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眷恋着祖国》

文档属性

名称 《始终眷恋着祖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01 10:04:26

文档简介

始终眷恋着祖国
创新提问—练思维
问题范例
1、阅读课文,说说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
2、钱学森在回祖国之前遇到了哪些阻力?是什么让他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呢?
3、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你觉得学习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
轻松入门—练基础
课后练习—轻松入门
一、填空题
1、本文是一篇______(体裁),课文以_______________为明线,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暗线,表现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2、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眷恋( ) 募集( ) 萌发( )
恐吓( ) 逮捕( ) 卓越( )
4、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5、下列各选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离开故乡已经三十多年了,故乡的一切让他魂牵梦萦,能回故乡看看成了他唯一的梦想。
B、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C、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D、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B、在滴水成冰的冬季,筑路大军冒着料峭的北风在工地上紧张地劳动着。
C、今年,我们学校20多个教职工的子女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以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并按要求回答7—10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饯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950年8月,钱学森预购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
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移民局不准他离开美国,并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还搜查并扣压了他的全部科学书籍和笔记本,诬蔑他企图运送机密科学文件回国。
7、这是一篇人物通讯的节选,用一句话概括选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对钱学森要回国时的震惊反应说明什么 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国出于什么动机 采取了怎样的卑劣手段 哪些词语可以表明 请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课文,你能发现钱学森有哪些令人敬佩的品质 请作简要评析。
材料一 贫弱的祖国,沦为常被耻笑的对象。当一位美国学生嘲笑中国人只会抽鸦片、裹小脚,愚昧无知时,钱学森热血奔涌,噌地站起,对正在哈哈大笑的美国同学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到学期末看谁的成绩好 ”
材料二 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出席开幕式、剪彩仪式,不兼任任何顾问、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钱学森推辞了一切应酬,只为能静下心来,抓紧每一分钟,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专心工作。这是他的乐趣,也是他毕生的追求。
材料三 从一万多页科研笔记中选取的这些手稿,一串串英文清秀流畅,一个个数学公式推导工整严密,一幅幅图表规范整洁,即使小小的等号,也标准得如同直尺画的一样。为解决薄壳变形的难题,钱学森研究的手稿长达800多页。到500多页时,他写上“不满意!!!”。问题解决后,他在装手稿的信封上用红笔注上“最后定稿”,接着又加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6题。
剪不断的乡愁
琼瑶
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
这消息像一般温泉,乍然间从我心灵深处涌现,然后窜升到我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
“39年!39年有多少月 多少天 39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 ”
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我太兴奋了,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手续,回来说:“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
一时间,我们两个都弄不清“三等亲”包括哪些人,以及我们是否有这项“资格”。激动中,我冲口而出:“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算是几等亲 我们要探的亲,不只是‘人’呀!”
不过,我毕竟不需担忧,因为我和鑫涛分别都有舅舅姨妈在大陆,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办好了探亲手续。拿到手续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时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只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鑫涛见我如此兴奋,忍不住提醒我说:
“听说大陆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亲人,经过39年的隔阂,可能已经相见不相识,这些,你都考虑过吗 ”
考虑 我实在没有认真去考虑过。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而且,当行期越来越近,我的乡愁就越来越深。我总认为,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不过,有的人来得强烈,有的人比较淡然。我,大概生来就属于感情强烈的一型。连我的“乡愁”,也比别人多几分!
计划回大陆行程时,鑫涛问我:“你要去哪些地方啊 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乡湖南 ”
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童年,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是个颠沛流离的时代,童年的足迹,曾跋涉过大陆许多的省份。如今,再整理我这份千头万绪的乡愁时,竟不知那愁绪的顶端究竟在何处 是湖南 是四川 是长江 是黄河 是丝绸之路,还是故宫北海 沉吟中,这才明白,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
“可是,你没时间走遍大陆整片的土地啊!”鑫涛说,“我们排来排去,只能去40天!”
将近40年的乡愁,却要用40天来弥补。可能吗 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放弃许多地方。湖南,湖南的亲人多已离散,家园中可能面目全非。不知怎的,我最怕面对的,竟是故乡湖南,这才了解古人“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当我把这感觉告诉鑫涛时,他脱口而出地说:
“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
于是,我们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北京,那儿是我父母相识相恋和结婚的地方,那儿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及去世的地方,那儿,是我历史课本上一再重复的地方,那儿,也是我在小说中、故事中所熟读的地方!那儿有“故都春游”,有“京华烟云”!还有我……
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
11、阅读全文,说说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反复强调:“39年”“将近40年”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琼瑶夫妇为何把行程首站定在北京 根据文中所述,概述其原因(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声而又最确切的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浪线画出。
15、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所写的几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最后说,“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请你想象一下作者到北京后下飞机时的心理活动。要求:想象丰富,且合情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17、上课铃声响了,某位同学还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之后,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到座位上,此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窜,老师批评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连打了上课铃,依旧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教室里爆发出大声哄笑。
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
①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你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提升—练能力
1、每一个会徽的后面都讲述着一个故事。当你翻开这本画册,拥有悠久历史、光荣现在和灿烂未来的中国北京,正在把你拥抱。在这个故事里充溢着中国北京的盛情和期盼;在这个会徽中记载着中国北京向世界做出的承诺。这就是“舞动的北京”。这就是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
左边是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印的剩余为红色),请你做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描述该会徽所表达的含义(指出其中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划波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终眷恋着祖国
【练基础—答案】
1、【答案】人物通讯,时间的先后顺序,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2、【答案】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3、【答案】juàn,mù,méng,hè,dài,zhuō
4、【答案】①更突出了钱学森高尚的爱国情操。②表现钱学森夫妇回国心情的热切和执著。③体现了周总理和党中央对钱学森回国一事的高度重视。
【详解】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方法有:一是结合文章中心,二是依据人物性格特征,三是联系时代背景……
5、【答案】A
【详解】“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而此句中是用来形容古人中学习的楷模多,故用错对象。“处心积虑”意为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用于物。
6、【答案】D
【详解】A句主语残缺,可去掉“对于”。B句中“滴水成冰”与“料峭”矛盾 。C句中“20多个教职工的子女”有歧义。
7、【答案】钱学森决意回国、美国政府百般阻挠。
8、【答案】说明钱学森的价值极高,科学成就巨大。侧面描写
9、【答案】美国政府害怕新中国拥有先进的科学。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搜查扣押全部科学书籍和笔记本。恐吓、诬蔑
10、【答案】钱学森有爱国、自信、专注、勤奋、严谨等令人敬佩的品质。
11、【答案】乡愁或剪不断的乡愁
12、【答案】突出乡愁之多、之久、之深
13、【答案】(因为)“我”和“我”的亲人都与北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连
14、【答案】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
15、【答案】①得知“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②办妥探亲手续③计划去大陆的行程
16、【答案】参考要点:北京并不是传说的那个样子,有喜出望外之情;北京,终于见到了您,有如愿以偿之感;北京不愧是世界大都市,有自豪感;即将可以去寻访久别的亲人和遗址旧迹的急切之情等。
17、【答案】①批评那位同学松懈拖沓,上课了不按时进教室。②略(所说的话要亲切平和,讲清事理,避免讽刺挖苦。)
【练能力—答案】
1、【答案】(1)略(2)①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诚信的一种表现形式,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是北京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②选用中国传统喜庆颜色——红色,具有代表国家、代表喜庆、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③中国北京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传递出奥林匹克的理念和精神。(答出其中的一个即可)
【详解】(1)概括画面内容要抓住会徽特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的印章;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现代“京”字;奥运会举办的时间与地点:“2008”“北京”;象征五大洲的奥运环。(2)会徽设计者将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相结合,揣摩会徽的含义需考虑设计者的这一设计理念。
2、【答案】示例: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详解】仿句能说出事物特点,句式相近即可。八、始终眷恋着祖国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钱学森的主要事迹,了解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2、能理解钱学森归国的艰难,揣摩他在归国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3、能品味文章朴实却包含感情的语言,能说一点自己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在记叙中渗透作者的感情。
2、材料的选择和安排。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钱学森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今天这堂课,让我们再一起看看钱学森是如何冲破重重障碍,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
板书:八、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
(二)设计人物小档案
1、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文章有关内容,为钱学森设计一份个人小档案。
设计好小档案以后,请你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来写。
2、学生读书,收集有关信息,设计小档案。
3、小组交流,补充完善档案资料。
4、大组展示,学生评价。(可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档案,师生评点完善表格内容)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
班级: 姓名:
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文章有关内容,为钱学森设计一份个人小档案。
设计好小档案以后,请你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来写。
钱学森个人小档案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求学和归国经历 取得成就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
班级: 姓名:
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文章有关内容,为钱学森设计一份个人小档案。
设计好小档案以后,请你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来写。
钱学森个人小档案
姓名 钱学森 性别 男 年龄 96 籍贯 上海
求学和归国经历 取得成就
1911年出生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读书1935年留学美国1943年进美国火箭技术研究室1947年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教授1949年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49年萌生归国念头1950年下决心回国,在美国受麦卡锡迫害被关押15天1955年回到祖国 1、著有《高速空气动力学》2、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3、现代航空科学和火箭技术的先驱4、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5.教师总结:
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实在太多了,可是作者却围绕钱学森学冲破阻碍,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主题来选择材料,这样既使文章内容集中,又展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不凡的风采。
(三)拟写欢迎标语
1、通过刚才我们设计的小档案,我们对钱学森的人生经历又有了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现在,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来了,假如你到现场欢迎他,需要打出一条欢迎标语,你会设计怎样的一条标语呢?请根据文章有关信息,针对当时的场景以及你的身份,拟写一条欢迎标语,字数不超过20字。
答:
2、班级交流,师生评点。(可让学生上黑板板书答案,或用实物投影展示,组织评点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修改。)
(四)模拟记者会
钱学森在美国成就大、生活好、待遇高,可他为了报效祖国,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了。现在,我们准备组织一场模拟记者采访,先由小组讨论,确定谁扮演钱学森,谁扮演记者,然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根据角色需要,收集必要的信息,准备提问的内容和回答记者的内容。
1、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分配角色。
2、学生自读课文,收集有关信息,可以适当写一些书面材料。
3、组织记者模拟采访。
4、师生评点。(主要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否准确,回答问题是否得体流畅,记者提问要紧扣钱学森如何冲破重重障碍,毅然回国的内容展开,以表现和突出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和品质。)
5、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模拟采访,真实再现了钱学森的风采,让我们从钱学森身上又一次感受到了科家学对祖国的一往情深。
(五)书写心声
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替钱学森写好这封信,要求:想象合理,符合人物的身份,语言简明,最好运用以下几个成语——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
答:
(学生读书思考写作。同桌交流,学生代表发言。师生评点。)
(根据要求点评,尽量肯定学生的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伴随着科学家钱学森的归国脚步,体验了他20多年的求学经历,以及创业的辉煌、归国的艰难和终于回到祖国的无比喜悦,俗话说“叶落归根”,祖国就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他的儿女子孙,不管身在何处,都会对她魂牵梦萦。让我们也在心里种下这颗种子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会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来报效我们的祖国的。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
班级: 姓名:
1、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文章有关内容,为钱学森设计一份个人小档案。
设计好小档案以后,请你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来写。
钱学森个人小档案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求学和归国经历 取得成就
2、通过刚才我们设计的小档案,我们对钱学森的人生经历又有了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现在,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来了,假如你到现场欢迎他,需要打出一条欢迎标语,你会设计怎样的一条标语呢?请根据文章有关信息,针对当时的场景以及你的身份,拟写一条欢迎标语,字数不超过20字。
答:
3、书写心声
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替钱学森写好这封信。
(要求:想象合理,符合人物的身份,语言简明,最好运用以下几个成语
——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
答:
八 始终眷恋着祖国 (刘敬智)
juàn gēng péi kuǎn bài bó
眷 恋 庚 子 赔 款 深 造 拜 读 门 下 博 士
lán shèn áo
摇 篮 得意门生 慎 重 课 题 专栏作家 遨 游
jiàn zhuó yá
第一流 推 荐 肩 负 权 威 卓 越 丰 厚 生 涯
dàn méng bì hè
诞 生 萌 发 大为震惊 宁 肯 枪 毙 恐 吓
wū miè dài jū mù shì
诬 蔑 触 怒 逮 捕 拘 留 募 集 保 释 营 救
dǎo xiàng jìn qiān
监 视 捣 乱 与世隔绝 变相 软禁 签 订 饱受折磨
据理力争 无言以对 匆 忙
【资料宝藏】
1.背景资料
钱学森:忠诚的人民科学家
钱学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一生获得无数荣誉,但他最看重的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召开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为他颁奖。但钱学森在讲话中却说:“今天我不是很激动,”他说,“就在今年,我看了王任重同志写的《史来贺传》的序。在这个序里他说中央组织部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个人作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心情激动极了,我现在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了,而且与劳动人民中最先进的分子连在一起了。”
  钱学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说:“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在创建力学所期间,他按照技术科学的思想,主持建立了各个专业学科组,并积极倡导学术民主,在科学研究面前不论资历深浅,彼此平等。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了近代力学系,并兼任系主任。在给学生讲课时,他发现许多工农子弟因为经济困难,买不起计算尺等学习用具,就把自己刚出版的中文版《工程控制论》一书的稿酬,毫不迟疑地捐给系里,资助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具。
  作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技术领导者,他不仅担负着技术抓总的重任,而且经常身临一线进行具体指导。在进行“两弹结合”的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期间,为了确保人民的安全万无一失,他竭尽心力。导弹上的元器件成千上万,任何一个零件出现故障,都可能影响导弹的安全和可靠。他就以表格的方式,把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来,详细到晶体管、电位器、电容器、开关插座、螺钉螺帽等。这对需要思考诸多大事的技术统帅来说,是何其可贵。
  许多了解钱学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的人都说,他是大科学家,但心里始终装着人民。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这时也是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的时期。为了保证科技专家的正常工作,党和国家想尽办法给以照顾。聂荣臻元帅特意送去一些猪肉,交待给钱学森补充营养。有一天,炊事员看见钱学森太劳累,就为他做了一碗红烧肉。平时和颜悦色的钱学森,一下子把脸沉了下来,批评工作人员道:“你们知道不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现在全国人民都生活困难,连毛主席、周总理都不吃肉了,你们居然给我做红烧肉,党性到哪里去了!”不仅如此,钱学森又把自己刚出版的两部科学巨著的稿费作为党费上交。他说,我要和全国人民共度难关。
  在领导国防科技工作期间,钱学森经常深入地处沙漠戈壁的试验基地。那里自然条件的恶劣,人民生活的艰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退出领导岗位后,他还牵挂着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思索着如何用科学改变那里的环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思想。他说:“我国沙漠和戈壁大约16亿亩,和农田面积一样大。沙漠戈壁并不是什么也不长。”“沙漠和戈壁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这可以说是又一项‘尖端技术’!”他还把自己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100万港元,捐给了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会。
  钱学森现已94岁高龄,依然关心着国家的长远发展,思考着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今年3月29日,他在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里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作了一次长谈。他说:“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他从美国的大学教育谈到他的老师冯·卡门的教育方法,从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体会谈到中国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谈到我国今后的长远发展。他寓意深长地说:我们一定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我今年已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这就是钱学森———一位人民科学家的忠诚。
2.有关资料
有感于钱学森的“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
12月11日是我国物理学泰斗钱学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94岁华诞,今年也恰逢他归国50周年。连日来,科学界的老朋友纷纷为其开学术研讨会庆祝生日,而这也是他每年庆祝生日的独特方式(12月11日《法制晚报》)。
一个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过生日的方式竟如此独特、如此简单,而且还将学术研讨涵盖其中,这恐怕是令大多数人所没有想象到的,从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这位大科学家的简朴、和谐,而且能够感受到这位物理学泰斗的至高境界和不懈追求。据报道,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955年回国,在美国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闻,他回国时还有不少的插曲,其中一条就是曾被美国军界高官誉为其价值可抵上10个师。钱老在美国生活虽然近20年,但始终保持着中国国籍,他甚至没有在养老金的帐户里存入1美元,因为他说过: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
或许正是因为有了“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的坚定信念,才使得钱老把大半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自己的祖国。50年来,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呕心沥血,成为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钱学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渊博的知识、超高的学问、泰斗的地位无可挑剔,他的境界、他的贡献、他的信念也由衷地令人钦佩。尤其是他那——“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的坚定信念,更是我们当代人应当为之追求的永恒信念。
对于钱学森的伟大贡献,笔者已经无法用言语和文字表达,笔者只想就其——“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的信念发表一些感慨。“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虽然仅仅是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但却包含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热爱祖国、视祖国为家的浓浓深意,体现了为做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感到荣光的崇高境界。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更多的人走出了国门,有的人学成归国,致力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并卓有建树。当然也有的人贪图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滞留国外;还有的人则把国外看作是“天堂”,纷纷将子女送出国外留学、定居,甚至将自己的财产悄悄转移到国外。如此等等。虽然,出国留学人员各自的境界不同,目的不一,我们不指望所有的人都拥有钱学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这样的信念和境界,众多留洋的人其才华也无法与钱学森相比,但是笔者还是期望,更多的留学人员能够拥有“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的信念,像钱学森那样用行动诠释对祖国的忠诚。
当然,笔者也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营造一个“中国才是我的家”的浓郁氛围,让更多学有成就的人才归来,报效祖国,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因为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国际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涌现出更多钱学森式的科技精英,涌现出更多的享誉海内外的大科学家。(共20张PPT)
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钱学森
钱学森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系统工程专家,系统科学思想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又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在导师T.von卡门的指导下深造。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194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回国。
1929年到1934年,钱学森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读书,这是1934年的毕业照
刘敬智
始终眷恋着祖国
预习课文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眷恋( ) 诞生( ) 萌发( )
诬蔑( ) 募集( ) 签定( )
感知课文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用几个四字词语归纳文章内容,找出文章叙事线索。
课文内容
理清思路,体会本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分析结构
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以时间先后为序 明线
眷恋祖国的深情 暗线
选材精当,详略得当。
始终
品读课文
我认为文章中的 扣住了“眷恋”,很有深意,请听我的分析:
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语句示例
  同学们,今天我们 走近伟人,感受到了他的学识和智慧,他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临近结束的时候,你能用自己的方式对他做出一个评价吗?或者是一句颁奖辞,或者是一幅对联,或者是……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中国什么时候能培养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的创新型杰出人才???”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你知道哪些,介绍给同学。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
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麽漫长。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芳香。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飘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抹去创痕。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啊......
课外继续搜集有关爱国主义的诗文和故事,以“如果我出国留学了”为题完成一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在班级交流。
延伸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