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9.1 11-20各数的认识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9.1 11-20各数的认识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4 18:1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11-20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0~10各数,你们还记得吗?请小朋友从小到大数一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
你还知道哪些比10大的数吗?(找几生回答)你们真厉害,还知道这么多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认识11到20各数)
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建立技术单位“十”的感念.
学生操作:请同学们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师展开一捆小棒,并提问老师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拿起一根小棒,强调一根小棒是一个一,接着数2根小棒2个一,3个一,……10个一.(板书:10个一).
再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根据学生回答“1捆小棒10根,也就是1个十”(板书一个十)讨论10个一和一个十有什么关系?即10个一是一个十。
(二)认识11~20各数
1.动手摆一摆
如果让你摆出12根小棒,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吗?动脑想一想,看谁摆的又对又快。
学生操作,师巡视。
同桌交流是怎样摆的?再集体交流。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摆法?你是怎样摆的?明确:我们摆12根小棒的时候,可以先摆1捆,再摆2根,这样一下就看出是12根了。(1捆是10根,再添2根是12根)
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
分别让同学们摆13根,16根,19根小棒,分别找几生说说是怎样摆的?
认读20
Ⅰ.师:19根小棒再添1根是多少根?(20根)
Ⅱ.怎样摆出20根小棒呢?哪种能清楚地看出这里有20根?
(预设1.说一捆和10根。2.摆两捆。)
师:两捆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一个十, 2个十是20。(让学生读一读)
巩固练习,拓展延续
1.11~20各数的顺序
(1).瞧,这是什么?电脑出示,看着直尺上的数,伸出你的小手指指着,读一读从0~20,再读一读从20~0.
(2)(电脑出示一部分没有数字的直尺)老师不小心把直尺上的数弄没有了,你还能数吗?读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3)出示五角星数字点11~20,让学生从小到大连连。
2.出示草莓图,先不数,估一估,猜一猜一共有多少个草莓,然后一起评价学生的估计,怎样能让我们很快知道有几个草莓呢?(先数出十个圈起来,再数剩下几个)
3.出示“雨伞图”在让学生估一估,再互相说一说估计的结果,并通过数一数进行验证,并找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4.说一说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11~20这样的数吗?
5.捏一捏,先数出10张,用手捏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捏看看有多厚,比一比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吗?
6.生活中的数学,出示图片,同学们看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数?还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