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法、名、阴阳、纵横、农、杂、兵、小说
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大发展,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代。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孔子
老子
一、老子
1、简介:
(时代、国家、地位)
老子像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在东周首都洛阳担任“守藏室之史”,后见周王室衰微,西出函谷关,著有《道德经》。
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
—《史记》
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相关著作:
《道德经》
一、老子
一、老子
3、主要观点:
(1)哲学思想:
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②朴素辩证法思想(万物有对立面并能相互转化)。
(2)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老子
世界看老子
福建老君像
《道德经》英文版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后世深远影响。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简介:
孔子像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圣人”。他的言行记录在《论语》一书中。孔子曾这样形容他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2、主要贡献:
孔子
(1)政治思想:
①仁:“仁者爱人”,反对苛政刑杀,提倡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礼:“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③德:“为政以德”。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2、主要贡献:
孔子
(1)政治思想:
(2)教育思想:
①兴办私学;
②有教无类;
③因材施教;
④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
(3)整理古籍: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4)他的言论被弟子编成了《论语》
《论语》
《论语》书影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南京夫子庙
曲阜祭孔大典
曲阜孔庙
韩国祭孔仪式
孔子学院
120个国家
近500所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庄
子
时代国家: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韩
非
时代国家: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荀
子
时代国家: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制作战国著名思想家名片
墨
子
时代国家: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孟
子
时代国家: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墨子
时代国家: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战国
鲁国
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
“尚贤”“节用”
墨子
《墨子》
。
孟子
时代国家: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战国
鲁国
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亚圣”)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战争
《孟子》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行仁政而王天下。
春秋无义战。
争地之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饲)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
荀子
时代国家: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战国末期
赵国
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实行礼治、礼法结合
《荀子》
荀子
庄子
时代国家: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战国
宋国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顺应自然
《庄子》
庄子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周梦蝶
韩非子
时代国家:
历史地位:
主要思想:
相关著作:
战国
韩国
法家的集大成者
强调“法、术、势”相结合
以法治国
建立中央集权、加强君权
《韩非子》
韩非子
韩非
生活时期:
历史地位:
主要的政治和学术主张:
战国末期
法家的集大成者
强调“法、术、势”相结合
以法治国
建立中央集权、加强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