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属性

名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01 10:04:26

文档简介

草·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各组均有一个注音有误,找出来订正在括号里
A.水芹菜(qí)美孚(fú)肥嫩(nèn)砍刀(kǎn)( )
B.火燎(liǎo)愠怒(wēn)踉跄(liàng)宿营(sù)( )

C.嚼草(jiáo)残渣(zhā)掀开(xiān)蒜苗(sù)( )
D.一霎(shà)堵截(jǐ)挎包(kuà)绽开(zhàn)( )
二、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按顺序订正在方框内
惶惑 湿漉漉 记忆尤新 临危不惧 仔细端祥 灌输
颜色青翠 山青水秀 危在旦夕 舍身忘死
三、词语填写正确的一组是
( )
就这样,他摸黑________进了烂草地;开始是________,然后是________,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________。
A.跑 冲 走 滚 B.冲跑 走 爬
C.跑 冲 走 爬 D.飞跑 走 爬
四、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1)班里同志们有的口吐白沫,有的肚子痛得满地打滚,有的舌头都僵了。
(2)背红十字挎包的人正飞步跑来,弯腰扶起他,关切地问道:“你怎么啦?”
(3)话是对着小卫生员说的:“……看你说的,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五、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请你为它写一副对联式的自勉语。现已拟出上联:“天天阅读乐趣多多”,请续写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以下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医生有点愠怒地看了杨光一眼:“你这个同志,有话不会小点声说?你知道吗?这是……”他压低了声音,说出了那个全军都敬爱的人的名字,然后解释地说道:“他病得很厉害哪;昨天开了一夜的会,刚才又发起高烧,人都昏迷了。”“什么,周副主席?”杨光立时惊住了。对于这位敬爱的首长,杨光不但知道,还曾亲眼看见过。在遵义战役之前,这位首长曾经亲自到他们团作过战斗动员。在部队开上去围攻会理的时候,连队在路边休息,他也曾亲眼看见周副主席和毛主席、朱总司令一道,跟战士们亲切交谈。可是,现在竟然病倒在草地上。而他,却在首长赶去卫生部救治的路上,拦住了他的担架……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1.此语段出自的课文,作者是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和《七根火柴》一样都是以________为背景来塑造红军战士的形象。
2.医生“愠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句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杨光“亲眼看见”的周副主席的事迹。(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竟然”的表达作用和“惶惑”的原因。
“竟然”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
“惶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了解遵义战役或会理战役吗?请用细致的文笔、生动的语言叙写一个动人的故事。
八、阅读《成功的秘诀》一文,回答问题
成功的秘诀
一位富翁在广场上撒下一大笔钱,对周围人说:“谁帮我捡起来,每捡一百张,自己可以拿走一张。”
一个小伙子弯腰就捡,可是他渐渐感觉不对劲起来,人群中怎么没有一点声音。他直起身,见每一双眼睛都像看傻子似的看着他。他扔了钱,涨红着脸,挤出了人群。人群里除了窃窃私语,没有一个人行动。
半小时后,一个过路人挤出了人群,他迟疑地看了看富翁,弯腰一张一张地捡起来,全不理会人群的哄笑。在快要捡满一小袋的时候,慌慌张张地挤进第二个人,他肯定是刚刚得到这个消息,他捡得更快。不一会儿,人群中又有一个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时人群像爆炸了一样,你抢我夺,有的甚至就地卧倒……抢着的全跑了,没抢着的一边咒骂,一边大喊:“富翁!富翁!”
富翁摆了摆手:“不用追了,钞票是假的……”刚才还在咒骂的人兴奋得变了形:“我早就说了嘛!”
他们的话音未落,富翁已打开密码箱,对那三个人说:“感谢你们行动了,你们捡起的每一张钱都是真的,而这笔钱会帮助你们更成功。”人们的眼睛又一下子射出绿光。富翁交给第一人十万,第二人十万,第三人还是十万。“不过,年轻人,你能告诉我,当初你们是怎么想的吗?”富翁问。
第一人说:“我从您的眼神里看不出有多假,而且我也没冒什么风险呀。”
第二人说:“我太需要一笔钱了,这对我真是一次机会。”
第三人说:“我只是看他们俩人都不像傻子。”
三人同问富翁为什么做这件事。富翁哈哈大笑:“我就是喜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原来,成功只属这四类人:敢冒风险,善抓机遇,勇于仿效,富有创意。
1.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论一下“一个小伙子”的举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多次描写了“人群”的反映,针对一处想像一下“人群”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甘甜的井水》,回答问题
甘甜的井水
①我望见稀稀拉拉的几棵枣树遮围着的土坯屋,知道终于走出了沙漠。我斜挎着我的一只两天前已空了的军用水壶,随着我紧凑的脚步,像一只鸟一样随着我起起伏伏。我的嘴唇(冒出、淌出、沁出)咸咸的血珠,我的舌头简直不敢再舔它了。
②穿着裙子的女主人弯腰在屋前的一口井里拎出一桶水,我的舌头忍不住周遭舔了嘴唇。
③我指指背后无垠的沙漠和裂得像沙枣树皮一样的嘴唇。女主人搁下了水桶。我犹如一头牯牛一般“咕嘟咕嘟”贪婪地饮着,直到我的嘴探进桶底,我这才站起来,肚子鼓鼓地像一个盛满了水的皮囊。我抹了一下嘴角,喘一口气,说:“水像放了糖一样甜,太好喝了。”
④女主人惊奇地看着我的水量,笑了。
⑤我旋开水壶盖,满满地灌了一壶,便告别。而那口已看不见的水井却在我的脑子里了。
⑥傍晚,我回到农场。连队里的同事们还以为我永远留在沙漠里了呢。我炫(xuàn)耀地举着水壶,说:“各位,我今天带来一壶圣水,甜甜的呢。”
⑦寝室里的青年职工都轮流着尝过,纷纷说:“哪来的甜味,应当说有点苦涩,你耍弄我们,这和我们涝坎里的水有什么两样,难喝!”
⑧我喝了剩余的两口,咂咂嘴,确实呀!难道这水出了那片地方变了味儿?可我当时喝的时候确实有一种甘甜的味道。
⑨有人说:“这水里碱性过重,喝了伤身体。”
⑩我不服气地说:“我灌了一肚子,也没有事呐。”
(11)隔了半个月,我约了两个同伴前往那个土坯屋。女主人立即认出我,她还向她的丈夫、孩子介绍了我。她的丈夫显出得意的样子。我说:“我感谢你们的井水。”我没有透露我们的来意。我送他们两个哈密瓜——连队里第一次分的瓜。
(12)我拽着麻绳拎出一桶井水。我示意同伴喝,我期待着他们的结论。可他们摇摇头,悄悄地说:“有点苦。”我说:“怎么可能?”我的嘴伸进桶里,喝了一阵,清凉,不过,略带苦涩。我四下里望了望,一切都是原状。我默默地进了土坯屋。
(13)诱人的羊肉抓饭已摆上了炕台的矮脚桌上。男主人端来一盆水,我们洗了手,我脑子里仍固执地想那井水。
(14)吃得满嘴是油。我终于问:“怎么前个礼拜我喝你这里的井水还像搁了砂糖一般,今天怎么就没了那甜滋滋的味儿呢?”
(15)男主人抹抹胡子——一副浓美的络腮胡子,笑了,说:“你在沙漠里转了几天?”我说:“一个礼拜,差点出不来。”他点点头,说:“这就对头了,沙漠走出来的人都说我这口井的水甜,不错。”
1.第①段画线句子中括号内应选填的恰当词语是________,选该词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的画线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不太准确,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反映的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qín B.yùn C.suàn D.jié
二、犹 详 清 生
三、B 四、(1)运用排比,具体地写出了战士们吃野菜中毒后的惨状。(2)形象地写出了医生对战友的无限关切之情。(3)此段语言描写,说明警卫员对革命、对红军自身认识深刻:革命需要我们吃草;为革命,我们辛苦,但我们比敌人高尚、强大。
五、时时练笔情味浓浓
六、(1)祸兮,福之所倚(2)长大了,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就会提高(3)吃苦不一定是坏事(4)吃苦能培养人的坚强意志
七、1.王愿坚 短篇小说 红军长征过草地 2.杨光声音太大,周副主席听见了,会影响休息和心情;杨光不了解事情的真相,瞎嚷嚷。3.惊住 惶惑 不知如何是好 4.做战斗动员 跟战士交谈 5.说明周副主席病倒完全出乎杨光的意料,表现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无限崇敬和怜惜之情。自己非常敬爱的首长病倒了,赶去卫生部救治,而自己却拦住了他的担架,他为自己不近人情、不可理喻的举动感到很不安。6.略
八、1.富翁撒钱,允诺帮捡者 众人捡钱 三人各得十万 2.敢冒风险,善抓机遇,勇于仿效,富有创意 3.略 4.略
九、1.沁出 血珠极其细小 2.我很渴,我需要水 3.女主人惊奇于我的水量,笑了4.(1)“我”发现一口井(2)“我”喝了井水,感到异常甘甜(3) “我”将水带回农场,却喝不出甜味(4)“我”再次喝同样的水,仍感苦涩(5)男主人深知其中原因5.任何东西,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是最美的,最可贵的。草
使用时间:2011-9-7 学生姓名: 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
1、抓切点理读课文内容及小说结构特点。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4、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重点:
1、抓切点理读课文内容及小说结构特点。
2、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学法指导:
1、自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解决除课本注释之外的生字词,为理解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通过朗读,分析、思考、讨论、交流,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
【开阔视野】查资料,了解王愿坚及“草地”相关知识。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知识积累】
1.生字以及容易误读的字:
①灼zhuó 烧、炙。 ②拽zhuài 拉,拖,牵引。 ③蔫niān 植物因失水分而萎缩。
2.辨析形似字:
〖1〗 ①跨 kuà 跨越 ②垮 kuǎ 垮台 ③挎 kuà 挎包 ④胯 kuà 胯下之辱
〖2〗 ①燎 liáo 燎原之势 ②獠 liáo 獠牙 ③撩 liáo 撩拨
④缭 liáo 眼花缭乱 ⑤潦liáo 书写潦草 ⑥僚 liáo幕僚
⑦瞭 liào 瞭望
〖3〗 ①湍 tuān 湍急 ②喘 chuǎn 喘气 ③揣 chuǎi揣摩
④踹 chuài 踹一脚 ⑤端 duān 端正
3.词语解释补遗:
①端详:仔细地看。 ②切勿:务必不要。
③花天酒地:形容沉湎在酒色之中。
④宽慰:宽解安慰。本文是“放心、舒畅”之意。
⑤默不作声:保持沉默,不说话,也不出声。
⑥飒飒:形容风声。 ⑦抽噎:抽搭。
5.辨析近义词:
①宽慰──安慰
“宽慰”,宽解安慰。“安慰”,使心情安适。
②焦灼──焦急
“焦灼”,非常着急。“焦急”,着急。前者程度更深。
6.文学常识:
小说,是与诗歌、散文、戏剧等并列的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环境描写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小说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个部分。有的小说的故事情节还包括序幕和尾声。
【初读感知】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你有何感受?
【我的疑问】写下你预习后的问题和感受吧。
第 一 课 时
课堂学习·研讨
【学习导言】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学习目标展示】1、抓切点理读课文内容及小说结构特点。
2、析题记,悟主旨。
【预习反馈】
【抓切点理读课文】
1.抓切点理故事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它都有数个切点,抓住这一切点,我们就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把全文的内容带出来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尝试找一个切点,沿着它理读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理内容
(1)草:躺在草地→回忆砍草→吃野草中毒→持野草求救→周副主席尝草→命令勿食有毒野草→感谢野草→记住这些野草(吃的是草,流的是血)
(2)救人:杨光为救人昏倒草地→救人心切与医生争执→医生需救周副主席→副主席为救众人尝野草→杨光携草传达救人命令
(3)变化:A.杨光:摸黑冲、爬、昏→踉踉跄跄走上山包→横倒身躯滚→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是足能够走出草地(乏力→虚弱→沮丧→自信→信心十足)
B.周副主席:开了一夜会,又发高烧,昏迷→缓慢欠起身→疾病折磨变化大→从昏迷中醒来→他倚在卫生员肩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周副主席严肃地点点头→那浓浓的胡须绽开了,宽慰地笑了(昏迷→衰弱→坚定→宽怀)
(4)对草的认识:不识草(误食)→怨恨草→辩识草→感谢草→吃草吃强大→充分认识了草
2.抓故事,理结构
通过刚刚的解读,同学们对文章的内容已经了解非常透彻了,让我们尝试以“开端、发展、高潮、结构”为解读本文结构的标准,文章自然地分成四个板块,分别为其命名(以四字语为好,抓住“草”更好)
开端:误食毒草 发展:持草求救
高潮:尝草辨识 结局:议草救人
【读题记解读主旨】
刚刚说过,本文结构井然,板块清晰,其实还有一个板块我们没有去看,那就是文题下的一段话,我们且称之为“题记”。
1.朗读题记
2.解读作用
(1)藏族同志为何在此建糖厂?
这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是他们以吃草的苦,换来了今天我们生活的甜。
(2)“最甜”的内涵是什么?
①糖甜
②我们要继续革命传统(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甜美的生活。
3.解读主旨
由此可见,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歌咏周副主席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沉重冷静、指挥若定的精神风范,赞美红军战士吃苦耐劳、正面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表达作者对前辈的崇高敬意!
小结: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 二 课 时
【学习过程】
课堂学习·研讨
【学习导言】
【学习目标展示】1、读课文。揣摩人物形象特征。
2、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把握人物情感。
【揣摩妙点品人物】
问题创设:文章是从哪个几个方面来表现什么人物形象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1、跳读课文,圈点勾画:
①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②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1、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通过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2、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周副主席的伟大人格。
3、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教师点拨: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4、师生共同小结:从情节入手,剖析小说的人物,可以感受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再读课文,体验情感】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拓展延伸·巩固
【思维碰撞】
文章处处寄寓作者的是非感情,从作者的饱满感情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红军直面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及战胜一切的勇气。
再浏览全文,探究红军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又怎么会具备这些优秀精神?
探究结果:
1、领导指挥若定,方针明确,教育有方。
2、红军团结一致,意志坚定。
3、在实践中成长。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王愿坚的作品。 (共22张PPT)

王愿坚

1、抓切点理读课文内容及小说结构特点。
2、析题记,悟主旨。
记住这些野草(吃的是草,流的是血)
躺在草地
回忆砍草


吃野草中毒

持野草求救

周副主席尝草

命令勿食有毒野草

感谢野草

杨光携草传达救人命令
杨光为救人昏倒草地

救人心切与医生争执

医生需救周副主席

副主席为救众人尝野草

→信心十足
杨光:
摸黑冲、爬、昏
→踉踉跄跄走上山包
→横倒身躯滚
→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是足能够走出草地
乏力
→虚弱
→沮丧
→沮丧
→自信
(昏迷→衰弱→坚定→宽怀)
周副主席:
开了一夜会,又发高烧,昏迷
→缓慢欠起身
→疾病折磨变化大
→从昏迷中醒来
→他倚在卫生员肩头
→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周副主席严肃地点点头
→那浓浓的胡须绽开了,宽慰地笑了
→充分认识了草
不识草(误食)
→怨恨草
→辩识草
→感谢草
→吃草吃强大
结局:议草救人
开端:误食毒草
发展:持草求救
高潮:尝草辨识
藏族同志为何在此建糖厂?
这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是他们以吃草的苦,换来了今天我们生活的甜。
“最甜”的内涵是什么?
①糖甜
②我们要继续革命传统(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甜美的生活。
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歌咏周副主席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沉重冷静、指挥若定的精神风范,赞美红军战士吃苦耐劳、正面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表达作者对前辈的崇高敬意!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1、读课文。揣摩人物形象特征。
2、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把握人物情感。
文章是从哪个几个方面来表现什么人物形象的?
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②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①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红军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又怎么会具备这些优秀精神?
1、领导指挥若定,方针明确,教育有方。
2、红军团结一致,意志坚定。
3、在实践中成长。
课外阅读王愿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