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01 10:5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授课人:王钦锋
检查预习



.
销声匿迹:
载途
连翘
翩然:
衰草连天
孕育:
周而复始:
zài
qiáo
shuāi

yùn
piān

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动作轻快的样子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只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一次又一次的循环。
簌簌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朗读课文,思考:
1、什么叫物候以及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跳读课文,合作探究(重点选读7—10段)
思考: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在说明四个决定因素中,运用了哪些恰当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赏析并做好批注
品读课文,语言赏析(品读1—3段)
示例: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学以致用 有效训练
联系学过的物候知识,指出下列诗歌中哪句表现了物候现象?
(一)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惠崇《春江晚景》
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自然告诉我们很多很多,
我们要倾听自然的声音。
谢谢各位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