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混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图中的动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看图列式。(要求先说图意再列式)
□+□+□=□ □-□-□=□
2.连加连减的口算:(要求说运算的顺序: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5+3+2= 8-2-4= ※3+2+4= ※ 9-3-2=
3.引入:我们都乘做过公交车,每到一站都有人上车或下车,现在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车,我们必须从前门上车,从后门下车,如果不遵守这样的秩序会造成拥挤。昨天放学后,小明坐公交车回家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例题图)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出示例题1:
(1)看图说条件和问题:(出示动画短片)
依次出示:原来车上有(7)人,到站后有(2)人下车,有(3)人上车。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指名说说图意(强调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3)车上原来有7人,到站后有2人下车,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怎么列算式?
板书:7-2
又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了?算式接着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7-2+3
(4)提问: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算式有什么不一样?(这道算式中有加法也有减法)
(5)师:像这样既有加号又有减号的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加减混合运算
2.探索算法。
(1)提问:四人小组内结合图意说说这道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2+3=8
(3)提问:这里的5表示什么?8呢?
(4)提问: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相互说一说后,多找几人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 再算5+3=8)
3.同步训练:
(1)你知道8+1-4=怎么计算吗?在小组里说一说。指名汇报。
(2)比较两道算式:7-2+3=8 8+1-4=5
(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中,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也就是谁在前先算谁。它的运算顺序还是从左往右。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
(1)出示两幅图,让学生明白这两幅图是连续的。
提问:你能说说第两幅幅图的意思吗?
(原来有6棵树苗,又拿来2棵,种下了3棵)
(2)提问:谁能把这两幅图上发生的事情完整地讲一讲?
(3)根据图中事情发生的过程,可以这样列算式6+2-□=□。问:6+2表示什么意思?接下来该怎么写?学生在书上完成填空。
(4)说出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提问:先算6+2得到8,这里的8表示什么?这里的8-3=5表示什么意思?
2.想想做做 2
(1)提问: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原来有5人打扫卫生,后来走了2人,接着又来了3人)
(2)图下面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在图中指一指5是指哪些小朋友?减2表示什么意思?在图中指一指是哪两位小朋友?接着下去又出现了什么情况?你能把算式填写完整吗?
(2)说说这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3.你会算吗?想想做做 3(填写在书上)
8-3+2=□ 7-3+3=□
1+7-5=□ 10-4+1=□
6+3-8=□ 8+1-7=□
※5-2+26=□ ※ 4+5-6=□
(1)学生独立计算后选一两题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小结:加减混合运算中,也是从左往右。
4.连一连?想想做做 4
(1)怎样做才能确保连的正确?(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2)学生独立连后校对。
5.想一想,你能列出几道算式?(猴子 小猪 兔子)
先分组讨论,再写一写,最后校对。
(交流不同的算式时,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算式做出简单的解释)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加减混合题要分几步来计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看图列式:
□-□-□=□ □-□+□=□
2.填空:
7-2+( )=10 10-8+( )=9
2+7-( )= 10-2+( )=1
. 在○力量填上“+”或“-” 。
5○3○2=10 5○3○2=0
5○3○2=6 5○3○2=4
4.小博士:
3+( )+2=10-6+3
8-3+2=( )-( )+3
5.《补充习题》P38
六、板书设计: 7-2+3=8
5
7+3-2=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