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图形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图形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4 20:2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由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认识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使学生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从具体物体上抽象出相应图形的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之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同时了解现实生活里一些物体的形状。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
建立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模型,积木,放积木的小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听歌曲《找朋友》。
谈话:“刚才听的这首歌叫什么?”(找朋友)
“是啊,每天,我们都会认识新朋友,不过,也不能忘了老朋友哦!今天,老师把一些老朋友请来了,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生说名称。)
出示三棱柱,介绍:“这个我们不认识,不过,今天上课会用到它,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它吧!”
课件操作,四种形体飞出,消失。
师:它们去哪儿了?会不会去找你们了?在桌肚里找找。(生拿出放积木的小筐。)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玩积木,回忆几何体的特征。
(1)自由玩积木,摸一摸,搭一搭。
(2)师说名称,生拿相应的积木。(师生对口令,师:请你拿出长方体,生:我就拿出长方体。)
①看着积木拿。②闭上眼睛,摸一摸,拿出来。
交流:眼睛没看,怎么找到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的?
(要求:积木放回,比一比谁的动作快。)
2.移一移,体会面在体上。
(1)师演示:选择长方体上的一个面,摸一摸,移下来,板贴。
提问:谁认识这是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
依次移下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板贴图形,并板书图形名称。
(2)请小朋友做小老师,带大家认一认。
(3)老师指图形,学生说名称。
3.画一画,感受面从体来。
(1)谈话:小朋友的积木上有没有这些图形,找一找,同桌互相说一说。
(2)师生对口令,如师:长方形在哪里?生:举起积木,边摸边说,长方形在这里。
(3)谈话:刚才,大家在积木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要是这些图形也能走下来,跟大家见个面,该多好啊?怎么班呢?(生讨论,交流。)
(4)介绍方法:把积木压在纸上,沿底面围画一圈。
生动手操作,分组完成,每组画一个图形。(配音乐:夏日香气。)
(5)展示:请学生上台介绍,我用××体,画下了××形。
(6)汇总画下的图形,板贴由线围成的图形。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
4.记一记,形成图形的空间表象。
(1)结合板书,师生共同用手指围画一圈,边画边说图形名称。
(2)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些图形的样子。
5.辨一辨,认识“变式图形”。
课件出示:神秘人物孙悟空。
(1)出示一个圆,孙悟空吹一口仙气,变出大大小小许多圆。
结论:不管是大还是小,都是“圆”。
(2)出示一个长方形,孙悟空吹一口仙气,变长、变短、变大、变小、变胖、变瘦,都还是长方形。
(3)出示一个正方形,孙悟空吹一口仙气,变换方向,旋转,结论:不管正着放,还是侧着放,都是正方形。
(4)出示一个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分别变成神秘图形。
第三种剪开也能得到2个三角形吗?怎样调整?
结论:剪开的图形各不相同,可都是三角形。
6.数一数,提高图形识别的能力。
正方形有( )个,
长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
圆有( )个。
7.找一找,体会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说说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注意引导学生规范地表达。)
三、总结
1.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欣赏由几何图形拼成的图案。(配乐:夜的钢琴曲五)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