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阜宁gsjy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全扫描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阜宁gsjy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全扫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10-01 01:3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阜宁GSJY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全扫描
——专题强化训练(附讲解与答案)(2011.10)
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2.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表1,其中正确的是( )
A、实验1
B、实验2
C、实验3
D、实验2和实验3
3. 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原理来解释的是(  )
4. 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5. 如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B C D
6.如图2所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夜视仪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 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
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
理可以制成。 ( )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9.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 )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
10.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
A. 大于100 mm B. 等于50 mm
C.小于50 mm D. 介于50 mm和100 mm之间
1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距凸透镜4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则所成的像一定时( )
A.放大的虚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12下列各图中,对现象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13. 实验室里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把物体放在距该凸透镜10cm处,则物体通过该凸透镜成的像是
A. 正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14.自然界的美经常令人陶醉。如图1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15.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16. 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17.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18.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到光学知识的是(  )
A.图书馆挂的警示语“请勿喧哗” B.高速公路挂的警示语“保持车距”
C.成语“一叶障目” D.成语“刻舟求剑”
19.下列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通过玻璃观赏白鹤水下奇观 B.小鸭在水中看见自己的像
C.阳光透过树林时留下树的影子 D.岸边植物的倒影
20.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前应先将点燃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1.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2. 下列关于对图中所示的光学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图a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线杂乱无章,故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
C.图c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较正
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23.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5 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4.点燃的蜡烛通过平面镜成一个像,B是蜡烛火焰上的A点在平面镜中对应的像点,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和B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B.A发出的光线到达平面镜之前沿直线传播
C.A发出的任何一条光线都要经过B
D.A发出的任何一条光线的反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都经过B
25在医院里,我们会看到耳鼻喉科医生头顶上戴的反光镜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透镜
26. 下列关于“影”的形成与对应的光学知识连线正确的是(  )
A.摄影——光的反射 B.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C.放电影——光的反射 D.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27.一只大鸟在水面上方10 m处的空中飞行,水深1 m,关于成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与大鸟距离10 m B.虚像距水面1 m
C.虚像与大鸟距离22 m D.虚像与大鸟距离为20 m
28.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湖中的倒影     B.碗中的筷子 C.世博会夜晚的灯光   D.镜中的陶罐
29. 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30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31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  )
32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使这束光的入射角增大,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反射角变大 B.折射角变小 C.折射角变大 D.折射角仍比入射角小
33. 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折射红色光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C.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
D.士兵响亮的口号,是通过电磁波传入周围观众耳内的
34.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C.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35. 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36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B.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
C.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D.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37.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是红色的,紫外线是紫色的
B.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
C.所有的光人眼都能看到
D.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
3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医院及一些公共场合经常利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B.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红外线
C.只有高温物体才能发出红外线
D.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热效应
29. )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外表面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如图是一张放在阳光下的VCD光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
B.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
C.光盘呈现彩色的扇面是表面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
D.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面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3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一光斑,
若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后向右移动
D.仍在原位置
3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的传播路
径的是(  )
32(2009·江西)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33“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距等于6 cm时成正立的像,物距等于9 cm时成倒立的像,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距等于8 cm时,成放大实像 B.物距等于12 cm时,成放大实像
C.物距等于16 cm时,成缩小实像 D.物距等于18 cm时,成等大实像
34. 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正确的图是(  )
35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
36. (2010·河南)如右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37. (2010·湛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
B.紫外线和红外线的作用是一样的
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38. (2010·德州)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39. 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 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  )
A.a为物距B. B.b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0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1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42. )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
43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与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 cm   B.40 cm   C.20 cm   D.10 cm
44.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 cm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5. 摄影师给小明照完全身像后,又要接着给他照半身像,为了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应(  )
A.把照相机适当向小明移动,并把镜头向前伸
B.把照相机适当向小明移动,并把镜头向后缩
C.把照相机适当远离小明,并把镜头向前伸
D.把照相机适当远离小明,并把镜头向后缩
46.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针孔照相机和普通照相机一样,都是光线经折射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只要是倒立的像都是实像
C.只有缩小的像才是实像
D.实像可以用照相机拍照,而虚像则不能
47(2011天津)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图2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4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18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的等大、倒立的实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当物距为1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49.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 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 1.75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0.(1)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闻到鲜美的味道是一种______现象;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____(填“反射”或“折射”)红光.
51.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52.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解将增大 。
53高速行驶的列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 列车仍以
较大的速度进站,如图所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的气流速度很大,
很小,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乘客一定要站在安全
线以外。
54同学们学习很辛苦,很多同学的视力发生了变化,影响学习生活,需进行矫正。请你从下面两幅图中正确选出:矫正近视眼的是 ;矫正远视眼的是 。(选填“甲”或“乙”)
55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____(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____m;这时听到门外小玲来喊她一起上学,小美是根据声音的____辨别出是小玲的。
56华蓥市举办了几届颇具影响的梨花节。其中有一次,台湾歌手周杰伦也来到了梨花节晚会的舞台上,现场观众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他,这是一种光的____现象;当时他身穿紫色T恤,蓝色牛仔裤,如果舞台只用红色灯光照向他时,观众看到他的裤子的颜色是____色。
57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
58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 光组成的。
59我市烈士公园内的年嘉湖环种杨柳,湖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60. 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潢,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________反射.
61. 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关系,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
62有一对联,上联是“月浮水面,捞到水底月还沉”,人们看到“月浮水面”的情景,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而形成的月亮的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63小军同学身高1.6 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1 m处时,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相距________m.若他以0.5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4 s,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m,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4.枣阳市素有“中国桃之乡”之称.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在三月和煦的阳光中,显得妩媚令人陶醉.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反射________的缘故.
65. 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
66.汽车在大热天的公路上行驶,车里的人常见远处似乎有水,但当行驶至该处时,水则消失了,这种公路上的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_引起的;茂密的树林下常见斑驳的亮点,这种现象是由光____________形成的.
67. 在暗室中将三基色光投射到白色屏上,其投射情况如图所示,A区域是________色,光在白色屏上发生的是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68. 如图所示,是光线在空气中和玻璃中传播的情形,其中MM′⊥NN′,∠3=∠6,则入射光线是__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__,界面是_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空气在界面的________侧
69. 九寨沟的镜海有着“鱼在天上游,鸟在水中飞”的美景奇观,这水中画面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像;“鸟”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像.
70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_一些(选填“深”或“浅”).
71.正常的眼可以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而近视眼则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前/后),可以在眼睛前加个________透镜来矫正.
72. 如图是小云同学将两纸筒M、N套在一起制作的模型照相机.当用来看远处景物时,在半透明纸上可得到清晰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接着再看近处物体,
若还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将纸筒MN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73在图中画出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74.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在光路图中凸透镜用图甲表示,O点为光心,F为其焦点.图乙是运用经过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所画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像A′B′的光路图.请参照图乙,在图丙中画出物体CD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D′的光路图.
75.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76. 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玻璃砖折射后的光路图.
77)如图所示,由发光点S发出的某一条光线射到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其反射光线过P点,折射光线过Q点,试在图中按题意画出光路图.
78. 右图中AO是一条与平面镜成60°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79.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下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80. 如图,S是发光点,MN是平面镜,请作出由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线.
81.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82.如图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
四、实验探究题
83. 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84.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
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15所示。
(1) 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 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放大、
的 像。
86. 小雪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25所示。
(1)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次数 物距u/cm 焦距f/cm 像距v/cm
1 15 5 7.5
2 8 17.5
3 10 29.0
(2)他们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____;根据你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____。(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8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吴洋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 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3.00 光屏上没有像
5.00 光屏上没有像
12.00 60.00 放大
20.00 20.00 等大
25.00 16.67 缩小
30.00 15.00 缩小
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
(3)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 (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88.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
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89. 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他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他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 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火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________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关于凸透镜: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_调节;
(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______________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92. 小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__.
(2)小周在图中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实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________移动,同时把光屏向________移动.
(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___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手影、路灯下的影子都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的倒影是树木通过水面反射所形成的虚像,故选C。
【答案】C
【点评】本题是光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典型例子,需要学生明确每种现象的实质,难度较小。
2.【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内,倒立放大实像,像在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由此分析:实验2应为放大,实验3应为正立。
【答案】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是否理解了凸透镜成像规律,要求师生重视探究实验。难度较小。
3.【解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水的“折笔”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眼球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A
【点评】区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光沿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难度中等。
4.【解析】从题目首先获悉在半透明纸上的像,说明成的是实像,故把A、B两项排除;再根据a大于b这一信息明确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C。
【答案】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时抓住小孔成像的关键点: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进行解答。此题属于一道中档题。
5.【解析】 手影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通过放大镜看手指也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答案】 C
【点评】 光现象有三种: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要求能够对生活和自然的光现象进行分类,难度较小。
6.【解析】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而A选项中的磁感线有的从N极出发,有的从S极出发,故A错;杠杆的力臂是从支点O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故B正确;晶体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C选项中,晶体的温度随时间而不断变化,没有熔点,故C错;D选项中,光是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折射光线是远离法线,故D错。
【答案】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磁感线、力臂、晶体熔化、光的折射,知识点的跨度较大,要求对知识点全面掌握并能清晰辨认方能正确解决,难度中等。
7.【解析】 红外线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A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B正确。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故C错。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凸透镜的应用,所以D正确。
【答案】 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看不见的光等知识点,熟悉各考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较小。
8.【解析】通过观察图5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只有f<u<2f,v>2f一种情况符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呈接不到,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制成的。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物距与像距的
9.【解析】遥控器开关应是红外线。
【答案】B
【点评】本题是红外线的应用。
10.【解析】由于从高空向地面照相,物距较大,像距较小,离一倍焦距近。
【答案】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1. 【解析】题设中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的实像,这时物距大于像距;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物距小于像距,就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物距、像距、成像性质的“三角”关系
12.【解析】我们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A项正确;平成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B项错误;看见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C项正确;D图中的小朋友戴的是近视镜,实际上就是一个凹透镜,成的是虚像,D项错误。
【答案】AB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生活常见的光现象,明确它们的形成机理。
13.【解析】由于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确,所以A,C,D不正确。
【答案】B
【点评】考查凸透镜成像原理,关键是弄清楚凸透镜各种成像的情况,属于难度较小的题。
14.【解析】日全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水面鸟儿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在海平面上看见水下冰山也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5【解析】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折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形成的;放大镜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知识,解答时应结合日常生活情景,根据其形成的过程来区分这三种情况。
16【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相同,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始终不变;离平面镜越近觉得像越大,是由于像对眼睛所成视角变大的原因,像的实际大小不变,因此A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因此不能成在光屏上,C错.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D错.答案为B.
【答案】B
17.【解析】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只与物体形状相似,跟小孔形状无关.故选B.
【答案】B
18.【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现象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答案】C
19.【解析】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A项通过玻璃看景观发生折射现象,B、D都是光的反射即平面镜成像.故选C.
【答案】C
20.【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有关注意问题.A项选择较薄的玻璃板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位置;B项,玻璃板竖直放置,容易使蜡烛C与像重合;D项,由于有一部分光通过玻璃板发生折射,成的像不太清晰,所以应在较暗环境中进行.故选C.
【答案】C
21【解析】反射角、入射角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
22.【解析】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图C中像成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矫正,故C错;图D中太阳光经折射后色散的顺序从上向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故D错.
【答案】B
23.【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并且成像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故选C.
【答案】C
24.【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A发出的光线不会经过像点B,B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故应选C.
【答案】C
25.【解析】耳鼻喉科大夫头上戴的反光镜是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从而将耳道照亮,便于检查;牙科大夫检查牙齿所用镜子是平面镜,便于观察牙齿内侧的情况.
【答案】B
26.【解析】摄影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放电影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故选B.
【答案】B
27.【解析】本题中水面是反射面,虚像与大鸟到水面的距离相等,均为10 m,与水的深度无关,因此虚像与大鸟距离为20 m,故选D.
【答案】D
28.[解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应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归纳.A和D项都是光的反射现象,B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项是光的直线传播,因此选B.
【答案】B
29.【解析】由题知“佛光”奇景就是彩虹.彩虹是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经过折射形成的,白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单色光.所以“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光的色散.
【答案】D
30【解析】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花是不透明物体,黄花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黄光.
【答案】B
31.[解析]插入水中的手指变粗了,是因为水和玻璃杯起放大镜的作用,是光的折射,B项手影游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D项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32.[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界面上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和折射角均随之增大,但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因此B项错误.
【答案】B
33.【解析】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只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光,队伍排列整齐与否,可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士兵帽子上的军徽发光,是因为军徽反射了太阳光,不是光源,士兵的口号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答案】B
34.【解析】综合考查了光学知识.A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与物体距平面镜距离无关;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进入眼睛的光线应发散些所配带的应为凹透镜,看到的水中物体都是变浅了的虚像,故选D.
【答案】D
35.【解析】太阳光是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A项正确.B、C、D是关于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答案】A、
36【解析】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放大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放大的虚像;照相机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缩小的实像;因此A项正确.
【答案】A、
37.【解析】红外线、紫外线均是不可见光,颜色的不同是对于可见光而言的;不可见光只是人用肉眼无法观察,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人眼只能看到可见光;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因此D项正确.
【答案】D
38.【解析】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因此C项错误.
【答案】C
39.【解析】光盘能成像是其光滑的表面对光的反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镜面反射,因此A、B错;光盘表面的彩色扇面是表面的保护膜对光的折射作用,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本领不同,经保护膜折射后,将光分解,呈现不同的颜色,因此C错,D对.
【答案】D
30.【解析】向容器中加入水后,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斑会向左移动.
【答案】A、
31.【解析】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界面上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选C.
【答案】C
32【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同学们学习光学知识的一大难点,考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掌握好、总结好,根据像变能找到物变,根据物变能找到像变,同时应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掌握,忌死记硬背.本题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则对应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体应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像在主光轴上方,则物体应在主光轴下方,因此物体应在Ⅲ区,C项正确.
【答案】C
33.【解析】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解此类题关键是判断焦距大小,判断物距和1倍焦距、2倍焦距的关系.由题意知:6 cm<f<9 cm,u=8 cm时有两种可能.u<f,f<u<2f,所以可能成放大虚像,也可能成放大实像;u=12 cm时f<u<2f,一定成放大实像;u=16 cm时,有两种可能,f<u<2f,u>2f,可能成放大实像,也可能成缩小实像;u=18 cm时,u>2f一定成缩小实像.故选B.
【答案】。B、
34【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B项正确.
【答案】。B、
35.【解析】判断透镜对光有会聚还是发散作用的依据,不是看折射光线的形状.而是要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较,若折射光线的发散程度比原来小(即折射光线靠近主光轴),则光变得会聚了;若折射光线的发散程度比原来大(即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则光变得发散了.
【答案】D
36【解析】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幻灯机应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f<u<2f所以应是在c点时的成像;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u>2f,应是在a点时成的像;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应是在d点时成像情况;人眼就是一架照相机,应在a点的成像情况,因此选A.
【答案】A、
37【解析】综合考查了光学知识.A项考查了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紫外线与红外线各有各的作用;老花眼就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来矫正;D项考查了实像和虚像,应知道成实像的有哪些情况,成虚像有哪些情况.
【答案】C
38.【解析】考查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由图知: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来矫正.
【答案】。B、
39.【解析】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物距,由图可知b为物距,还可看到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以内,因此会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成像,故选C.
【答案】C
40.【解析】眼睛可以看作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都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41.【解析】由图可知,蜡烛经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此凸透镜应放在C处.
【答案】C
42【解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选D.
【答案】D
43.【解析】对于凸透镜成像,物距u=2f时,像距v=2f,此时物距与像距相等,由图可知u=20 cm时,像距v也是20 cm,即u=v=2f=20 cm,可知焦距f=10 cm.
【答案】D
44.【解析】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15 cm,物体u=20 cm时,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应选A.
【答案】A、
45.【解析】用相机照相时,人到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为像距,照完全身像后再照半身像,像比原来变大.因此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故应把相机向人移动,并把镜头向前伸.
【答案】A、
46.【解析】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和虚像都是既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也能用照相机拍下来,如可拍下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
【答案】。B、
47.【解题思路】从自行车尾灯作用上看,是将汽车发出的光再反射回去,从图上看,能完成此过程的只有A答案,B、C、D都不行;从光的反射规律分析,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反射特点是入射光线和最终反射出的光线是平行的,因此为A答案;当然通过做法线,判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也能得出此答案。
。【答案】A、
【点评】此题是课本习题的变形,考查光的反射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告诉我们注意对周边事物的观察和探究。难度较小。
填空题
48【解析】判断当物距U为15cm时,光屏上成什么性质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知道焦距f和二倍焦距2f的长度,然后根据物距与焦距、二倍焦距的关系,得出成像情况。题中没有明确告诉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但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当物距U为18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根据这一成像特点,我们可以得出此时的物距满足的条件是等于2倍焦距。即2f=18cm,f=9cm。
当物距为15cm时,由于18cm>15cm>9cm,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答案】(1)9 (2)放大;投影仪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的规律,这需要学生要记准实验结论并学会运用,难度较大。
49.【解析】平面镜成像规律:像距与物距相等,像物大小相等,正立虚像。注意的问题是“像距他 _____”,不是像到镜面的距离,因此是3m;像的大小是不变的,只所以远了看到像变小,是由于视角发生了变化。像的大小总是与物大小在行相等的。
【答案】3、等于。
【点评】此题考查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理解。难度较小。
50【解析】我们是生活空气之中,耳朵周围只有空气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嗞嗞”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闻到鲜美的味道是因为分子运动到我们的鼻子,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不透明的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我们看到物体是红色,那么它只反射红光,而将其它色光吸收。
【答案】 (1)空气(介质);扩散;反射;
51【解析】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
【答案】答案内容镜面反射或光的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白亮污染是光污染的一种,本题难度中等。
52.【解析】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根据题设条件可知入射角的大小为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是30°;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角也增大10°。
【答案】30° 10°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问容易错答成60°,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入射角的概念。
53. 【解析】关闭发动机后,列车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会继续以较大的速度进站;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列车车体附近的气流速度很大,压强很小,而乘客身体外侧压强较大,形成一个向里的压强差,很容易将乘客吸向列车。
【答案】惯性 压强
【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两个“热点”知识点,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54【解析】近视眼是来自远处的光,经晶状体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的光,经晶状体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答案】 乙 甲
【点评】明白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后,就可以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进行正确的选择。难度中等。
55【解题思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她所看到“镜中人” 是她的虚像并且像将不变.这个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不变,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3m;小美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是小玲的。
【答案】虚;3;音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掌握程度并会分析实际问题。
56.【解析】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当平行光线射到不光滑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会向不同方向反射,题中强调“从不同位置看见”,说明反射光线是向不同方向射出的,所以是漫反射现象;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色光会被它吸收,蓝色牛仔裤只能反射蓝光,当用红色灯照射时,红光会被蓝色裤子吸收,所以观众看到的裤子是黑色的。
【答案】漫反射 黑
【点评】该题考查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二是物体颜色的判断。难度中等。
57.【解析】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答案】凹
【点拨】本题考查近视眼矫正的方法,理解近视眼形成的过程和矫正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8【解析】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答案】色
【点拨】理解太阳光即吧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59.【解析】“垂柳成荫”的“荫”是光沿直线传播而在地面上形成的阴影区域;“倒影如镜”的“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答案】直线传播 反射
60【解析】当光射到玻璃上时发生了镜面反射,从而造成了光污染.
【答案】镜面
61【解析】做实验时取两根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平面镜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答案】大小 虚
62【解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是虚像.
【答案】反射 虚
63【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像与人的距离为2 m,运动4 s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 m.
【答案】2 3 不变
64.【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桃花是不透明的物体,呈红色,是因为桃花只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光.
【答案】红光
65.【解析】用照相机拍风景照时,实物反射的光线直接进入镜头,对底片进行感光,而倒影是实物反射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进入镜头对底片感光,当光线经过水面时,有一部分光会折射入水中,这样射入镜头的光线不如实物进入镜头的光线强,故倒影部分总比景物本身暗一些.
【答案】折射
66.【解析】夏天的路面温度较高,靠近路面的空气温度也较高,造成空气疏密不均,光通过时发生折射形成海市蜃楼现象;树阴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折射 沿直线传播
67.【解析】红、绿、蓝是光的三基色,三色混合后为白色;由于光射到光屏上时,人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光,所以光在屏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答案】白 漫
68.【解析】由图可看出,因为∠3=∠6.所∠4=∠5,所以线段BO和线段OC,一条是入射光线,另一条是反射光线,则线段OA一定是折射光线.又因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则NN′为法线,BO为入射光线,还因为入射光线跟反射光线在界面的同侧,所以,MM′为界面,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都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4、∠5、∠2分别是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就可以知道界面哪一侧是空气,哪一侧是玻璃了.不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还是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大一点的角总在空气的区域里.通过观察,∠4大于∠2,因此∠4的区域是空气.
【答案】BO OA MM′ ∠4 ∠5 ∠2 左
69.【解析】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所成的虚像,水面可视为平面镜,水中的“鸟”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反射所成的虚像.
【答案】折射 虚 反射 虚
70【解析】鱼反射的光从水中传入空气时会发生折射,岸上的猩猩看到的是折射后形成的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浅,所以应往看到的“鱼”下方刺才能捉到鱼.
【答案】折射 浅
71.【解析】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应使进入人眼的光线发散些所以配戴凹透镜.
【答案】前 凹
72【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如果看近的景物,物距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适当增大像距.
【答案】实 变大
三、作图题
73.【 解析】应掌握透镜的特殊光线的特点:对于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
【答案】
74.【解析】实质考查还是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首先根据给的示例图知道怎样做一点的像点,做出像点后,做主光轴的垂线即是物体的像.
【答案】
75【解析】光由空气进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玻璃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经过两次折射,折射光线更靠近三棱镜的底边.
【答案】
76.【解析】光线通过玻璃砖时发生了两次折射,需注意最后的折射光线应与开始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
【答案】
77.【解析】综合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折射规律.先根据成像特点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过P点的光线反向延长线一定过S′,确定出入射点,就很容易完成折射光路了.注意虚线、实线.
【答案】
78.【解析】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则反射角γ=90°-60°=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反射光线.
【答案】:
79.【解析】本题应注意虚像要用虚线表示,像与物的连接也要用虚线,要画出与镜面的垂直符号,且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要相等.
【答案】
80.【解析】本题应先作出S点的像S′,连接S′和A即为反射光线,连接S与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本题作图要注意光线用实线,其他线用虚线,且不能作A点的像,只能作发光点S的像.
【答案】
81.【解析】小聪能看到小猫偷吃鱼,是因为猫身上反射光线,经过平面镜再反射,反射光线进入小聪的眼睛里;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应该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法线与镜面垂直的特点,则可以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答案】答案内容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及作图能力。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基本的作图方法至关重要,还要注意的是光的传播方向。本题难度中等。
82.【解析】先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为法线,再作法线的垂线为镜面。
【答案】答案内容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及作图能力。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基本的作图方法至关重要,还要注意的是光的传播方向。本题难度中等。
四、实验探究题
83.【解析】人从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屏上发生了漫反射;当F板向右折转一定角度时,F板和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这样在F板上就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还是在同一平面内.
【答案】漫 不能 在
84.【答案】(1)玻璃板没竖直放置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
(或将纸沿镜面所在位置对折判断像与物两点是否重合)
说明:不说处理过程,只答出像与位置关系不得分.
(4)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答出更容易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亦可)
85【解析】(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要想使光屏上得到两次清晰的像,蜡烛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倍焦距,根据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可选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当u = 25cm,即u > 2f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小华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烛焰在f2f范围内,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u【答案】(1)A 缩小 (2)正立 虚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能够根据物距、像距的大小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准确地分析出所成像的性质。
86.【解析】通过凸透镜的光线越强,成像越清晰;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在物距相同时,像距与焦距的大小变化关系。
【答案】(1)可以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稳定;跟燃烧蜡烛相比,LED发光体更安全、环保……
(2)越大;越大。
【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是第二问,通过数据找出新的规律,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系统的归纳总结能力。
87.【解析】(1)手指在放大镜的1倍焦距之内,所以成正立、放大、虚像;窗外的景物,物距大于放大镜的2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实像; (2)由表中数据可知,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也越小。 (3)还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说明需使像变小些,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暗箱的长度就是像距,所以应缩短暗箱的长度。
【答案】⑴ 放大  缩小
⑵ 小
⑶ 缩短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①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照相机就是应用此原理;②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 v>2f,幻灯机就是应用此原理;③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应用此原理。另外还要熟记:1焦分虚实,2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物近焦(1倍焦点)像远,像远则大;越远(离透镜)越大,谁(物和像)远谁大。难度中等。
88.【解析】(1)两支蜡烛完全一样,是为了探究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所成的像是否能完全重合,如果能完全重合,说明蜡烛A的像与蜡烛A的大小相同。(2)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进行观察。(3)当取走B,放上光屏时,在光屏上得不到像,而只能用眼睛在物的一侧观察玻璃板才能看到像,所以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
【答案】(1)大小(2)A(3)虚
【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光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特别是实验中运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替代法更是颇受命题者的青睐。实验中利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替代物体的大小,这都是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方法。
89.【解析】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此类题关键是透彻理解基础知识.
【答案】(1)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γ近似成正比关系,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
90.【解析】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即在均匀介质中,如在均匀的空气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光就不再沿直线传播.由于火焰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会发生变化,激光的传播方向也随着空气疏密程度不同而发生晃动.
【答案】(1)沿直线 (2)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 (3)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
91.【解析】太阳光是可以看成是平行光,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就是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则其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相交于主光轴上一点即焦点,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即是焦距.凸透镜成的实像与物体相比,上下颠倒,要使像往下则物体应向上移.投影仪、幻灯机和电影放映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答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上 放大
92.【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实验时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能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小周在图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物距u=35 cm,像距v=20 cm,可知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小,像距越小.因此,老师要求他在光屏上成一个更小的实像,他应当把蜡烛向左移,同时光屏应向左移动.他将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由于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以致光屏上的像变的模糊,所以他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1)光屏中央 (2)远离透镜方向(左) 靠近透镜方向(左) (3)远离透镜方向(右)
C
钢勺在水面处折断了钢勺在水面处折沙滩上有白鸽断了
B
图1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
D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A
乙甲

井口
0
cm
50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10
15
甲 乙 丙
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