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七年级美术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课件(2课时3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七年级美术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课件(2课时34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0-15 22:2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教学目标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了解风景画的透视规律。
我们先来观察一些图片:
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正如刚才我们看到图片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等大的物体,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正常的,是透视现象。
我们生活中的物体都存在透视现象。我们在绘画时只有将这种现象准确的再现在我们的画纸上才能将物体画出立体的感觉。因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有关透视的一些问题。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有很多种,我们今天要接触到的是平行透视现象。
提问:
从刚才看到的图片中发现了什么现象呢?
透 视 学
透视学:
在平面或曲面上再现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和与此相关的科学研究。
在画面上具体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想一想:生活中的实例你能想到哪些?
视平线
视中线
心点
左消失点
成角透视
视平线
右消失点
1、透视学:在平面或曲面上再现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和与此相关的科学研究。
2、视平线:就是画面上假设的一条横线,她是通过心点所做的一条水平线,因与眼睛的视线等高,所以称为视平线。
3、平行透视:凡平行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面与画面成90度角,以此角度画的透视称为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透视原理 透视的基本术语
复习上节课知识
活动一
1.利用所学透视画一正方体,注意各个面、各条棱的比例关系。
2.找几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小组间相互检查一下,并试着修正一下。
教学目标
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并感受不同的构图形式给人的不同感受
1、透视学:在平面或曲面上再现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和与此相关的科学研究。
2、视平线:就是画面上假设的一条横线,她是通过心点所做的一条水平线,因与眼睛的视线等高,所以称为视平线。
3、平行透视:凡平行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面与画面成90度角,以此角度画的透视称为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透视原理 透视的基本术语
复习上节课知识
构图的含义
构图: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中,安排和处理物象好位置和关系,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的预想形象与审美效果。
荷兰霍贝玛的《村道》,属平行透视图,观者正对小道,在隐约的直角线限定下,道路迅速由宽变窄,两边的树木由高变矮,由疏变密,向心点延伸集中,从而将观者视线顺引到深处,产生画面的深度距离感。这种方法适合表现长廊、隧道、公路、铁道等。
名作中透视的应用
平行透视
意大利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画面属于典型的平行透视关系,心点就在画幅中心基督所在的位置上,屋顶、两侧墙的窗框所形成的一组直角线直指心点,诱导集中视线,突出了中心人物。餐桌长长的水平线横贯左右,既形成了一种稳静的气氛,又起到了截止视线下物的作用。加上基督的冷静、庄重、威严的形象刻划,十二个门徒三人一组顺桌排开、分列两旁的对称构图,形成了一种静与动的对比、制约。同时餐桌对着观者,采取了全开放的艺术处理方法,可使观者得到身临其境,入座就餐,参与这场活动的机会。
使观者的视线集中于耶稣
平行透视
意大利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虽属中景构图,中心人物不大,但由于采取了平行透视构图方法,对称的、高大的建筑直角边线直指画幅中心,因此牵引掌握了视线,使主要形象得到突出。同进,一道道拱门造成了很深的透视感。
透视基本规律
1.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高远低
2.凡是相互平行又向远延伸的直线会消失到一点。(变线)
3.相互平行但不向远延伸的直线不管有多少条都不会相交。(原线)
立方体平行透视
活动二
1.根据透视规律临摹一下《村道》,注意各棵树中的间距、比例等。
2.变换一下画面的横、竖构图,感受一下不同构图给人的不同感受。
课后小结:
同学们,平行透视的作图法是在理解了平行透视的特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只有理解了平行透视的特点后我们在作图时才不会死记硬背作图的步骤,而是能灵活地运用平行透视作图法来完成生活所有平行透视的物品的绘画,才能真正掌握平行透视的作图方法,做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