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数数,读数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数数,读数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4 18:1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数数、读数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11-20的数数和认数
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和认识数的组成。
教具 学具 课件,20根小棒和橡皮筋



计 数数、读数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
预习要求


教师、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学) 谈话:同学们,能说一说你认识的数吗?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数的呢?
揭示课题:同学们认识了很多的数,今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安排数数引入,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起点,让学生感觉自己熟悉这些内容,开始就消除内容的陌生感,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数的具体意义和数的顺序,并学会读数。】
二、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导悟)
1、认识计数单位“十”
谈话:请同学们先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1捆。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出示“()个一是1个十 ”,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可以表示1个十,认识了10个一是1个十,“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
2、认识11-20各数。
(1)你能摆出12根小棒吗?怎样摆才看得清楚? 请你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
学生在展台下展示摆放的过程。学生和教师交流。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左边摆一捆,右边摆两根”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也就是12,而且最容易看出。
学生再摆一遍,感知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2)继续认识11-20各数。
出示11、13、18的小棒图。
提问:你能数一数每幅图中各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指着13的小棒图继续提问:你是怎么数出这幅图中有13根小棒的?
谈话:老师来报数,请你们摆小棒,摆好后同桌检查。
14根,16根,19根。
提问:19根再加上1根是多少根? 20根我们应该怎么摆?
学生摆出两捆小棒。
提问:2捆小棒表示什么?板书:2个十是20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了解11-20各数的实际意义和组成,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知,便于学生感受数字的具体意义,在此基础上具体抽象出数字的组成。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也为认识下面各数提供基础,便于形成11-20各数的概念。】
三、回顾交流收获提升(导练)
1、完成想想做做1。
谈话: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谈话:你能一下子就抓出十几根吗?
2、完成想想做做2。
看着尺子上的数,从0数到20 ,从20数到0 。
请人指数读。
3、完成想想做做3。
教师指名从7数到17,11数到20 。
同桌合作:一人说从几数到几,另一人回答,在交换。
4、完成想想做做4。
提问:请你估一估有多少棵?
再请你数一数有多少棵?(数十个圈起来)
再出示雨伞图。
5、完成想想做做5。
提问:你认识这些数吗?请你读一读。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
6、完成想想做做6。
同桌合作:先由一人捏,另一人估,两人一起数。再交换。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数、读数活动,让学生感受11-20各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两个两个的数,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采用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延伸拓展实践应用
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