.《格列佛游记》以主人公格列佛的四次航海冒险经历为线索,揭露并批判了日本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D.《艾青诗选》涵盖了诗人艾青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艾青的作品主要描写土地、太阳、火把、黎明等具有象征意味的事物。
3.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蜇的虫蠕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______
。本诗蕴含着诗人艾青对______
的向往和追求。
二、《艾青诗选》典型习题汇编
一、填空题。
1.艾青
(1910-1996),原名_____,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_____________》,发表于1933
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__________》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和______。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和“________”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_________
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
无数的
/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
不知明天的车轮
/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
/
中国的路
/
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出自艾青《___________________》
艾青的《_____
__》歌颂了毛主席。
6.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____
____。
7.艾青第一次用“艾青”这一笔名发表的长诗是《 
 》。?
8.1985年,艾青获得 
 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中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
9.“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出自艾青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诗歌《 
 》,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总是充满“ 
 ”,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10.“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浑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以上文字出自《艾青诗选》中的《 
 》,全诗抒发了诗人的 
 情感。?
11.“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这句诗出自艾青的短诗《 
 》,该诗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体现了艾青诗歌创作“ 
 ”的特点。?
12.“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诗中的“你”指的是
(
)
A.艾青
B.大堰河
C.祖国
D.土地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作品的一项是
(
)
A.《光的赞歌》
B.《黎明的通知》
C.《礁石与灯标》
D.《鱼化石》
二、选择题。
1.
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后的是(
)
A.《我爱这土地》
B.《太阳的话》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D.《光的赞歌》
2.
1978
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A.
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
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
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
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3.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在《盆景》中,塑造了盆景痛苦的形象,为的是塑造那个畸形年代所造成的痛苦形象,当然,这是艺术的再现。诗人是通过对盆景的间接描绘来实现的。(
)
2.《光的赞歌》是诗人对自己生活和创作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新的中国。(
)
3.《梦》抒发了“钢丝床上有痛苦,稻草堆上有欢晤”的真情实感,表示作者对物质富有然而精神贫困的生活的依恋与追求。(
)
4.《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由中国人所熟悉的蟋蟀相斗揭开了这首诗的序幕。这一形象的选择,不仅立刻使人感到在大斗技场中奴隶们相斗的情景,而且这一形象所产生的感应笼罩着全篇,悲惨的严峻的气氛,都由这一形象所奠定的基调而产生了。(
)
五、材料阅读题。
(一)阅读《黎明的通知》的选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④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⑥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⑧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1.用文中原话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的任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2.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的意境,填空。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_____
,“东方”“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___________
,“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经__________________而来的情状。
3.
简要分析“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回答问题。
①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②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我”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
2.
第②节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树》,回答问题。
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下列关于上面的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树”象征着那些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屈于敌人的威逼利诱,顽强抗争,紧密团结在一起的革命者们。他们正如诗中的“树”——虽“彼此孤离地兀立着”,但

在看不见的深处
/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B.
这首诗热情赞美了革命者的刚正不屈,坚强勇敢,团结互助,心系祖国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人们肩负起解救国家的重任。
C.写法上,这首诗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地面上树的间隔,地面下根的纠缠,这更体现了革命者们在敌人的威胁下不出卖同伴,他们的心紧密相连。
D.本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革命者的神态与行为,如“兀立”“伸长”“纠缠”等词语。
(四)阅读《煤的对话》,回答问题。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2.
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五)阅读《礁石》,回答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2.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4.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一下本诗的特点。
5.
全诗采用了_______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诗歌形象_______、_______,洋溢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情绪。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至????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
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
5.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6.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7.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A.50周年
B.60周年
C.70周年
D.80周年
8.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A
、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A
、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0.
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
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
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
C.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11.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2.
《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3.
阅读下列材料: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
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文中的“我”是谁?
(2)下列有一本书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是(

A
、《
共产党宣言

B、《
资本论

C、《
阶级斗争

D、《
社会主义史

14.
阅读下列材料: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材料中所说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5.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7.名著阅读(4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①语段节选自
,文中的A

(人名)。
②在作者笔下,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1.名著阅读。(5分)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A是
,在斯诺的眼中他是“狂热分子”的原因(2分):
(一)名著阅读(6分)
4、某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4分)
【辨人物】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怪混合产物。”“他”指的是(1)???????(填人名)。(1分)
【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2)?
??(1分)
【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说:“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2分)
(3)??????????????????????????????????????????????????????
5、名著阅读(6分)
(1)它们扇动双翅,四足高高跷起,黑黑的肚子卷起触到黄色的足,用大颚仔细收察,从闪亮的淤泥表面挑选出精华。
这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
从淤泥垒建巢穴时的情景。这部科普作品,介绍了许多有“个性”的动物:?
?
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当雄性发育成熟,会生出翅盖,像甲虫一样;??
?是外貌漂亮而内心奸恶的虫子,它的身上穿着金青色的外衣,腹部缠着“青铜”和“黄金”织成的袍子,尾部系着一条蓝色的丝带;被称为不会迷失的精灵的是????。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被毛泽东称为是外国人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是????
A.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B.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
C.国民革命运动历程?D.八路军抗日斗争
1.《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
国昆虫学家
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2.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来做巢穴的盖子。
3.法布尔一反常规,用

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
4.《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周的手法
表现昆虫的世界,读来情趣盎然。在作者的笔下,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
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其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5.《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
”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