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五柳先生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11 21:39:00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第22课 五柳先生传
渔耶 樵耶 隐耶 仙耶 都是名山知己
颂者 讴者 悲者 泣者 未免桃花笑人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及其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3.掌握一些与文章意思相关的词语及文言常用词。
4.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不满官场的追腥逐臭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 写下了表达理想和志趣的名篇佳作《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和它的姊妹篇《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性格、生活与志趣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嗜( ) 辄( )
吝( ) 褐( )
箪( ) 汲( )
俦( ) 觞( )
瓢( ) 黔( )
娄( ) 欤( )
shì
zhé
lìn

dān

chóu
shāng
qián
lóu
piáo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
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
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
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处所
知道

“以之为”,把它作为
喜欢
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体会、领会
书中的意旨
特别喜欢
亲戚朋友
有时
摆酒
招待
到,往

期望
已经
舍不得
竟不
去,离开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土墙
空寂
遮蔽
粗布短衣
有洞和补丁
经常
安然自若的样子
稍微显露
不把……放在心上

过完自己的一生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邀请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
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遮不住风雨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
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忧愁的样子
心情急切的样子
对于

此人,指五柳先生
辈,同类
酒杯
用来
使……快乐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句话大概说的应该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或置酒而招之
黔娄之妻有言

闲静少言
黔娄之妻有言

家贫不能常得
忘怀得失

亲旧知其如此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寻向所志
颇示己志
他,代词
的,助词
说,说话
言语、话
得到
益处


标志
志向、志趣
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除此之外,还应有家庭状况、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最重要的是内容要真实。
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姓名 性别 字 号 照片
出生年月 籍贯
通讯地址 学历 电话
思想性格
兴趣爱好
生活水平
群众意见
五柳先生履历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2.性嗜酒而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3.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一、品味“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
1、如何介绍自己的籍贯姓名?
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代人物,本文交代人物竟说“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只借其宅边五棵柳树,便自称“五柳先生”。
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也表现了他对这种门第观念的愤怒。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2、直接写他思想性格的句子?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以此分出门第高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钱钟书评本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 “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 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
3、如何理解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的体现。
4、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率真放达,把世俗的繁文缛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5、最后一段中“不汲汲于富贵”与前文相对应的是哪一句话?
与“不汲汲于富贵”相对应的句子是“不慕荣利”。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6、“家贫不能常得”“不蔽风日”这些又说明了什么?
作者的生活状况是穷困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钱钟书评《五柳先生传》)
“‘不’字为一篇眼目”
二、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1、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溺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2、他“嗜酒如命”,是否颓废消极?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3、作者如此喜欢“著文章”却只是“自娱”说明什么?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体现,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更加令人钦佩万分。
三、概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用原文来概括五柳先生的六种人生态度
对读书——   
对作客——
对家境——   
对著文——
对得失——   
对贫富——
不求甚解
曾不吝情去留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四、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屡空 黔娄 无怀氏之民 葛天氏之民
类比








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黔娄与孔子的弟子曾参是同窗好友。黔娄病故了,曾参急忙前去吊丧。曾参到了黔娄家里,看到黔娄的尸体在破窗之下,穿着长袍,用块白布覆盖着。由于这块白布短小,盖头就露出脚来,盖上脚则露出头来。不禁为之心酸,就提议说:“把布斜着盖,不是头脚都盖上了吗 ”?   黔娄妻说:“斜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先生生前不邪,死而邪之,这样会违背先生的生前意愿。”?   曾参听了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哭得更为悲伤。并问黔娄妻:“先生终时,何以为谥 ” 古人死后,总爱根据他一生的事迹,用一两个字加以概括,这就叫“谥”。黔娄妻说:“以康为谥”。曾参又说:“先生在时,食不充饥,衣不遮体,死则首足不能覆盖,棺旁也没祭祀酒肉,这能算是康吗 ”?   黔娄妻回答说:“先生生前,鲁国国君想任他为国相,但他辞而不受,这算是有余贵吧! 鲁国国君还要赐与他米粟三千担,齐国君主也屡次的想给他重金,先生还是辞而不受,这也算是有余富吧! 他能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而忻忻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那用“康” 做谥,谁又能说不好呢?”?   曾参听了大加赞誉。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五柳先生不慕荣利,追求恬淡安逸的生活,向往朴实淳厚的民风,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与他在《桃花源记》的追求和理想是一致的。
请用课文原句答题: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 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宅边有五柳树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汲汲于富贵
李白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他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 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他在诗中曾用“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
欧阳修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
王安石曾说过,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 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
朱熹: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鲁迅: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没有,那客人给他从家丁那取鞋给他,他便伸足穿上了。虽然如此,他却丝毫不为意,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自然状态,实在不易模仿。
“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乱世,在那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中,他除了选择自己,他又不能获得其它更多的选择。于是他选择了对那个社会的拒绝。他拒绝了名利富贵,拒绝了一个物质的世界,拒绝了一个他所不喜欢的世界,而把自己的双脚落在了自己内心的田园,做了一个干干净净的人。
现在的你可以学习陶渊明的哪些精神?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注:(1)怙hù:父亲 (2)布尔乔亚:资产阶级
听母亲说,我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胜芳。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鲁迅交友,与太白唱吟,与孔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学生叹曰: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风采。
课外欣赏:
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同学,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时代里,我们没有必要再像五柳先生那样消极避世,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同时,我们也不妨让自己活得潇洒一些,旷达一些,率真一些,让我们——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