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5 09:51: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镀金(dù)
妥当(tuō)
随声附和(hè)
B.澄澈(chēng)
缥缈(miǎo)
骇人听闻(hài)
C.掺和(chān)
呈报(chéng)
爱慕虚荣(mù)
D.滑稽(jī)
钦差(qīn)
杞人忧天(qí)
【答案】C
【解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妥当(tuō)的正确读音是[tuǒ];B.澄澈(chēng)的正确读音是[chéng];;C项正确;D.杞人忧天(qí)的正确读音是[qǐ];故答案为C。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凯歌
称职
蓬勃
绵廷
B.气慨
笼罩
寂寞
庇护
C.御聘
头街
港湾
泥潭
D.勋章
陛下
闪烁
灵敏
【答案】D
【解析】考查字形的识记。A.绵廷——绵延;B.气慨——气概;C.头街——头衔;D.正确;故答案为D。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真正幸福的人不喜____________,从一言一行到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充满自信与坦然。这样的人不在意那些____________的浮华,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生。
(2)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____________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
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A.炫耀
飘忽不定
奇妙
不可救药
B.炫耀
虚无缥缈
奇怪
不可救药
C.卖弄
虚无缥缈
奇妙
不可思议
D.卖弄
飘忽不定
奇怪
不可思议
【答案】B
【解析】(1)炫耀:夸耀。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第一空应用“炫耀”;飘忽不定:(风、云等)轻快地移动。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第二空是“虚无缥缈的浮华”。
(2)奇妙:稀奇巧妙(多形容令人感兴趣的新奇事物)。奇怪:跟平常的不一样。这里是“奇怪的特性”;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结合语境,应是“不可救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扫黑除恶活动中,使我省治安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B.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风靡一时的原因是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地提高造成的。
C.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延庆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D.省教育厅将用三年时间,建设和规划省级品牌民办学校20所。
【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修改为:通过扫黑除恶活动,我省治安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B项,语义重复,把“造成的”去掉;C项,正确;D项,语序不当,把“建设”和“规划”调换位置。
【点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上的街市》一诗的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繁星》,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B.《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者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C.《女娲造人》中作者笔下的女娲既是有非凡能力的神,又是有感情和生活体验的人。
D.《伊索寓言》记载了古希腊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作家。
【答案】A
【解析】A.有误。郭沫若的代表性诗集是《女神》《星空》。故选A。
6.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对“996”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6分)
[材料1]“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材料2]2019年4月11日,人民日报针对“996”发表评论员文章《强制加班不应成为企业文化》;4月12日,阿里巴巴通过其官方微信号分享了马云有关“996”的一些观点,当天下午马云再度回应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
[材料3]关于“996”,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答案】赞同示例:我赞同“996”,因为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就不能获得成功,“996”就是你超越别人的付出。
反对示例:我反对“996”,因为“996”就是透支健康、透支未来,这恰恰是对奋斗者的伤害。
示例外其它回答(如从思辩的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中介绍的“996”工作制的内容,来谈自己的看法。可以赞同,从“付出才能有收获”的角度来谈看法;可以反对,从“不科学,损害人的健康”的角度来谈看法。答案是多元的,言之有理即可。
7.综合实践活动。(10分)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2分)
金文
见形辨义

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

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赏字)在“翰墨飘香”活动中,主持人展示出三福书法作品。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谈谈其书法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字应用)学校将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汉字听写大赛”。下面是小强拟写的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4分)
通知
珍爱汉字,传承文化。学校定于5月20日上午9点,举行“汉字听写大赛”,希习字社全体成员准时参加。
2019年5月15日
某学校团委
①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格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快速前行的人形下方有多个脚趾造型,表示跑的速度很快。
(2)张旭的草书:如疾风骤雨,落纸如云烟,如惊蛇入电,倏忽万里,有一种原始的粗犷之力美。颜真卿的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
(3)①地点不明,应改为“学校定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学校报告厅”
②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应该是先署名后日期
【解析】
(1)考查对字形的理解。从“金”字的金文形式来看,是“走”的下半部分多了两个脚趾,因为“走”的含义是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所两以在其下半部分再加上个脚趾,就是表示跑的速度很快。
(2)考查语言应用表达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每种字体的特点。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行书的特点是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答题依据每种字体的特点做答,并且还要使用修辞手法。
(3)考查应用文的写作规范,通知应该包括标题、主送单位(受文对象)、正文、落款四部分,正文中要包括通知缘由、通知事项、执行要求。本题中的通知缺少了活动地点,而且署名和日期的位置错误,需要增加活动地点,将署名和日期的位置互换。
第二部分(44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及其家穿井
及:
(2)国人道之
道:
(3)不若无闻也
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0.“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2分)
【答案】
8.(1)待,等到
(2)讲述
(3)如
9.(1)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2)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10.以讹传讹
【解析】
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等到他家打了井。及:等到。
(2)句意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道:讲述。
(3)句意为:还不如不听。若:如。
9.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国,国都;道,说;闻,使听到。
②句中重点词有:使,使用;非,不是;于,从。
10.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阅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围绕着“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展开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由此可见以讹传讹会让人产生很大的误解。
【点睛】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6分)
①“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③“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④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踢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勤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②段“这可骇人听闻了”中的“这”指代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④段中“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谈一下第①段中“两位诚实的官员”中“诚实”这个词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所选语段对皇帝的描写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由所选语段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皇帝看新装,受了骗还自欺欺人。
12.“这”指代皇帝看不到织布机上的布料这件事。
13.他们看不到布料的事实没有被揭穿。
14.“诚实”为褒词贬用,讽刺了那两个大臣并不是真正的诚实,刻画了他们善于阿谀奉承的嘴脸。(意思对即可)
15.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答出两种即可)皇帝具有愚蠢、骄横、虚伪、自欺欺人的特点。(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1.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解题时,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采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进行概括,根据题目要求作适当的增减。注意概括语言的简洁性。本题依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文段即可。
12.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找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然后代入后通读句子,看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有无变化来检验正误。解答试题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可知其指代的内容是皇帝看不到织布机上的布料这件事。
点睛:在解答代词指代内容的题目时,同样要遵循“词不例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也就是要弄清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的语意及关系。简言之,即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有的代词在句中还作了复指成分,或者处在一些结构复杂的单句和复句中,一般都要对句子进行语法结构分析,辨明代词在文中的位置,进而推断其指代内容。为了做到表述准确无误,在拟写答案后,还应放到原文中进行“验算”,在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确保答案的表述既无赘余,也无遗漏。
13.考查信息筛选能力。为了真正达到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筛选要点,归纳概括这一目的,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重点内容,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14.考查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答题格式:“××”一词原指……,在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在本题解答时要注意作者运用的是反语,并注意分析反语的讽刺效果。
15.考查对描写手法的辨识及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人物形象的概括,要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可以从叙写内容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果还要求摆出理由和举例,就要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9分)
新年出行
①年初一,鸡叫头遍,尽管天还未亮,财叔便从被窝里钻了出来,揉了揉睡意惺忪的眼睛,急急忙忙穿好衣服,点燃香烛,诚惶诚恐地敬过先人,准备出行。
②本来财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
③年前,眼镜三毛来送年货,怂恿他说:“财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若打空转身回来,我封个大红包赔你!”三毛说这话时紧盯着财叔,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闪闪发亮。灶台上焙的那挂满地红的万字鞭,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要一炸到底,万万不可中间熄火,炸哑。
④他们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⑤财叔打开门,炸响鞭炮,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他打了个寒战。这要下雪又不下雪的鬼天气,贼冷。财叔伸长的颈脖赶紧缩了回去,手连忙插进大衣里,身子一趔趄,心里打起退堂鼓:自己几斤几两算得清楚,能有甚好兆头?
⑥但一想到三毛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若是看到他并不领情,出个行都畏缩不前,不知会有多失望。
⑦财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个黑影立在路中间,吓了一大跳,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莫非是传说中的小鬼挡道?硬着头皮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估摸着是三毛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大财,过上好日子。
⑧去年财叔走背字,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虽说这些都是三毛捣鼓来的,但他却从此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希望的火苗在心里也一点点熄灭。财叔叹气说:“命里只有八升米,无论如何不满斗。”索性打起懒主意,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三毛多次来劝他:“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三毛就是说破天,财叔也不为之所动。
⑨三毛是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却把人读呆了。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财叔要不是小时得过小儿麻痹症,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也会跟着跑的。三毛却从城里踅回了村里,看到财叔没起色,总想帮一把。
⑩这两捆哑巴柴棍,未必就是三毛所说的宝贝吧?这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财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声,一脚将其踹倒在路旁,心中十分恼火,恨不得就转身打道回府。
?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风架着财叔只有继续前行,浑身冷得筛糠。
?再往前走是眼山塘,更是个大风口,无论是顺时针出行还是逆时针出行,想绕都绕不过去。
?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凛冽的寒风如割肉的刀子,一刀一刀割在财叔脸上,辣痛。如今村里人少,山塘无人管理,堤坝上的灌木丛长成了小树林。风刮得路旁的树枝像拿着无数根鞭子,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抱头鼠窜,样子十分狼狈。
?突然眼前掠过道白色的弧线,如同沉沉黑夜里的一道闪电,一条白练从水中一跃跳到了堤坝上,刺亮。猝然惊愕,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蹦乱跳。顿时财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都快跳到了嗓子眼儿,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兴奋得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年年有余!”
?财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只见三毛匆匆赶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财叔!贺喜财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
?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就着熹微财叔看清楚这是条金丝鲤,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抬头再看三毛,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里有两颗亮亮的泪珠滚动。财叔再也控制不住,头一次当着小辈的面痛哭起来。
?这时天已大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此起彼伏,如阵阵春雷……
16.填写表格,归纳情节。(3分)
开端
准备出行

发展
看见柴棍

打退堂鼓

高潮


结局
明晓真相
兴奋

17.有人认为将第⑧段删去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4分)
18.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了财叔新年出行的经历是三毛策划的,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第③段写三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保证财叔能捡到宝贝。(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最后一段环境描写富有意味,一方面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暗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本文创作背景,然后做题。(4分)
材料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序幕。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两者是“精准扶贫”必要素。“贫穷”本身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贫穷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贫困群众是一个主体,只有帮助他们彻底扶起“志气”和“智气”,才能激发他们脱贫的动力。
(1)小说主要是围绕
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故事情节的。
(2)结合材料二可知,三毛极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①恼火(恼怒、生气)
②抓到鲤鱼
③感动(感激)
17.不同意。本段补充交代了财叔的基本状况和三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的原因,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合理。
18.第④段写当地新年出行有预先藏好物件,讨个好彩头的做法;
第?段写三毛“匆匆赶来”,“老远”就冲财叔道喜;第?段写鲤鱼腮帮上系着一截被扯断的细线。(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9.渲染了山村新年出行的喜庆气氛[烘托人物喜悦(振奋)的心情](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财叔燃起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树立了信心
20.(1)三毛帮扶财叔脱贫,但财叔心灰意冷(只想吃低保)
(2)扶志
【解析】
16.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能力。通过分析示例可知,第一行填写的是“具体事件”,第二行填写的是“人物心理”。第⑦至⑩段为发展部分,写财叔看见柴棍,一开始惊奇,而到最后是“心中十分恼火”,因此人物心理应填“恼火(恼怒,生气)”;第?至?段是高潮部分,写财叔得到一条大鱼,兴奋得一路狂奔,因此具体事件应填“抓到鲤鱼”;第?至?段是结局部分,写三毛来贺喜,财叔发现大鱼的秘密,内心十分感动,头一次当着小辈的面痛哭起来,因此人物心理应填“感动(感激)”。
17.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第⑧段的内容和上下文的语境思考。通过阅读第⑧段可知,本段主要写财叔种种失败的经历,属于插叙,交代了财叔心灰意冷和三毛帮助财叔重新站起来的原因,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文章主题更加突出感人。如果删去,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8.本题考查对伏笔暗示手法的分析能力。“策划”是指并非偶然,而是有意为之。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认真体会,即可发现第④??段都暗示了财叔的新年出行是三毛策划的。比如,文章第③段写“眼镜三毛来送年货,怂恿他说:‘财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若打空转身回来,我封个大红包赔你!’”;文章第⑥段“但一想到三毛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若是看到他并不领情,出个行都畏缩不前,不知会有多失望”;文章第9段“三毛却从城里踅回了村里,看到财叔没起色,总想帮一把”;文章第?段“还没进屋,朦胧中只见三毛匆匆赶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财叔!贺喜财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文章第?段“就着熹微财叔看清楚这是条金丝鲤,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等,这些都能暗示财叔新年出行是三毛策划的。据此按要求选择两处作答即可。
19.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文章最后一段“这时天已大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此起彼伏,如阵阵春雷……”的环境描写,用“天已大亮”烘托了三毛和财叔的喜悦的心情,用“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此起彼伏,如阵阵春雷”来暗示人们在新的一年里都有好兆头,对生活都充满了希望。含蓄地提示了文章的主题。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第(1)题,从第⑧段可以看出财叔走背字,祸不单行,从此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索性打起懒主意,等着吃低保。三毛多次来劝他,财叔也不为之所动。因此矛盾冲突,一方是三毛多次劝说,一方是财叔失去奋斗的志气,不为所动。
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扶贫先扶志”和“‘贫穷’本身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贫穷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可知,三毛的做法是为了帮助财叔树立致富的信心,重新振作起来,努力奋斗。
第三部分(50分)
21.阅读下面的歌词《稻草人》(节选),以“我是一个稻草人”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不拘泥于诗歌内容。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稻草人
罗大佑
终日面对着青山
终日面对着稻浪
午后的云雀背着艳阳
那样飞
那样笑
那样歌唱
轻风吹在我身上
雨珠打在我脸上
晨光
露珠
夕阳
星辰
春耕
秋收
冬藏
【答案】参考例文
我是一个稻草人
风如一支笛子从田野间划过,清脆,绵长,丝丝缕缕的音乐水一样渗透到大地上。所有的草叶都欢欣跳跃,她们用指尖捏起一缕风,和着那朵飘逸的白云,起舞。
我站在一株小紫花的身畔,望向这片黄澄澄的麦田。此刻,麦浪滚滚,每一粒麦子都写满了丰盈的喜悦。
我是田间的一个稻草人。有小雀儿在我的草帽上歇脚,热风也一阵阵扑向我的脸。我不动,只管默默站立。一个小姑娘蹦蹦哒哒走过来,正一正我脑袋上被风吹歪了的帽子,再拔一束小野花放在我的肩头。她带着敬意看看我干枯的身躯,然后在妈妈的一声声催促中,捡起镰刀,回家。
麦收季节,再诗意的生活也会被繁忙打乱。人们起早贪黑在地里忙活,每一株麦子都要和镰刀来一次亲密接触。麦田里,成片的麦子倒伏下去,有些涩又有些甜的草味儿汇成一片雾气,笼在每一块麦田上空。我看着人们割麦子。麦芒刺痛了他们的胳膊,镰刀多次割破他们的手指。等到麦子晒在场院里,清幽的麦粒香味儿飘散在小院子上空的时候,这场麦收才正式结束。而我,只是一个稻草人,始终守护在田间,看着忙碌的人们,不言不语。
我能做的,是将双脚深深地扎进泥土,不挪动分毫。不论是轻风柔和地拂过脸庞,还是狂风捶打着身躯,我只管看好这田里的禾麦菽蔬。风吹起,雨落下,虫走过,蝶飞来。我默默站立在田间,守护这块土地。这是我的使命。
每年都如此。大地有规律地重复着他制定的规则,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按照他的规则行走。看着人们收起麦子再种上玉米,然后收起玉米再种好麦子。要不然,还能干些什么呢?我只是一个稻草人,站在青山脚下。
世界是如此阔大,我的心里充满了向往。晴空之下碧波万里,彩云之上雁阵声声,谁说我没有一个遥远的梦。雨后彩虹屹立在天空,我心中热血沸腾。渴望走上虹桥,俯视我为之守护的这块土地,看看他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也曾想象,肋下生出双翅,做一只翱翔在天际的雄鹰,东南西北,任我飞翔,哪怕这草做的身躯散掉也无妨。
然而不能。
因为我是一个稻草人。晨光熹微中我与大地一起醒来,暮色四合中我与大地一同睡去。我的双脚已经与大地生长在一起,默默守护着他,春夏秋冬。
【解析】
本文大胆想象,采用童话的形式成文,将自己想象成田间的“稻草人”,从稻草人的视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稻草人”眼中的景是那么美,孩子是那么的善良,农民是那么勤劳……然后写“稻草人”的内心世界:心怀梦想,却甘心扎根在大地上,一心一意守护自己平凡的岗位,突出了“担当、责任”的主题。写稻草人是自己的父母、师长,自己就是“稻草人”守护的“麦田”,自己的成长中经历的烈日、风雨都有“稻草人”来见证,来相伴安慰;自己的成长中经历过“鸟雀啄食”的危险,都是稻草人来做保护;自己就是“稻草人”(父母、师长)守护的“麦田”(希望)。在写“麦田”成长过程中,写“稻草人”的语言、动作等,来突出对自己的守护。这样的选材虽然显得比较普通,但恰恰是表现“稻草人”的优秀素材,只是在写做的时候,“我”视角是从父母、师长的角度,这样构思同样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点睛】
这是一则给材料的命题作文。对于材料作文来说,阅卷老师首先要先看的,是文章的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若审题错误、立意不明、角度失当等,即平时所说的“离题”,即使语言再有文采,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中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让阅卷老师一时难以把握,最明智的做法是能让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比较清晰地了解作文的主题,也就是说,要在文章醒目的位置出现点题的句子,而且,就中考而言,最好让点题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给阅卷老师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本文审题立意时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1.重点分析“题眼”。
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彩的词语。本作文的“题眼”是句子文题“我是一个稻草人”,
我们可以采取补充法来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稻草人?成长的路上,我是一个经历过什么的稻草人?我是一个看到过什么、听到过什么、做过什么梦的稻草人……
2.理解题目的比喻意义。本文的材料是一首歌词,蕴含丰富,写出了稻草人的生活的单调与重复、艰苦与孤独,但也写出了稻草人胸怀的梦想、守护的担当。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理解“稻草人”的比喻意义有“有守护心的人”“有担当、有责任的人”“有见证、又有奉献的人”“有初心、有梦想的人”,或者是“奉献精神”

守护精神”等等,理解了题目中的比喻义,就等于确准了文章的主题,这样再成文,立意才深刻。
3.明确写作对象和范围。
本文的题目是《我是一个稻草人》,结合歌词材料,我们明确:
写作对象——我;
范围——“稻草人”所见、所闻、所感、所经历的有意义的事……
4.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的要求。根据题目,这篇文章详写的部分应该是“稻草人”所见、所闻、所感、所经历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镀金(dù)
妥当(tuō)
随声附和(hè)
B.澄澈(chēng)
缥缈(miǎo)
骇人听闻(hài)
C.掺和(chān)
呈报(chéng)
爱慕虚荣(mù)
D.滑稽(jī)
钦差(qīn)
杞人忧天(qí)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凯歌
称职
蓬勃
绵廷
B.气慨
笼罩
寂寞
庇护
C.御聘
头街
港湾
泥潭
D.勋章
陛下
闪烁
灵敏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真正幸福的人不喜____________,从一言一行到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充满自信与坦然。这样的人不在意那些____________的浮华,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生。
(2)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____________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
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A.炫耀
飘忽不定
奇妙
不可救药
B.炫耀
虚无缥缈
奇怪
不可救药
C.卖弄
虚无缥缈
奇妙
不可思议
D.卖弄
飘忽不定
奇怪
不可思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扫黑除恶活动中,使我省治安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B.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风靡一时的原因是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地提高造成的。
C.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延庆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D.省教育厅将用三年时间,建设和规划省级品牌民办学校20所。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上的街市》一诗的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繁星》,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B.《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者安徒生,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C.《女娲造人》中作者笔下的女娲既是有非凡能力的神,又是有感情和生活体验的人。
D.《伊索寓言》记载了古希腊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作家。
6.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对“996”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6分)
[材料1]“996”工作制是指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材料2]2019年4月11日,人民日报针对“996”发表评论员文章《强制加班不应成为企业文化》;4月12日,阿里巴巴通过其官方微信号分享了马云有关“996”的一些观点,当天下午马云再度回应称“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
[材料3]关于“996”,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7.综合实践活动。(10分)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2分)
金文
见形辨义

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

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赏字)在“翰墨飘香”活动中,主持人展示出三福书法作品。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谈谈其书法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字应用)学校将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汉字听写大赛”。下面是小强拟写的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4分)
通知
珍爱汉字,传承文化。学校定于5月20日上午9点,举行“汉字听写大赛”,希习字社全体成员准时参加。
2019年5月15日
某学校团委
①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格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及其家穿井
及:
(2)国人道之
道:
(3)不若无闻也
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0.“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6分)
①“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③“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④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踢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勤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②段“这可骇人听闻了”中的“这”指代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④段中“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谈一下第①段中“两位诚实的官员”中“诚实”这个词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所选语段对皇帝的描写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由所选语段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9分)
新年出行
①年初一,鸡叫头遍,尽管天还未亮,财叔便从被窝里钻了出来,揉了揉睡意惺忪的眼睛,急急忙忙穿好衣服,点燃香烛,诚惶诚恐地敬过先人,准备出行。
②本来财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
③年前,眼镜三毛来送年货,怂恿他说:“财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若打空转身回来,我封个大红包赔你!”三毛说这话时紧盯着财叔,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闪闪发亮。灶台上焙的那挂满地红的万字鞭,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要一炸到底,万万不可中间熄火,炸哑。
④他们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⑤财叔打开门,炸响鞭炮,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他打了个寒战。这要下雪又不下雪的鬼天气,贼冷。财叔伸长的颈脖赶紧缩了回去,手连忙插进大衣里,身子一趔趄,心里打起退堂鼓:自己几斤几两算得清楚,能有甚好兆头?
⑥但一想到三毛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若是看到他并不领情,出个行都畏缩不前,不知会有多失望。
⑦财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个黑影立在路中间,吓了一大跳,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莫非是传说中的小鬼挡道?硬着头皮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估摸着是三毛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大财,过上好日子。
⑧去年财叔走背字,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虽说这些都是三毛捣鼓来的,但他却从此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希望的火苗在心里也一点点熄灭。财叔叹气说:“命里只有八升米,无论如何不满斗。”索性打起懒主意,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三毛多次来劝他:“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三毛就是说破天,财叔也不为之所动。
⑨三毛是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却把人读呆了。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财叔要不是小时得过小儿麻痹症,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也会跟着跑的。三毛却从城里踅回了村里,看到财叔没起色,总想帮一把。
⑩这两捆哑巴柴棍,未必就是三毛所说的宝贝吧?这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财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声,一脚将其踹倒在路旁,心中十分恼火,恨不得就转身打道回府。
?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风架着财叔只有继续前行,浑身冷得筛糠。
?再往前走是眼山塘,更是个大风口,无论是顺时针出行还是逆时针出行,想绕都绕不过去。
?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凛冽的寒风如割肉的刀子,一刀一刀割在财叔脸上,辣痛。如今村里人少,山塘无人管理,堤坝上的灌木丛长成了小树林。风刮得路旁的树枝像拿着无数根鞭子,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抱头鼠窜,样子十分狼狈。
?突然眼前掠过道白色的弧线,如同沉沉黑夜里的一道闪电,一条白练从水中一跃跳到了堤坝上,刺亮。猝然惊愕,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蹦乱跳。顿时财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都快跳到了嗓子眼儿,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兴奋得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年年有余!”
?财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只见三毛匆匆赶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财叔!贺喜财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
?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就着熹微财叔看清楚这是条金丝鲤,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抬头再看三毛,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里有两颗亮亮的泪珠滚动。财叔再也控制不住,头一次当着小辈的面痛哭起来。
?这时天已大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此起彼伏,如阵阵春雷……
16.填写表格,归纳情节。(3分)
开端
准备出行

发展
看见柴棍

打退堂鼓

高潮


结局
明晓真相
兴奋

17.有人认为将第⑧段删去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4分)
18.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了财叔新年出行的经历是三毛策划的,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第③段写三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保证财叔能捡到宝贝。(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最后一段环境描写富有意味,一方面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暗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本文创作背景,然后做题。(4分)
材料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序幕。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两者是“精准扶贫”必要素。“贫穷”本身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贫穷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贫困群众是一个主体,只有帮助他们彻底扶起“志气”和“智气”,才能激发他们脱贫的动力。
(1)小说主要是围绕
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故事情节的。
(2)结合材料二可知,三毛极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①恼火(恼怒、生气)
②抓到鲤鱼
③感动(感激)
18.第④段写当地新年出行有预先藏好物件,讨个好彩头的做法;
第?段写三毛“匆匆赶来”,“老远”就冲财叔道喜;第?段写鲤鱼腮帮上系着一截被扯断的细线。(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第三部分(50分)
21.阅读下面的歌词《稻草人》(节选),以“我是一个稻草人”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不拘泥于诗歌内容。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稻草人
罗大佑
终日面对着青山
终日面对着稻浪
午后的云雀背着艳阳
那样飞
那样笑
那样歌唱
轻风吹在我身上
雨珠打在我脸上
晨光
露珠
夕阳
星辰
春耕
秋收
冬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