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三国鼎立
课标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1、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到了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2、铠甲生虮(ji)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结合材料,军阀割据对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袁绍
袁绍生于名门望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占据河南、山东西南一带。
曹操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
采用屯田;
组织军队、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曹操
袁绍怒斥许攸
曹操赤脚迎许攸
许攸献策
粮
黄河
袁军十一万
十万袁军度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只能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公元200年)
白马
黎阳
乌巢
延津
官渡
官渡之战
曹操
袁绍
一、官 渡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200年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
官渡之战后曹操乘胜追击,基本统一了北方。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迎献帝到许,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曹操取胜的原因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个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上:采用屯田,组织军队、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军事上:采取正确的战术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涿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曹操
刘备
孙权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刘备(161年-223年)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三顾茅庐
隆中对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割据江东的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周瑜
鲁肃
二、赤壁之战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隆中对》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襄樊)
(荆州)
(洪湖东北)
赤壁
(赤壁西北)
(九江西南)
(鄂州西)
(汉口一带)
刘备
孙权
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
刘军退却方向
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
曹军败退方向
主要战场
孙、刘联追击方向
水
水
汉
江
(九江西南)
公元208年,曹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 资的江陵。
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
曹操前往江陵。
刘备派诸葛亮前往联合孙权。
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
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
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
赤壁之战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公元208年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1、曹军来自北方,不服水土,不习水战;
2、曹操骄傲自满;
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略(联合)战术(火攻);
4、根本原因:统一条件尚未成熟。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的记载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孙刘联军火攻战术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的记载
关羽刮骨疗毒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的记载
曹冲208年病危时,曹操悔不该杀华佗。而关羽是在219年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是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宋·苏轼)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三国鼎立(222-263年)
时间 国号 建立者 都城
220年 魏 曹丕 洛阳
221年 蜀 刘备 成都
222年 (229年) 吴 孙权 建业(南京)
三国鼎立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9年
曹操vs袁绍
曹操vs
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胜
曹操败
为以后统一北方
奠定了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奠定基础
通过曹操在两场战争中一胜一败的结局,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指挥者善于用人,战术正确也能取胜
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翻车
四、三国时期的经济
蜀
锦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以理服人,没有选择残酷的手段来实行统治。
吴国船只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吴国的立国方针 “务农重谷”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舰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孙吴立国,不闭关,不锁国,面向大海,敞开胸怀,积极开拓与南海各地的政治经济联系.
魏:
蜀:
吴:
屯田、兴修水利,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发展
发展经济,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开发江南;造船业发达,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局部统一,为国家的统一统创造条件
多
少
群雄并起 政权林立
三个局部统一政权
三国处于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史今结合
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须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才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1.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1. 说曹操是三国鼎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是不确切的,其理由是( )
A.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到失败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曹操已经去世
C.曹操的军事谋略不敌诸葛亮
D.曹操未能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
材料一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糸,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1.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三国鼎立这一政治格局?请从材料中勾画出来即可。2. 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实现局部统一;各国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关系改善;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