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九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必修第九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0-15 20:5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人美版 高中美术鉴赏 第9课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700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
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
本课仅从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撷取部分作品,供同学们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
前 言
早期独幅帛画
敦煌莫高窟壁画
人物画
山水画
目 录
花鸟画
早期独幅帛画
《龙凤仕女图》是随墓而葬的铭旌。画上人物是墓主肖像,画中随伴墓主的尚有吉祥图腾之物。所绘墓主是位挽髻贵妇,她长袍细腰,垂地而盘的长衣前后张开。妇人侧身而立,上身略微前倾,双手合掌颇具虔诚之态。在仕女头顶左上方,一只矫健振翅的凤鸟,双脚前屈后伸,大有意欲腾空之势,凤鸟形象几乎占据了画面重要的视觉位置。凤的前端,一龙扶摇直上,却不如凤的姿态显耀,大概这是关于凤龙与阴阳象征的意义。有一种看法把两物比为夔凤之争,夔败阵而逃,故而形象细小,缩到一旁显出弱势。全图表示着祈神引导、使墓主灵魂升天这一主题。此画以线为造形手段,服装衬以卷曲云纹,袖口用斜线装饰,领口、腰部、后身及衣脚皆以墨色块面处理。毛笔用线生涩不畅,粗细不一。形态古拙而简劲,体现了中国早期绘画的特征。 
龙凤仕女图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纵31.2cm、横23.2cm。
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当数帛画,而其中最令人动魄惊心的便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T字形“非衣”,系驮侯利仓之妻盖棺的吉祥物。
天界有扶桑树、九个太阳、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长寿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辉,令人神往;天门有司命守卫。气界为驮侯妻缓行升天,吏前婢后,迎护隆重。人间双龙穿璧,象征幸福吉祥;家属聚集祭祀,祈求死者灵魂早归仙境。最底部合欢鳌背上大力神,双手、托着大地,孔武有力。全图内容丰富,想象瑰丽。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帛画
敦煌莫高窟壁画
石窟壁画有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点击添加标题
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装饰,也有桌围、冠服和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主要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
装饰图案画
人物画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晋朝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司马炎是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祖父。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279年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太康元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逐渐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晋武帝司马炎
作品所绘琉璃堂人物故事,据考即唐玄宗时著名诗人王昌龄任江宁县丞期间,在县衙旁琉璃堂与朋友宴集的故实。《文苑图》绘四位文士围绕松树思索诗句,有倚垒石持笔觅句者,有靠松干构思者,有两人并坐展卷推敲改诗者,情态各异,形神俱备。
文苑图
五代·周文矩《文苑图》
这是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而画的。李唐所画的《采薇图》,即着力刻画了古代这两个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
采薇图
李唐 《采薇图》
图中写宫妓正劝酒作乐,青衣女子似手拿酒盏,正让绿衣女子斟酒,而红衣女子已不胜酒力,正摆手欲止,却被青衣女子挡住。劝、止之间的神态举止被刻画的生动传神。背后无衬景。人物衣饰线条流畅,设色浓艳。服饰上的花纹刻画得十分精细;人物面部用传统的“三白法”表现,晕染细腻,生动传神。表露出宫廷富贵的生活气息。作者借此图披露孟蜀后主的糜烂生活,有讽喻之意。
孟蜀宫妓图
山水画
湖面宽阔无波,江上岗峦遥接还空。气象萧索清旷。六株树为松、柏、樟、楠、槐、榆,有其象徵意义。黄公望题诗中指谓:“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山岗坡石的画法从董源脱出,而参以方折之笔,柔中寓刚。
树木用笔简洁疏放,似不经意而骨力内含。故王铎题语中评道:“画之简者,其神骨韵气则不薄。
六君子图
此图描写山斋数楹,葱树掩映,一人于堂中抚琴,二鹤在琴声中闲步。远山一带,巨壑空茫。建筑用笔粗浑,轻刻画,重意境,形象概括,细部脱略简化而不失准确真实。整幅画面清新明净的情境赋予作为绘画主体的建筑含蓄而富于想象的空间依托,使之具有了诗一般和谐浑融的意境。
此图画巨石、绿树环抱雅斋,朱梁绿柱的厅堂中,一白衣秀士端坐操琴,童子侍立一旁,平台上双鹤闻乐起舞,山间回荡着袅袅琴声,画面充满了文雅幽清的气息。
宋扇面画深堂琴趣图
作品主要运用泼墨法和破墨法,依仗水墨的晕染来塑造形象,很少用线勾勒,浓淡、虚实的墨色使景致时隐时显,忽明忽晦,迷蒙又富有变化,故时人谓他“善画无根树,能描朦胧云。”笔法,以大笔触的遒劲笔法来泼染水墨,墨随笔走,多有纵点、横点、落茄点和不规则的破笔点,亦见连勾带擦的线条。笔墨结合,使云山兼具滋润和沉郁的特色。
点击添加标题
花鸟画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墨葡萄图轴
徐渭《墨葡萄图》
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行。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加以双勾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锦鸡、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滞,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画上有赵佶瘦金书题诗一首,并有落款。
芙蓉锦鸡图
《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荆棘丛兰图
清 郑燮 纸本墨笔 纵31.5厘米 横508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