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教案(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5.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教案(word)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4 21:2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4.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绘制正弦函数图象的过程,掌握描点法,掌握绘制正弦函数图象的五点法.
2.经历绘制余弦函数图象的过程,理解其中运用的图象变换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教学难点:掌握准确绘制正弦函数图象上一个点的方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问题1:三角函数是我们学习的一类新的基本初等函数,按照函数研究的方法,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之后,接下来应该研究什么问题?怎样研究?你的研究思路是什么?
追问:(1)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图象与性质的思路是怎样的?
(2)绘制一个新函数图象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需要绘制正弦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的函数图象吗?选择哪一个区间即可?
预设的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活动回忆函数研究的路线图,师生共同进行交流、规划,完善方案.
预设答案:(1)研究的线路图: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图象→函数的性质.
(2)绘制一个新函数图象的方法都是描点法.
(3)对于三角函数,单位圆上任意一点在圆周上旋转一周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一特性已经用诱导公式一表示,据此,可以简化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研究过程,比如可以先画函数y=sin x,x∈[0,2π]的图象,再画正弦函数y=sin x,x∈R的图象.
设计意图:规划研究方案,构建本单元的研究路径,以便整体把控整个单元的教学进程,建立整体观念.
(二)新知探究
1.正弦函数的图象
问题2:绘制函数的图象,首先需要准确绘制其上一点.对于正弦函数,在[0,2π]上任取一个值x0,如何借助单位圆确定正弦函数值sin x0,并画出点T(x0,sin x0)?
追问1: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思考,一个的横坐标x0在单位圆上表示哪个几何量?sin x0的几何意义又是什么?
预设的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1,根据定义分析,确定x0,sin x0对应的几何量.
图1
追问2:根据上述分析,如何具体地作出点T(x0,sin x0)?
预设的师生活动:教师和学生讨论后,共同通过提前准备的工具尝试绘制这个点.
预设答案:方法一(学生操作):“手工细线缠绕”法;方法二(教师操作):利用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剖析一个点的画法,深化对正弦函数定义的理解.通过分析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准确描点.
问题3:我们已经学会绘制正弦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个点,类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图象的画法,接下来,如何画出函数y=sin x,x∈[0,2π]的图象?你能想到什么办法?
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给出设想,师生讨论后选择一种或者多种适合的方法实施.
预设答案:
方案一:在区间[0,2π]内任取一些横坐标的值,按照上述方法逐一绘制,再用光滑的曲线连接.
方案二:为方便操作,可以在区间[0,2π]内取等分点,按照上述方法逐一绘制,再用光滑的曲线连接.
追问:这两种绘制方法的异同是什么?
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用方案二绘制函数图象.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用方案一绘制函数图象.
预设答案:两种方法本质相同,在信息技术条件支持下都容易实现,在手工操作的条件下,用方案二比较可行.
设计意图:确定画出一个周期内正弦函数图象的方法,并实施,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数学研究带来的便捷.
问题4:根据函数y=sin x,x∈[0,2π]的图象,你能想象正弦函数y=sin x,x∈R的图象吗?依据是什么?请你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画图,教师予以指导.
预设答案:根据诱导公式一,可知函数y=sin x,x∈[2kπ,2π]2(k+1),k∈Z且k≠0的图象与y=sin x,x∈[0,2π]的图象形状完全一致.因此将函数y=sin x,x∈[0,2π]的图象不断向左、向右平移(每次移动false个单位长度),就可以得到正弦函数y=sin x,x∈R的图象,如图2所示.
图2
5.3-3
教师指出,正弦函数的图象叫做正弦曲线(sine curve),是一条“波浪起伏”的连续光滑曲线.
设计意图:绘制函数y=sin x,x∈R的图象,并培养说理的习惯.
问题5:如何画出函数y=sin x,x∈[0,2π]图象的简图?
追问:在确定正弦函数的图象形状时,应抓住哪些关键点?
预设的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2,并说出他的想法.
预设答案:观察图2,在函数y=sin x,x∈[0,2π]的图象上,五个点(0,0),false,π2,1(π,0),false,3π2,-1(2π,0)在确定图象形状时起关键作用.因此只要描出这五个点,按照正弦函数图象的走势,并用光滑的曲线将之连接就可以画出函数的简图,称之为“五点法”.
设计意图:观察函数图象,概括其特征,获得五点法画图的简便画法.
2.余弦函数的图象
问题6:如何画出余弦函数y=cos x的图象?
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可能会类比正弦函数图象的画法,提出用类似的方法画余弦函数的图象.对此教师应予以肯定,并进一步提出追问的问题.
追问1: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是一对有密切关联的函数.诱导公式表明,余弦函数和正弦函数可以互化.相应的,能否通过对正弦函数图象进行变换得到余弦函数的图象?
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先用排除法观察诱导公式,选择简洁的公式,作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关系研究的依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进行选择.从数的角度看,可以选择关系:cos x=sin(x+false).记f(x)=sin x,则cos x=f(x+false).因此函数y=cos x的图象,可以看作将函数y=sin x的图象上的点向左平移false个单位得到.
追问2:你能在两个函数图象上选择一对具体的点,解释这种平移变换吗?
预设的师生活动: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首先进行示范.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个具体的点,进行分析,然后上升到对一般点的分析.得到图象之后还可以再利用图象进行验证.
预设答案:设(x0,y0)是函数y=cos x图象上任意一点,则有y0=cos x0=sin(x0+false).
令x0+false=t0,则y0=sin t0,即在函数y=sin x图象上有对应点(t0,y0).
比较两个点:(t0,y0)与(x0,y0).因为x0+false=t0,即x0=t0-false.
所以点(x0,y0)可以看做是点(t0,y0)向左平移false个单位得到的.
所以只要将函数y=sin x图象上的点向左平移false个单位即可得到函数y=cos x的图象,如图3所示:
图3
教师指出,余弦函数y=cos x,x∈R的图象叫做余弦曲线(cosine curve).它是与正弦曲线具有相同形状的“波浪形”曲线.
设计意图:利用诱导公式,通过图象变换,由正弦函数的图象获得余弦函数图象.增强对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性的认识.
问题7:类似于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图象,如何做出余弦函数的简图?
追问:余弦函数在区间[-π,π]上相应的五个关键点是哪些?请将它们的坐标填入下表,然后作出y=cos x,x∈[-π,π]的简图.
x
cos x
预设的师生活动:
预设答案:
设计意图:观察余弦函数图象,掌握其特征,获得“五点法”.
例1 先用五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然后再说明如何经过图象变换得到下列函数的图象:
(1)y=1+sin x,x∈[0,2π];  (2)y=-cos x,x∈[0,2π].
预设的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之后就解题思路和结果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点评并给出规范的解答.
预设答案:
(1)按五个关键点列表:
描点并将它们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将函数y=sin x,x∈[0,2π]的图象向上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可得;
(2)按五个关键点列表:
描点并将它们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将函数y=cos x,x∈[0,2π]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可得.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特征的掌握,熟练“五点法”画图,提高画图的基本技能.通过分析图象变换,深化对函数图象关系的理解,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布置作业
1.教科书P200练习第3,4题;
2.教科书习题5.4第1题.
(四)目标检测设计
教科书第200页练习第2题.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是否会利用“五点法”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