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演练
(本栏目内容,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成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段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横截面的直径为d,电阻为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
A.R B.R
C.100R D.10 000R
【解析】 均匀镍铬丝拉制成直径d′=时,其横截面积减小到S′=,由于镍铬丝的体积不变,则其长度变为L′=100L.根据电阻定律,拉长后的电阻为:
R′=ρ=ρ=10 000 ρ=10 000R.
【答案】 D
2.某电解池中,若在2 s内各有1.0×1019个2价正离子和2.0×1019个1价负离子通过某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是( )
A.0 B.0.8 A
C.1.6 A D.3.2 A
【解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但“+”“-”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时,通过某截面的电荷量应是两者绝对值的和.由题意可知,电流由正、负离子定向运动形成,则在2 s内通过截面的总电荷量应为:q=1.6×10-19×2×1.0×1019C+1.6×10-19×1×2.0×1019 C=6.4 C.由电流的定义式知:
I=q/t=(6.4/2)A=3.2 A.
【答案】 D
3.两个电压表V1和V2是由完全相同的两个电流表改装的,V1量程是5 V,V2量程是15 V,为了测15 V~20 V的电压,我们把V1和V2串联起来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V1、V2的读数相同
B.V1、V2指针偏转角度相等
C.V1、V2读数不同,指针偏转角也不同
D.V1、V2读数之比等于两个电压表内阻之比
【解析】 把V1和V2串联使用时,通过完全相同的两个电流表的电流相等,指针偏转角度相等.因为两个电压表是串联使用,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关系,分配在V1和V2两端的电压之比,即V1和V2读数之比等于两个电压表内阻之比.
【答案】 BD
4.某同学做三种导电元件的导电性能实验,他分别绘制了三种元件的I-U图象,如下图所示,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只有乙图正确
B.甲、丙图象是曲线,肯定误差太大
C.甲、丙为非线性元件,乙为线性元件
D.甲、乙、丙三个图象都可能是正确的,并不一定有较大误差
【解析】 由于三种导电元件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是非线性的,故其I-U图象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故C、D正确.
【答案】 CD
5.如右图为一个应用简单逻辑电路控制的自动楼道灯原理电路,图中S为声控开关(有声音时开关闭合,无声音时开关断开),R为光敏电阻,R1和R2都是定值电阻,A为某种门电路,L为灯泡.当晚上有人发声时,能够自动打开楼道灯,白天即使有人发声楼道灯也不会亮.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一个“与”门电路
B.图中A是一个“或”门电路
C.图中A是一个“非”门电路
D.晚上无光照时L一定亮
【解析】 黑夜无光照时R1的电阻变大,两端分得的电压升高,当有人发声时,S闭合,R2分得高电压,所以A是“与”门电路,A正确.
【答案】 A
6.如右图所示电路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R1、R2及另外两根导线是好的.为了查找断导线,某学生想先用多用电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a,再将黑表笔连接在电阻R1的b端和R2的c端,并观察多用电表指针的示数.在下列选项中,符合操作规程的是( )
A.直流10 V挡 B.直流0.5 A挡
C.直流2.5 V挡 D.欧姆挡
【解析】 因为被检测的电路为含电源电路,所以选用欧姆挡一定不可.由于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6 V,所以选用直流2.5 V挡也不安全.
估测电路中电流,最大值可能为Im== A=1.2 A,所以选用直流0.5 A挡也不对,只有选用直流10 V挡.
【答案】 A
7.下图中是由基本门电路组成的逻辑电路,其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
【答案】 A
8.用两个相同的小量程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了两个量程不同的大量程电流表A1、A2,若把A1、A2分别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接入电路,如下图所示,则闭合电键后,下列有关电表的示数和电表指针偏转角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的A1、A2的示数相同
B.图(a)中的A1、A2的指针偏角相同
C.图(b)中的A1、A2的示数和偏角都不同
D.图(b)中的A1、A2的指针偏角相同
【解析】 大量程电流表是小量程电流表并联一适当小的分流电阻改装而成的.当A1、A2并联时,由于A1、A2的电阻不同,通过A1、A2的电流不等,A1、A2的示数不同.但通过每个小量程电流表的电流相同,故指针偏角相同,A错,B对.当A1、A2串联时,通过A1、A2的电流相同,故示数相同,但A1、A2的量程不同,故指针偏角不同,C、D均错.
【答案】 B
9.电阻R与两个完全相同的二极管D1和D2连成如右图所示的电路,a、b端加上电压Uab=10 V时,a点的电流为0.01 A;当Uab=-0.2 V时,a点的电流也为0.01 A,电阻R的阻值为( )
A.1 020 Ω B.1 000 Ω
C.980 Ω D.20 Ω
【解析】 当a、b端加电压Uab=10 V时,电流只能从上面的回路流过,I1=,其中RD1为二极管D1的正向电阻(其反向电阻可视为无穷大);当Uab=-0.2 V时,电流只能从下面的二极管D2中流过,则=I2,代入数据可得R=980 Ω,选C项.
【答案】 C
10.在显像管的电子枪中,从炽热的金属丝不断放出的电子进入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设其初速度为零,经加速后形成横截面积为S,电流为I的电子束.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质量为m,则在刚射出加速电场时.一小段长为Δl的电子束内电子个数是( )
A. B.
C. D.
【解析】 设加速后电子的速度为v,则eU=mv2.又I=neSv,n为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目,故Δl长内的电子数目:
N=nΔlS= ·ΔlS=.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
11.(6分)如右图所示是把量程为3 m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池电动势E=1.5 V,经改装后,若将原电流表3 mA刻度处的刻度值定为零位置,则2 mA刻度处应标________Ω,1 mA处应标________Ω.
【解析】 电流表满偏电流Ig=3 mA=3×10-3 A,当将红、黑表笔短接时,电路的总电阻为(Rg+R0+r),其中Rg是电流表内阻,R0是调零电阻,r是电池内阻,我们将(Rg+R0+r)叫做欧姆表内阻,用R内表示,R内==500 Ω,指针在2 mA处,设待测电阻为Rx,则Ig=,2×10-3=,得Rx=250 Ω,则2 mA刻度处应标250 Ω.指针在1 mA处,设待测电阻为R′x,则Ig=,1×10-3=,得R′x=1 000 Ω,则1 mA处应标1 000 Ω.
【答案】 250 1 000
12.(6分)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要求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可连续地从零调到额定电压.
(1)请在图中虚线框内按要求完成实验电路图.(用笔线代替导线)
(2)某同学实验后作出的I-U图象如图所示,请分析该图象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电路图如图所示
(2)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13.(8分)为了节能和环保,一些公共场所使用光控开关控制照明系统.光控开关可采用光敏电阻来控制,光敏电阻是阻值随着光的照度而发生变化的元件(照度可以反映光的强弱,光越强照度越大,照度单位为lx).某光敏电阻RP在不同照度下的阻值如下表:
照度/lx 0.2 0.4 0.6 0.8 1.0 1.2
电阻/kΩ 75 40 28 23 20 18
(1)根据表中数据,请在给定的坐标系中描绘出阻值随照度变化的曲线,并说明阻值随照度变化的特点.
(2)如上图所示,当1、2两端所加电压上升至2 V时,控制开关自动启动照明系统.请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给1、2两端提供电压,要求当天色渐暗,照度降低至1.0 (1x)时启动照明系统,在虚线框内完成电路原理图.(不考虑控制开关对所设计电路的影响)
提供的器材如下:
光敏电阻RP(符号,阻值见上表);
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
定值电阻:R1=10 kΩ,R2=20 kΩ,R3=40 kΩ(限选其中之一并在图中标出);
开关S及导线若干.
【解析】 根据串联电阻的分压关系,E=3 V,当照度降低至1.0(lx)时,其电压升至2 V,由图线知,此时光敏电阻R=20 kΩ,UR=2 V,串联电阻URx=1 V,由==2得:
Rx==10 kΩ,故选定值电阻R1,如图所示.
【答案】 (1)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照度变化的曲线见解析.
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照度的增大而非线性减小.
(2)电路原理图:
14.(8分)A、B两地间铺有通讯电缆,长为L,它是由两条并在一起彼此绝缘的均匀导线组成的,通常称为双线电缆.在一次事故中经检查断定是电缆上某处的绝缘保护层损坏,导致两条导线之间漏电,相当于该处电缆的两导线之间接了一个电阻.检查人员经过下面的测量可以确定损坏处的位置:
(1)令B端的双线断开,在A处测出双线两端间的电阻RA;
(2)令A端的双线断开,在B处测出的双线两端间的电阻RB;
(3)在A端的双线间加一已知电压UA,在B端用内阻很大的电压表测出两线间的电压UB;
试由以上测量结果确定损坏处的位置.
【解析】 设双线电缆每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漏电处距A端为x,漏电处电阻为R,则RA=rx+R,RB=r(L-x)+R,由欧姆定律知=,解以上三式消去r、R得:x=.
【答案】 距A端的距离是
15.(10分)火警自动报警器用“非门”、电位器、热敏电阻、蜂鸣器和电池等按如下图所示连接,调节电位器使蜂鸣器正好不报警,然后用火焰靠近热敏电阻,蜂鸣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在不报警时,P为低电位记“0”,报警时,P为高电位记“1”.试问:
(1)报警时,A点电位为高电位“1”还是低电位“0”?
(2)当用火焰靠近热敏电阻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是增大还是减小?
【解析】 (1)报警时,P点为高电位“1”,由于此电路运用了“非”门电路,输出端P为高电位时,输入端A点一定是低电位“0”.
(2)题图可等效为如下图所示电路图.
当火焰靠近热敏电阻时,蜂鸣器报警,说明此时P点为高电位,A点为低电位,也就是说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由电路图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
【答案】 (1)低电位“0” (2)阻值减小
16.(10分)如下图,是0.5 A与2 A的双量程电流表,其表头内阻Rg=50 Ω,满偏电流Ig=1 mA图中A、B两个接线柱,量程为2 A的接线柱是哪一个?分流电阻R1、R2分别是多少?
【解析】 当接“+,A”接线柱时,表头与R2串联后再与R1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
R=R1(R2+Rg)/(R2+Rg+R1)
当通过表头的电流达到满偏电流Ig时,通过干路中的电流即改装后的电流表的量程为I:
I=Ig(R2+Rg)/R=Ig(R2+Rg+R1)/R1①
当接“+,B”接线柱时,R1与R2串联后再与表头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
R′=Rg(R2+R1)/(R2+Rg+R1)
当通过表头的电流达到满偏电流Ig时,通过干路中的电流即改装后的电流表的量程为I′:
I′=IgRg/R′=Ig(R2+Rg+R1)/(R1+R2)②
可见I>I′,所以量程为2 A的是“A”接线柱,即I=2 A,I′=0.5 A,代入数据,由①②可解得:
R1=0.025 Ω,R2=0.075 Ω.
【答案】 量程为2 A的接线柱是“A” R1=0.025 Ω
R2=0.075 Ω
17.(12分)大气中存在可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其密度随离地面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可以把离地面50 km以下的大气看做是具有一定程度漏电的均匀绝缘体(即电阻率较大的物质);离地面50 km以上的大气则可看做是带电粒子密度非常高的良导体.地球本身带负电,其周围空间存在电场,离地面50 km处与地面之间的电势差为4×105 V.由于电场的作用,地球处于放电状态,但大气中频繁发生闪电又对地球充电,从而保证了地球周围电场恒定不变.统计表明,大气中每秒钟平均发生60次闪电,每次闪电带给地球的电荷量平均为30 C.试估算大气的电阻率.已知地球半径r=6 400 km.
【解析】 设每秒闪电的次数为n,每次闪电带给地球的电荷量为q,则大气漏电的平均电流 I=nq①
离地面l=50 km以下的大气可看做是长为l,横截面积为地球表面积S(因l r)的电阻,如右图所示.设其电阻值为R,大气的电阻率为ρ,根据电阻定律
R=ρ=ρ②
根据题设条件:离地面50 km处与地面之间的电势差
U=4×105 V,由欧姆定律可得 U=IR③
联立①②③式有 ρ=
代入数据解得 ρ=2.29×1012 Ω·m.
【答案】 2.29×1012 Ω·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