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乒乓球复原了 课件+教案+课件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1乒乓球复原了 课件+教案+课件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15 08:57:50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练习题
1.乒乓球复原了
第三单元
冷与热
一、填空。
1.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会(
)。
2.如果塑料瓶盖拧得太紧,不好打开,可以把瓶盖部分放入(
),使瓶盖膨胀,就容易拧开了。
膨胀
热水中
二、我会选。
1.试管里的水在受热后,试管口的气球会(
)。
A.瘪下去了
B.没有变化
C.鼓起来
C
2.壶中的水还没烧开,但发现水往外溢的原因是(
)。
A.水受热体积变大
B.壶中的水增多了
C.热水把水挤出来了
3.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
)季。
A.春
B.夏
C.冬
A
B
4.买来的罐头打不开时,我们可以采用(
)的方法打开。
A.用力拧
B.用工具砸开
C.用热水烫一下
5.在观察液柱变化时,用红色水的原因(

A.便于观察
B.美观
C.经济实惠
C
A
三、判断对错。
1.空气是可以被加热的。(

2.空气和水受热会膨胀,铁球受热不会膨胀。
(
)
3.温度越高,水的体积受热膨胀得越大,液面上升越高。(


×

4.冬季,把烧开的水倒入暖壶,扣上木塞,有时木塞会被顶起来,这是因为水受热膨胀了。(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15张PPT)
第三单元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1.乒乓球复原了
冷与热
新知导入
怎么让瘪的乒乓球复原?
★小心别让热水烫伤自己或别人。
猜想假设
1.可能是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了?
我们的假设是对是错,需要用事实来验证!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验证空气受热后体积是否膨胀。
实验材料:
针筒、软塞、冰……
实验步骤:
1.在针筒中吸入一些空气。
2.用软塞将针筒排气孔堵住,观察活塞的位置。
3.将针筒放入热水中,观察活塞的位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热空气实验
新知讲解
实验名称
实验前
试验后
我的发现
空气加热实验
活塞位置在(
)cm处
活塞位置在(
)cm处
活塞(
),空气加热体积变(

水加热实验
液柱高(
)cm
液柱高(
)cm
液柱(
),水加热体积变(

铜环加热实验
(
)通过铜环
(
)通过铜环
铜环加热体积变(

实验记录表
新知讲解
加热空气实验:
新知讲解
放入热水后活塞才开始移动,说明和热水有关。
针筒里只有空气
,说明空气膨胀了。
乒乓球复原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了。
新知讲解
烧瓶加热实验:
新知讲解
铜环加热实验:
新知讲解
铜环加热实验:
新知讲解
实验名称
实验前
试验后
我的发现
空气遇冷实验
活塞位置在(
9
)cm处
活塞位置在(
10
)cm处
活塞(上升),空气遇冷体积变(


水遇冷实验
液柱高(
14
)cm
液柱高(
15
)cm
液柱(上升),水遇冷体积变(


铜环加热实验
(
不能
)通过铜环
(

)通过铜环
铜环加热体积变(


实验记录表
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
一般来说,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乒乓球复原了》教学设计
课题
3.1乒乓球复原了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教学分析
教材的第一部分给出生活中的“小发现”,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烫就能复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提出假设。第二部分是对假设的验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教师须规范实验操作的细节,强调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数据,为后续实验分析与得出结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正式实验前,教师须带领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器材。了解针筒的构造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准确把握实验的关键点。针筒上的刻度是获取实验现象的关键,是判断活塞是否运动的重要证据。第三部分是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地引导学生讨论。该部分,学生观点的呈现十分重要,教师须准确把握学生表达的内容,相机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以达成课标中“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知识学习目标。本单元的课型为探究实验课,因此本课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完整地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环节都要面面俱到,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梳理提炼。
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气体、固体、液体受热后的变化情况。2、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比较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3、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并在教师引导下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5、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
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针筒、软塞、热水、烧杯、烧瓶、乒乓球、乒乓球拍、热水、烧杯、铜球与铜环、酒精灯;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引入
师:有哪个同学会打乒乓球吗?生:我!师:请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下颠球。生:老师这个乒乓球是瘪的,不好颠。师:大家有什么办法将这个瘪的乒乓球复原吗?生1:捏回来。生2:给乒乓球打气。生3:将乒乓球放在热水里。师:到底哪种方法可行呢,我们来试一试。
让瘪的乒乓球复原。
通过瘪的乒乓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假设
师:我们先将瘪的乒乓球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内倒热水。一起观察,发生了什么?生:乒乓球凹下去的地方又凸出来了,慢慢复原了。师:同学们的办法真是太棒了!为什么接触热水后,乒乓球就能恢复原样呢?
生:乒乓球里面是空气。师:为什么乒乓球里面有空气接触热水就能复原呢?生:因为有空气受热后空气就会变大,就把乒乓球顶起来了。师:你们同意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为什么接触热水后,乒乓球就能恢复原样呢?
通过实验,乒乓球接触热水,就能复原了。
3.观察
师:为了帮你们更好地设计实验,老师准备了包括针筒在内的一些实验材料。请大家先认真观察针筒的构造,并想一想如何使用它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学生观察针筒)师:观察时间到,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结构可能具有哪些功能?生1:我发现针筒有一个可以拉出来、压进去的活塞,我觉得这个活塞可以将空气从前面的小孔吸进去或放出来。生2:活塞可以拔出来,上面有一个大口,下面有一个小口。生3:活塞一般是不能拔出来的,就是用来堵住大口的,所以针筒只有一个出入口,就是下面的小口。生4:我发现针筒上有刻度,我觉得能帮助我们判断吸入或排出了多少的空气。师:大家的推断有理有据,非常棒。如果我们想验证空气受热后会不会变大,我们还能让针筒吸入或者排出空气吗?生:不能,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知道是原来的空气变大了,还是新进去了空气。师:非常有道理。就像乒乓球放进热水里,乒乓球本身并没有进去空气一样。那我们怎么不上针筒吸入或者排出空气呢?生:活塞是密封的,只要把下面的小孔用东西堵结实就行了。师:说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段介绍实验方法的视频,看看和我们的想法是不是一样。(板画:针筒放入热水)(此处可播放相关的操作视频,视频文案如下)1、将针筒内原本的空气全部排出。2、左手抓住针筒下方,右手拉出活塞,使得活塞的最下端与刻度10对齐。3、做好标记,记录数据。4、用软塞将针筒的排气口塞住,确保不漏气。5、将针筒放入热水中,使得热水没过空气柱,却不超过针筒的顶部。仔细观察活塞的变化,标记或记录数据。师:实验中,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现在开始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实验。
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
4.研讨
师:时间到,请将材料归回材料区。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PPT展现出句式“我发现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生1:我发现针筒放入热水后,活塞才开始移动,说明和热水有关。生2:我发现活塞一开始指的是10,后来移动到了12,说明里面的空气变多了。生3: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我们已经用软塞将口堵住了,空气进不去。我认为,应该是空气受热变大了。(板书学生关键词:受热开始移动;活塞10→12;堵住排气口→空气无法进出)师:我们来整理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的发现:在针筒接触到热水后活塞的位置才开始发生变化,活塞往后移了2格,针筒内的空间不断变大,但外面的空气不能够进去。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生:可能是受热后,空气把里面的空间撑起来了。师:是的,我们推测是针筒内原本的空气受热变大了,用科学的说法也就是膨胀了,才出现了以上的现象。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乒乓球遇到热水为什么会复原呢?生: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板书学生得出的结论)
学生根据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听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小结
师:我们通过收集大家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放在一起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得出了我们的结论。所以在得出结论前,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梳理和分析非常重要。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遇冷会收缩。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6.拓展应用
师:我们已知气体受热后会膨胀。液体和固体受热后,它们也会膨胀吗?师:这是一个铜球,这是一个铜环。请一个同学上来操作,看看这个铜球能不能穿过铜环。(学生操作)师:谢谢。接下来,老师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教师进行演示操作)师:现在铜球还能穿过铜环吗?请提出你的假设。(学生填写记录单)师:我再请一位同学试试,能否将铜球穿过铜环。你觉得能穿过吗?生:可以。师:请这位同学进行实验验证。(学生操作)师: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想法?生1:我认为加热后,铜球变大了。而铜环没有加热,所以还是原来的大小。生2:说明固体和气体一样,受热也会膨胀。师:看来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大部分同学得出的结论是:铜球受热会膨胀。师:最后我们来看看液体是否也具有相同的性质。请同学们在记录单上完成相应的内容。(学生填写记录单)师:请一位同学来展示他的记录单。生:我们提出的假设是遇热后液体的体积会变大。实验方案是将烧瓶放到热水中,观察前后玻璃管内液体的高度变化。(教师展示具体的操作步骤)师:实验期间请注意观察记录现象。(学生实验)师: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加入热水后,液面变高了。生2:一开始液柱慢慢地往上涨,后来涨得越来越快,再后来慢慢停下来了。师:你们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生:液体受热也会膨胀。师:很多物体都存在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知道了这个自然规律,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难题。
教师演示铜球加热实验,烧瓶放到热水中实验。
通过实验证明,固体、液体也有遇热膨胀的性质。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没有采用传统的验证式教学,而是探究“空气受热后会产生什么变化”,打破受热膨胀的思维限制,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探究空间。我设定的重难点是:学生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自主分析、推断,从而得出结论。为突破重难点,我先引导学生关注针筒的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设计,使学生更有目的地关注实验现象。在描述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利用例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去思考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由于本节课是单元首课,应强化验证实验的各个环节,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