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2.3地球的内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01)六年级科学上册2.3地球的内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15 01: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习内容:地球的内部
课标陈述: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
标准细目:
1、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3、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能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若干。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录像。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也可以为录像)。优美的音乐一段
学生准备:煮熟的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一、游戏导入:
1、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
2、学生实验:(注意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你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
5、过渡提问:刚才同学们说盒子里的物体的时候,都用到了“好象”这个词,说明大家对这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肯定,这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6、学生汇报。(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7、看相关录像: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
8、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并画下来。
9、相互交流讨论
10、观看录像,对比验证(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片段)
板块二、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1、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
2、师生讨论制作步骤
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
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教师播放音乐)
5、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任务评价:本环节10分,能认真小组合作得5分,能完成地球模型构造得10分。
项目:制作地球内部模型
教学反思: 在《地球的内部》一课中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
1.???? 猜测暗盒里物体。
2.???? 模仿鸡蛋的结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出示三个密封的暗盒,分别装了粉笔、钥匙、沙。当提出在不打开盒子的前提下,学生们都提出了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的方法来探究暗盒里的物质。学生在探究、验证,讨论科学家收集有关地球内部信息的方法,推理出科学家也是借助这些方法来探究地球内部的构造。
在引导学生阅读书上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知识,学生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让学生切开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内部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地核。
在比拟认识了地球的内部构造后,又再次安排了利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个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采用在规定的5分钟之内,比一比哪组做的模型最漂亮、形象。学生在制作时,我发现学生采用了揉、搓、捏等各种方法,选用各种颜色,制作出了多样的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小小的橡皮泥就在学生的指尖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