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周长冀教版 (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周长冀教版 (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15 13:36:20

文档简介

《周
长》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归纳周长的含义,能说出“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物体的周长”等。
2、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会用适当的方法来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
3、养成观察、比较的操作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量等实际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两个不同形状的赛道,小丁丁在A赛道(椭圆),小胖在B赛道(长方形)。两个人同时开始,在各自的跑道上跑一圈,你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2、描赛道的长度。
3、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就以判断长跑比赛是否公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提出质疑和猜测,学生的学习欲望油然而生,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判断是不是正确,从而以十足的兴致参与到了学习中。随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比赛的公平性要以同样长度的赛道为准来加以引导,让学生先描出两个赛道边缘,初步感知周长是从起点再回到起点,接着引出课题.之后告诉学生要想判断这长比赛是否公平,就要学些周长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更好的学习新知识。】
(二)感知周长,理解概念。
1、说一说: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预设:A:物体一圈的长度。
(长度)
B:从起点开始再回到起点的长度。
(封闭)
C:物体外面一圈的长度。
(外围一周)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概念: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2、指一指:指出身边事物的周长,并能用“围绕(
)一周的长度就是(
)的周长”这样的语言来边指边说。
3、画一画:请你画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这里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嘴、眼、手、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现学习的层次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指一指身边物体的周长.,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
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小丁丁和小胖的比赛到底公平吗?
(1)猜测:再次出示两个跑道,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2)验证:想要知道你的猜测是不是正确,我们就要进行验证。
2、同桌合作,测量周长。
(1)先估一估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同桌合作,进行测量。
(4)汇报交流。
预设:A:用细线绕图形一周围一圈,然后测量出细线的长度。
B:用直尺把每条边的长度测量出来,然后把各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C:测出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长边×2+短边×2”或“(长边+短边)×2”。
……
3、小结。比较图形周长的方法:用绳子比
用尺子量
【设计意图:能够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是本节课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测量周长的一般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内化。像“
”和“
”这些图形的周长,直线图形要先测量出边长,再计算出所有边长的总和,一些曲线图形还可以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
4、巩固练习,选择你喜欢图形,量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1、课堂总结。
2、拓展升华。
(1)就周长来说,小巧和小亚的跑步比赛公平吗?(不测量,你能比较出来结果吗?)
(2)A和B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设计意图:在变式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所以,我设计课后巩固的两个练习:第一题呼应上课前的问题,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来判断比赛是否公平。这里渗透“平移”的数学思想。第二题:学生再次重整周长的含义,并且感受“周长相同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这样既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又可以拓宽学习空间。】
板书设计:


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封闭)
(化曲为直)
学习内容
概念理解
测量周长
知识运用
课堂总评
学习表现
内容
同伴评价
课堂上认真听讲,主动思考,积极发言
能用规范语言说出周围物体的周长
能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说给同伴听
学习动力
内容
自评
喜欢数学,对身边和数学有关的现象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课堂评价量规表周长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实物表面或者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通过描、指、说、量等活动,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
3、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价值。
【教学重点】
知道围绕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纸、彩色笔、若干平面图形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思考
小胖和小丁丁住在同一个长方形的小区,长方形草地被一条小路分成A、B两部分。清晨他们从小区不同的位置出发进行晨跑,猜一猜谁跑的路线更长?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激发思考。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谁跑得路线长?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2、探究新知,认识周长
探究一:观察交流,感知周长
1、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
①看一看蚕宝宝爬桑叶的过程。说一说蚕宝宝是怎么爬的?
②描一描物体表面的周长。【自主探究】
描一描白玉兰叶和荷叶的周长
③指一指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合作探究】
2、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①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指一指、说一说平面图形的周长。
【自主探究】
②跟进练习【合作探究】
探究二:操作测量,建立模型
1、师生合作,讨论交流测量三角形的周长的方法。【合作探究】
2、学生活动,量一量,算一算圆和正方形的周长。【自主探究】
任务单
探究二:
量一量,算一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是(

笑脸图形的周长约是(

3、学生汇报
①借助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求周长。
②借助线和直尺测量圆的周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设计说明:通过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先让学生认识桑叶、荷叶、白玉兰叶这些物体表面的周长,让学生初步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再借助直尺、卷尺、线等学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渗透变曲为直的”转化”思想,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逐步归纳总结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
三、巩固理解,拓展应用
1、选择
①春天到了,荷花开满了一池,工作人员为防止赏荷玩耍的小朋友不小心跌落池塘打算给荷花池围一圈栅栏,他需要围(
)栅栏。
A.8平方米
B.
12平方米
C.12米

荷花池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荷花池所用的栅栏数量会(

A.变多
B.不变
C.
变少
追问:奇怪啊,这两个图形形状大小都不一样,周长怎么会一样呢?
3、现在你们知道小胖和小丁丁谁跑的路线更长?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说明:在练习中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巩固对周长的理解,区分面积与周长的概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激励,引发思考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