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 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Fe 56 Mn 55 Ba 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用整数或者简单分数
C.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
D.同一化学反应,反应条件不同ΔH可能相同
【答案】C
【解析】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表示室温常压下的数据,ΔH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有关,与反应过程无关,答案选C。
2.如图为反应2H2(g)+O2(g)=2H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mol?H2(g)和1mol?O2(g)能量之和小于2mol?H2O(g)的能量
B.将1mol H2和1mol O2拆开形成H2O吸收1368kJ能量
C.2mol?H2(g)和1mol?O2(g)反应生成2mol?H2O(l),共放出484kJ能量
D.2mol?H2(g)和1mol?O2(g)反应生成2mol?H2O(g),共放出484kJ能量
【答案】D
【解析】由上图可知,2mol?H2(g)和1mol?O2(g)能量之和大于2mol?H2O(g)的能量,将2mol H2和1mol O2拆开形成H2O是放热反应,放出能量,2mol?H2(g)和1mol?O2(g)反应生成2mol?H2O(g),共放出484kJ能量,故选D。
3.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组完整实验数据需要测温度三次
B.可用铜做的环形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因铜和盐酸不反应
C.烧杯间填满碎纸屑是为了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
D.在量取NaOH溶液和HCl溶液体积时均仰视,测得中和热数值将偏大
【答案】B
【解析】一组完整实验数据需要测温度三次,第一次测酸(或碱)溶液温度,第二次测碱(或酸)溶液的温度,第三次测混合溶液的温度,因铜会导热,损失热量,因此不可用铜做的环形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在量取NaOH溶液和HCl溶液体积时均仰视,量取的溶液体积增多,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温度差较大,因此测得中和热数值将偏大,综上所述,答案为B。
4.反应A+3B=4C+2D,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其平均反应速率v(X)(表示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4mol·(L·s)?1 B.v(B)=0.8mol·(L·s)?1
C.v(C)=1.2mol·(L·s)?1 D.v(D)=0.7mol·(L·s)?1
【答案】A
【解析】对于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将其转化为同种物质表示的形式。都用A表示为:A.v(A)=0.4mol·(L·s)?1;B.v(A)=v(B)=0.8/3mol·(L·s)?1;C.v(A)=v(C)=0.3mol·(L·s)?1;D.v(A)=v(D)=0.35mol·(L·s)?1;四个数值中只有A值最大,答案选A。
5.已知:①CH4(g)+2O2(g) =CO2(g)+2H2O(l) ΔH1,②2H2(g)+O2(g)=2H2O(g) ΔH2,③2H2(g)+
O2(g)=2H2O(l) ΔH3。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0.5mol,经完全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的热量为
A.-(0.4mol×ΔH1+0.05mol×ΔH3) B.-(0.4mol×ΔH1+0.05mol×ΔH2)
C.-(0.4mol×ΔH1+0.1mol×ΔH3) D.-(0.4mol×ΔH1+0.1mol×ΔH2)
【答案】A
【解析】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0.5mol,则甲烷的物质的量为,氢气的物质的量为,经完全燃烧恢复至室温,水为液体,根据①CH4(g)+2O2(g)=CO2(g)+2H2O(l) ΔH1,③2H2(g)+O2(g)=2H2O(l) ΔH3。①×0.4+③×可得放出的热量为-(0.4mol×ΔH1+0.05mol×ΔH3),故A正确。
6.反应A+B→C分两步进行:①A+B→X,②X→C,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E2表示反应X→C的反应热
B.X是反应A+B→C的催化剂
C.反应A+B→C的ΔH<0
D.加入催化剂可改变反应A+B→C的焓变
【答案】C
【解析】E2是反应X→C的逆反应的活化能,X在反应A(g)+B(g)→C(g)中先生成、后消耗,只是中间产物,依据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AB能量高于生成物C的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吸放热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催化剂的使用无关,故选:C。
7.已知4NH3+5O2=4NO+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是v(NH3)、v(O2)、v(NO)、v(H2O)(单位:mol·(L·min)?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NH3)=v(O2) B.v(O2)=v(H2O)
C.v(NH3)=v(H2O) D.v(O2)=v(NO)
【答案】D
【解析】对于同一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v(NH3)=v(O2),v(O2)=v(H2O),v(NH3)=v(H2O),v(O2)=v(NO);答案选D。
8.已知:断开或形成1mol共价键吸收或放出的能量数据如下表。
共价键 H-H C-H C≡C
能量变化/kJ·mol?1 a b c
则反应2CH4(g)=HC≡CH(g)+3H2(g)的ΔH(单位:kJ·mol?1)为
A.6b-c-3a B.c+3a-4b C.c+3a-6b D.b-c-a
【答案】D
【解析】由于化学反应的焓变=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因此ΔH =(8b-c-2b-3a)kJ/mol=(6b-c-3a)kJ/mol,答案选D。
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kJ·mol?1
B.在101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
H2O(l) ΔH=-57.3kJ·mol?1
D.500℃、30MPa下,将0.5mol N2(g)和1.5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kJ·mol?1
【答案】B
【解析】A.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H元素生成液态的水稳定,故A错误;B.在101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ΔH=-2×285.8kJ·mol?1,故B正确;C.醋酸是弱酸,电离要吸热,所以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C错误;D.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焓变是指物质完全反应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B。
10.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对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进行到1s时,
C.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s)?1
D.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B物质减少了0.6mol、C物质减小了0.8mol、A物质增加了1.2mol、D物质增加了0.4mol,所以B、C为反应物,A、D为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0.6∶0.8∶1.2∶0.4=3∶4∶6∶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6A+2D;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进行到1s时,;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不相等;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小题)
1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 ΔH1=-571.6 kJ?mol?1,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 ΔH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物质前的系数表示物质的量 B.该反应ΔH2>0
C.该反应ΔH2=+571.6kJ·mol-1 D.该反应与上述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与上述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相同条件,这两者反应条件不同,前者为点燃,后者是电解,故D错误。
12.CO、H2、C2H5OH三种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O(g)+1/2O2(g)=CO2(g) ΔH1=a?kJ/mol
②H2(g)+1/2O2(g)=H2O(g) ΔH2=b kJ/mol
③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3=c?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1<0
B.2CO(g)+4H2(g)=H2O(g)+C2H5OH(l) ΔH=(2a+4b-c) kJ/mol
C.CO2与H2合成C2H5OH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D.2H2O(l)=2H2(g)+O2(g) ΔH=-2b?kJ/mol
【答案】CD
【解析】反应①为CO的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所以焓变应该小于0,选项A正确;①×2+②×4-③得到:2CO(g)+4H2(g)=H2O(g)+C2H5OH(1) ΔH=(2a+4b-c)kJ/mol,原子利用率小于100%,B正确、C错误;反应②中水的状态为气态,而选项中方程式里水的状态为液态,无法计算焓变,选项D错误。故选CD。
13.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反应的
D.反应的
【答案】C
【解析】A.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H2,由反应可以知道,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反应③中的反应物为CO2,转化为甲醇,则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由反应④可以知道,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且气态水的能量比液态水的能量高,则反应反应的,故C错误;D.由盖斯定律可以知道,②×2+③×2+④得到,则,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C。
14.溴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Br2(g)+H2(g)2HBr(g) ΔH=-Q1?kJ·mol?1
②Br2(l)+H2(g)2HBr(g) ΔH=-Q2?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1B.1mol?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HBr(l)具有的能量
C.相同条件下,Cl2(g)+H2(g)2HCl(g) ΔH>-Q1?kJ·mol?1
D.向1mol?Br2(g)中加入1mol?H2(g)在该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Q1?kJ热量
【答案】B
【解析】A.由于溴蒸汽变成液溴的过程放热,将方程式①和②相减得到Br2(g)Br2(l) ΔH=Q2-Q1<0,则Q1>Q2,A项错误;B.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要放出热量,所以1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 HBr(l)具有的能量,B项正确;C.因为Cl2比Br2活泼,Cl-Cl键键能较大,放出的热量更多,因放出热量ΔH为负值,则Cl2与H2反应生成HCl的反应热ΔH<-Q1,C项错误;D.由于溴和氢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1mol溴和1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的溴化氢的量小于2mol,故放出的热量小于Q1 kJ,D项错误;答案选B。
15.已知:①H+(aq)+OH?(aq)=H2O(l) ΔH1=-57.3kJ·mol?1,②H2(g)+O2(g)=H2O(g) ΔH2=-241.8 kJ·mol?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含0.1mol NaOH的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1mol·L?1乙二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B.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ΔH=-114.6kJ·mol?1
C.若反应②中水为液态,则同样条件下的反应热:ΔH<ΔH2
D.1L 1mol/L醋酸和1L 1mol/L氨水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答案】BD
【解析】乙二酸是弱酸,弱酸电离时需要吸收能量,向含0.1mol NaOH的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1mol·L?1乙二酸放出热量小于57.3kJ,故A正确;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由于生成1mol水时放出热量57.3kJ,由于有硫酸钡沉淀生成,生成沉淀时继续放热,放出的热量大于114.6kJ,故B错误;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要继续放热,若反应②中水为液态,则放出的热量多余生成气态水的热量,ΔH是负值,则同样条件下的反应热:ΔH<ΔH2,故C正确;1L1mol/L醋酸的醋酸的物质的量为1L×1mol/L=1mol,1L 1mol/L氨水中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1L×1mol/L=1mol,醋酸和氨水都是弱电解质,电离时都要吸热,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D错误;答案选BD。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16.Ⅰ.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 kJ的热量.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H2O(l)=H2O(g);ΔH=+44kJ/mol,则16g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kJ。
(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重要的定量实验.取0.55moL的NaOH溶液50mL与0.25mol/L的硫酸50mL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4)从图中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改用60mL 0.25mol·L?1 H2SO4和50mL 0.55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
(6)将50mL 0.55mol/L NaOH溶液和50mL 0.25 mol/L硫酸溶液(密度都近似为1g/cm3)进行以上实验,经过多次实验测出反应前后温度差平均值为3.4℃.已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ΔH=______________kJ/mol(取小数点后一位)。
(7)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答案】(1)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0kJ·mol?1
(2)408
生成物为氮气和水,不污染空气
环形玻璃搅拌棒
不相等 相等
56.8
acd
【解析】Ⅰ.(1)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kJ的热量,1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双氧水反应时放出的热量640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0kJ·mol?1;(2)因①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0kJ·mol?1,②H2O(l)=H2O(g) ΔH=+44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得N2H4(l)+2H2O2(l)=N2(g)+4H2O(l) ΔH=?816kJ·mol?1,16g液态肼的物质的量为0.5mol,所以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408kJ;(3)上述反应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生成物为氮气和水,不污染空气;Ⅱ.(4)从图中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5)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开始时取0.55mol/L的NaOH溶液50mL与0.25mol/L的硫酸50mL发生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NaOH过量,以H2SO4为标准计算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改用60mL 0.25mol/L H2SO4溶液跟5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硫酸过量,以NaOH为标准计算,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故两次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中和热则是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与实际参加反应的酸碱用量无关,故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相等;(6)50mL 0.55mol/L NaOH溶液和50mL 0.25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n(H2O)=0.05L×0.50mo/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cm3=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ΔT=3.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Q=cmΔT=4.18J/(g·℃)×100g×3.4℃=1421.2J,即1.4212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56.8
kJ/mol;(7)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结果偏小,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必定导致部分热量散失,测定结果偏小,故a符合题意;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则NaOH的体积偏大,以NaOH为标准反应放出的热量多,使溶液温度升高的多,测定结果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c.尽量一次快速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不允许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否则会导致较多热量散失,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使反应起始时溶液的温度高,最终导致溶液平均升高的温度少,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acd。
17.金属镁是一种活泼的常见金属,用途广泛。在25℃,101kPa条件下。有关物质的能量如下表所示(X2表示任意卤素单质):
物质 Mg X2 MgF2 MgCl2 MgBr2 MgI2
能量/kJ·mol?1 0 0 -1124 -641.3 -524 -364
回答下列问题:
(1)镁与卤素单质的反应属于_______(“放热”或“吸热”)反应。
(2)镁与卤素单质反应的生成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_________。
(3)镁与液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反应F2(g)+MgCl2(s)=MgF2(s)+Cl2(g)的ΔH=_______kJ·mol?1。
【答案】(1)放热
MgI2
Br2(l)+Mg(s)=MgBr2(s) ?H=-524kJ·mol?1
-482.7
【解析】(1)由表中数据知,镁与卤素单质生成卤化镁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因此,镁与卤素单质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2)能量越低越稳定,四种卤化镁中,能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MgI2的能量最高,其热稳定性最差;(3)25℃,101kPa下,镁与液溴反应生成固体溴化镁,当生成1mol MgBr2(s)时,反应的焓变为1mol MgBr2(s)的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即1mol Mg (s)和1mol Br2(l)的总能量=-524kJ·mol?1,则热化学方程式为:Br2(l)+Mg
(s)=MgBr2(s) ?H=-524kJ·mol?1;(4)由表格数据可知,反应①F2(g)+Mg(s)=MgF2(s) ?H1=-1124
kJ·mol?1;反应②Cl2(g)+Mg(s)=MgCl2(s) ?H2=-641.3kJ·mol?1;据盖斯定律,反应①-反应②就得到反应F2(g)+MgCl2(s)=MgF2(s)+Cl2(g),则?H=?H1-?H2=-482.7kJ·mol?1。
18.(1)利用二氧化碳制得的甲醇可以制取甲胺,其反应原理为:CH3OH(g)+NH3(g)CH3NH2
(g)+H2O(g) ?H。已知该反应中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共价键 C—O H—O N—H C—N
键能/kJ·mol?1 351 463 393 293
则该反应的?H=_______________kJ·mol?1。
(2)已知在298K和101kPa条件下,有如下反应:
反应①:C(s)+O2(g)=CO2(g) ΔH1=-393.5kJ·mol?1
反应②:N2(g)+O2(g)=2NO(g) ΔH2=+180.5kJ·mol?1
若反应CO2(g)+N2(g)C(s)+NO(g)的活化能为a kJ·mol?1,则反应C(s)+2NO(g)CO2(g)+N2(g)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kJ·mol?1。
(3)一定温度下,下列措施一定能加快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的速率的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及时移去甲醇 B.改进催化剂 C.提高反应物浓度 D.增大容器压强
(4)下列是碳热还原制锰合金的三个反应
I.Mn3C(s)+4CO2(g)3MnO(s)+5CO(g)
II.Mn(s)+CO2(g)MnO(s)+CO(g)
III.Mn3C(s)+CO2(g)3Mn(s)+2CO(g)
1200K时,在一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有17.7g Mn3C(s)和0.4mol CO2,只发生反应I,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CO的浓度为0.125mol/L,则0~5min内v(CO2)=_______。
【答案】(1)-12
(2)2a-574
BC
0.02mol·(L·min)?1
【解析】(1)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即ΔH=351+463+3×393-293-2×393-2×463=-12kJ/mol;(2)若反应CO2(g)+N2(g)C(s)+NO(g)的活化能为a kJ/mol,则反应C(s)+2NO(g)CO2(g)+N2(g)的逆反应活化能为2a 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C(s)+2NO(g)CO2(g)+N2(g) ΔH=-574kJ/mol,故反应C(s)+2NO(g) CO2(g)+N2(g)的活化能为(2a-574)kJ/mol;(3)A选项,及时移去甲醇,此时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不变,故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B选项,改进催化剂,可以同等条件增大正逆反应速率,B正确;C选项,提高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反应物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D选项,在容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若充入惰性气体增大容器压强,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故选择BC;(4)5min后平衡CO的浓度为0.125mol/L,则v(CO)=0.025mol/(L·min),根据化学速率比等化学计量数比计算,v(CO2)=v(CO)=×0.025=0.02 mol/(L·min)。
19.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mol H2,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92.4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若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再向其中充入1mol N2,反应速率会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2)若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再向其中充入1mol He,反应速率会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3)若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再向其中充入1mol He,反应速率会__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答案】(1)加快
不变
减慢
【解析】(1)若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再向其中充入1mol N2,氮气浓度增大,反应速率会加快。(2)若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再向其中充入1mol He,反应物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3)若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再向其中充入1mol He,容器容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会减慢。
20.(1)已知乙醇的燃烧热为-1366.8kJ/mol,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已知强酸强碱的中和热为-57.3kJ/mol,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3)已知16g硫固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48.4kJ的热量,则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4)已知:101kPa时,2C(s)+O2(g)=2CO(g) ΔH=-221kJ/mol,则碳的燃烧热数值___110.5kJ/mol(填>,<,=)。
(5)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kJ/mol,则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___57.3kJ(填>,<,=)。
(6)已知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 ΔH=-92.0kJ·mol?1,相同条件下将1mol N2和3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___(假定热量无损失)92.0kJ(填>,<,=)。
(7)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___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填>,<,=)
【答案】(1)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366.8kJ·mol?1
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ΔH=-57.3kJ/mol
S(s)+O2(g)=SO2(g) ΔH=-296.8kJ·mol?1
>
>
<
>
【解析】(1)燃烧热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释放的热量,乙醇的燃烧热为1366.8kJ/mol,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366.8kJ·mol?1;(2)中和热为稀的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释放的热量,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ΔH=-57.3kJ/mol;(3)16g硫固体完全燃烧时产物为二氧化硫,放出148.4kJ的热量,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 ΔH=-296.8kJ·mol?1;(4)碳的燃烧热的产物为二氧化碳,而CO燃烧为二氧化碳释放能量,故碳的燃烧热数值大于110.5kJ/mol;(5)浓硫酸溶于水释放能量,故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6)N2(g)与3H2(g)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 N2和3mol H2不能生产2mol NH3(g),故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0kJ;(7)氢气变为氢原子时吸收能量,故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