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我们是什么?
我们是人类呀!
人类是怎么来的?
人类是从猿转变而成的!
灵
魂
一
问
从猿到人的演变中,直立行走和制造
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观察两幅图片,分析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元谋人
元谋人刮削器
云南江川甘棠箐遗址(炭灰)
元谋人复原头像
分 析 上 述 图 片 能 够 说 明 什 么 ?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
已经学会用火
原始人类,元谋直立人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北京人
民國十八年在河北房山周口店發現古代猿人之完整頭骨,考古學者名之曰:「北京人」。其年代距今約五十萬年,中華民族當為其直屬後裔,其時北京人已知用火,當早於歐洲人用火三十萬年以上。
——钱穆《国史大纲》
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特征:
(1)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2)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复原图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1)概念:距今 ,以 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 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
。
(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 ,过着 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 。
约200万年—1万年
打制
元谋人
北京人
采集
群居
学会用火
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
北京人复原像
人类群居
北京猿人用火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元谋人门齿化石
北京人复原像
【思考】我国早期人类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
我国早期人类分布具有多元化特征,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地区往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新石器早中期
半坡单鱼文盆
半坡粟米遗存
大汶口猪头骨遗存
分析上述考古发现说明新石器时代的什么特征?
原始手工业的出现
开始从事原始农业
开始饲养家畜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新石器晚期
龙山文化“蛋壳陶”高柄杯
红山文化祭坛
良渚文化龙首纹玉镯
大量使用
陶器
敬天法祖、崇玉尊龙,是中华文明最鲜明的“胎记”
分析上述考古发现说明新石器时代的什么特征?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文化分布概况
根据新石器时代文化遗产分布图,说明早期文化分布特征,并将主要区域的主要文明进行归类。
特征:基本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数量多,分布广泛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
2、新石器时代
(1)概念: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
从 开始,以 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特征)
(2)文化遗存
①主要代表:
A、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 时期,典型器物是 ,以 等为主要栽培作物;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 文化,居民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B、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代表器物是黑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这些文化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 和神庙。(晚期)
②分布特点:文化遗存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奠定了 的发展基础。
距今约1万年前
打磨结合
仰韶文化
彩绘陶器
粟
河姆渡
祭坛
多元一体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原始社会之演变
陕西临潼羌寨遗址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缉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车舟、城郭、险阻之备。”
——《吕氏春秋 恃君览》
尚未出现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的状况,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3、原始社会形态的演变
(1)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 社会和 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劳动, (阶级未产生分化)。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 开始出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 。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成果共享
不平等
部落联盟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部落联盟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元谋人
北京人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阶级、国家出现
早
中
晚
早
中
晚
夏商周
奴隶社会
旧石器时代早期
山顶洞人
原始社会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已经
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
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传说
(1)三皇五帝
三皇: 燧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八卦
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五帝: 黄帝(轩辕)、颛顼(高阳)、
帝喾(ku)(高辛)、帝尧、帝舜
(2)禅让制:尧----舜-----禹
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3)万邦时代(国家雏形的产生)
2.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
禹
时间:
公元前2070年
定都:
阳城(今河南登封)
王位继承:
王位世袭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国家机构:
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统治方式:
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
(1) 夏的制度
文明成就:《夏小正》
夏的灭亡(夏桀暴虐,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
性质:奴隶制国家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二里头遗址(夏中晚期)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青铜器
司母戊鼎
盘龙纹
饕餮纹
造型雄奇,纹饰华丽,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133厘米
110厘米
重832.84千克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国家机构
“在昔殷先哲王……自成汤咸至于帝乙……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
—— 《尚书·酒诰》
内服(王畿)
直接控制
外 服
间接控制
(方国)
(部族)
三、商和西周
(一)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1、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汤) 迁都:盘庚迁殷
2、实证:甲骨文的发现+青铜器的发现
3、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
实行内外服制的国家管理结构。
4、势力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5、商的灭亡: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方国联盟具有
松散性、独立性。
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商被周取代。
(二)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经过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分封制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观察分封示意图,结合材料,概述分封的对象有哪些,并找出其中的主体
对象:
(1)同姓王族(姬姓贵族)
(2)功臣
(3)先代贵族的后代
主体:同姓王族
(1)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王室统治。(封藩屏周)
2、分封对象:同姓亲族(姬姓贵族)、功臣、古帝王后代(先代贵族)
3、等级结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诸侯的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5、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特点:a.分封主体为同姓贵族
b.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7.评价(利弊)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思 考 分 封 制 之 利 弊
利: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弊:独立性强,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 力,威胁周天子的权威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诸侯
庶民
天子
士
卿大夫
庶民
士
天子
卿大夫
诸侯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宗法制
长子
贤子
嫡长子
爸爸:传给我,我年龄最大,最成熟
爸爸:传给我,我最有才
爸爸:传给我,我是正房生的
你将如何选择?
(2)宗法制
1、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分配政治权力、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
(1)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2)大宗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5、作用:
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天子
天子
诸侯
(大宗)嫡长子继任为
(小宗)余子分封为
(大宗)嫡长子继任为
(大宗)嫡长子继任为
诸侯
卿大夫
(小宗)余子分封为
卿大夫
(小宗)余子分封为
士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3)礼乐制度
1、含义:即“周礼”,是规范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2、作用: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3、西周灭亡
(1)公元前841年,爆发“ ”,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2)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 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犬戎
国人暴动
(三)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
1、特征: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
2、表现
(2)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 ;创造了灿烂的________。
青铜器种类繁多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青铜文化
(1)农业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打制石器,学会用火;元谋人,北京人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商汤灭夏桀,盘庚迁殷,内外服制,甲骨文,青铜文明
公元前771年
距今约20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约公元前2070年
磨制石器,原始农业,饲养家畜,手工业发展;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禹传启,王位世袭,早期官制,历法成就
武王灭纣,周召共和,平王东迁,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阶级社会 夏朝时期
商朝时期
西周时期
何尊
宅兹中国:居住在天下中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