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百姓艰难生活
一、秦的暴政
学习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0-51“秦的暴政”
的内容,归纳概括出暴政的体现?
(1)沉重的赋税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残酷
(4)秦二世更加残暴
(三分之二)
北击匈奴、修长城30万
南戍五岭、开灵渠
50万
建阿房宫、
骊山墓70万
修驰道、运粮饷
200万
其他
100万
当时秦帝国总人口大约2000万
神秘的骊山墓
宏大的阿房宫
雄伟的秦长城
庞大的兵马俑群
猜猜这是什么故事
情景1
(秦朝刑罚严酷)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束颈的铁钳
铁桎(zhì
脚镣)
秦朝刑具(陕西临潼出土)
死刑
族、车裂、腰斩、定杀、烹、枭首、磔
肉刑
劓、刖、黥、挖眼、膑
情景2
焚书
坑儒
危害:摧残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教育发展,激化了秦朝知识分子与政府的矛盾。
指鹿为马,汉语成语,该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指鹿为马
秦二世的昏庸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
(1)直接原因:
遇雨误期
假如陈胜、吴广发动起义之前不遇上大雨,按期到达了渔阳,像这样的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
(2)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二、陈胜、吴广起义
2、过程
(1)时间地点:
(2)领导人:
(3)政权:
3、意义: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吴广
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前207年,刘邦率军入咸阳,秦朝灭亡。
项羽、刘邦起义
项羽起义:
刘邦起义:
秦朝灭亡
性质:农民起义战争
破釜沉舟
视频:巨鹿之战
三、楚汉之争
时间:
人物: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西楚霸王”项羽
“汉王”刘邦
项羽
刘邦
性质:争夺帝位的战争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楚国贵族后裔,勇猛过人,刚愎自用。
vs
项羽
刘邦
出生低贱,善用权术,收揽人心、人才。
视频:西楚霸王乌江自刎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