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4 22:0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75年前,正义战胜邪恶,光明驱走黑暗,人类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牺牲后,重新走上和平发展之路。75年后,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再次面临攸关前途命运的抉择。历史的记忆不能忘却,曾经的牺牲不容辜负。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全民奋起战敌寇—全民族坚持抗战
材料一: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使日本国内资源紧张,财政经济陷入困境;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使日本称霸世界的战略处处呈现被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被迫调整其侵华方针。
1、全民族坚持抗战背景:
依据材料概括日本侵华策略改变的原因:
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
②日本国内资源紧张财政经济陷入困境
③中国人民坚持抗战
1)、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
材料二:
在政治上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在军事上,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经济上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
依据材料概括相持阶段日本侵华策略,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改变:
政治: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
军事: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经济:加紧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汪精卫在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仪式上
周恩来为皖南事变挽词
2)、各方抗战态度
国民党
汪精卫(笔名)
1883.5.4~1944.11.10
字季新 原名汪兆铭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县)
  汪精卫政权,是以汪兆铭为国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长、周佛海、李士群等为主要成员,在日本侵略军扶持下于1940年至1945年间在南京统治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因时已经迁都重庆(战时首都)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重庆政府),不承认汪的“国民政府”及“行政院长”之职,所以称其汪伪政府,或南京“伪国民政府”,日本则称之南京国民政府。
皖南事变是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对华中的新四军军部所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反共磨擦活动。1940年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发出致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新四军叶挺军长的“皓电”。“皓电”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进行了种种攻击和诬蔑,并要求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并将50万八路军、新四军合并缩编为10万人。与此同时,国民党当局又密令汤恩伯、李品仙、韩德勤、顾祝同等部准备向新四军进攻。“皓电”成为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起点。
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日军修建碉堡分割抗日根据地
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并放火烧毁村庄
  由于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加上严重自然灾害等原因,1941~1942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根据地面积缩小,八路军、新四军数量减少,物资供应十分困难,一些地区军民甚至以野菜、树皮充饥。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共产党
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
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
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坑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全民族坚持抗战背景: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
北平妇女
缝制军衣
华侨为抗战
捐献的枪支
工人昼夜生产迫击炮
黄河大合唱
振奋士气
枣宜会战国民党张自忠牺牲
八路军
左权牺牲
2、全民族坚持抗战:
正面战场
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敌后战场
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
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
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
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少数民族
马本斋、蒙汉同盟军、蒙汉抗日游击队
全民族坚持抗战表现:
影响: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七大召开前夕,攻克柏林的战役已经打响,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指日可待。亚太战场上,日军节节败退,美军进逼日本本土,中国军民也展开局部反攻,日本法西斯加速走向灭亡。会议就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召开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二、迎接胜利筹盛会—中共七大
1.背景
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
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封面)
  这次大会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制定了党的正确路线,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形成了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朱德作军事讲话
刘少奇在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材料三: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总结了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在中共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依据材料,概括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①总结中共领导民主革命的经验
②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概况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1945年4月
陕西延安
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八年抗战经验;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③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中国七大胜利召开的意义
3.意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向盟国递交投降书
三、同仇敌忾迎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背景
1943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宣布投降。
1945年4月希特勒自杀德国法西斯宣布投降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
原子弹使日本广岛成为一片废墟
  为迫使日本早日无条件投降,为贬低苏联出兵东北的政治影响,还为了战后进行原子讹诈,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左右,美派两架B-29飞机飞临广岛投掷原子弹,8月9日上午10时30分,美又派飞机向长崎投掷了一颗原子弹。造成当地近20万和平居民的伤亡,也引起了日本当局的震动。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枚原子弹。
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
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向日本关东军进攻
苏联红军进入哈尔滨
  1945年8月8日,苏联履行《雅尔塔协定》,宣布对日作战。174万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2000千米长的战线上向日本陆军的精锐之师关东军(约100万)发起猛烈攻击。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加速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起了重要作用。
国内: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军民展开全面反攻。
  与此同时,中国军民也转入全面大反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人民军队冲破了美国和国民党政府设置的种种障碍,向日伪发起攻击,收复城市250多座。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1945.8.9)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
  1945年9月9日,在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图为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递交由冈村宁次签字盖章的投降书时的情景。10月,日本驻台湾总督向中国政府代表递交了投降书,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本统治了50年之久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依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总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3.历史意义
依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二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彻底觉醒,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国共两党的抗战表现,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就要紧紧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材料三
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上列强操纵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中国的外交失败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并且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⑴.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伟大意义
⑵.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⑶.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
美国在长崎投掷了原子弹
材料一
⑴、美国、苏联等国际力量的配合和援助。
胜利原因
依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
⑵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
⑶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主要原因)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并广泛地动员全国民众。……广大华侨节衣缩食,捐献大量钱财、衣物、药品、汽车等,支援祖国的抗战。
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实行全民族抗战(主要原因);
2.美国、苏联等国际力量的配合和援助;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
胜利原因
时间:1945年4月
内容:总结经验、制定路线、选举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民坚持抗战
中共七大
抗战胜利
打击国民党倒退势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意义: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指明了方向
全民抗战
抗战胜利的原因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