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之称,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下表为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表。读表,完成1~2题。
侵蚀强度
1999年
2005年
2010年
等级
面积(km2)
比例(%)
面积(km2)
比例(%)
面积(km2)
比例(%)
微度侵蚀
187.81
8.58
153.70
7.02
95.82
4.38
轻度侵蚀
1
202.09
54.89
793.70
36.24
723.75
33.05
中度侵蚀
601.11
27.45
621.62
28.39
685.90
31.32
强度侵蚀
169.77
7.75
348.89
15.93
377.33
17.23
极强度侵蚀
27.98
1.28
230.73
10.54
264.01
12.06
剧烈侵蚀
1.12
0.05
41.25
1.88
43.07
1.97
1.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增长速度最快的侵蚀强度等级是( B )
A.轻度侵蚀
B.中度侵蚀
C.强度侵蚀
D.极强度侵蚀
解析:读图可知,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微度侵蚀、轻度侵蚀呈负增长;中度侵蚀比例增加了2.93%;强度侵蚀比例增加了1.3%;极强度侵蚀增加了1.52%;剧烈侵蚀比例增加了0.09%。
2.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A )
①调整农业结构
②修建梯田
③发展“处方”农业
④采用滴灌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修建梯田来蓄水、保土等措施都能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处方”农业主要是为了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采用滴灌技术主要是为了节水,多用于干旱缺水地区。
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都要在每年的6、7月份进行一次调水调沙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黄河调水调沙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A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黄河调水调沙主要是利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将河床的泥沙冲起,然后再利用流水的搬运作用将泥沙带入大海。
4.黄河调水调沙多选在汛期来临之前,是因为( B )
A.此时黄河水量最丰富
B.可为汛期泄洪提供畅通的河道
C.此时黄河河水含沙量最大
D.此时黄河下游河段需水量最大
解析:黄河调水调沙的关键性工程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其最主要的功能为防洪,汛期之前进行调水调沙,可为泄洪提供顺畅的河道,同时还可为其他季节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5.综合治理黄河,除调水调沙外,还需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 D )
①中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②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 ③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建立水利枢纽,合理调节水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黄河中游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下游除为地上河外,还受夏季洪水、冬春断流、水污染等问题的困扰,因而上述措施都为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下图,完成6~8题。
6.湿地是一种特殊的( C )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土地资源
D.气候资源
解析:湿地本质上是土地资源,它们大部分属陆地表层部分。
7.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C )
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
D.沙暴增加
解析:酸雨属大气污染造成的,与湿地破坏无关。
8.我国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退耕还湿地是对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湿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解析:湿地、森林、海洋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森林及其他生态系统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主体。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启动曾存在严重问题的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工程,把水患连年、贫穷落后的田纳西河流域变成一个环境优美的发达地区。2003年开始,汉江借鉴其经验,通过梯级渠化开发,建成集防洪、灌溉、航运和发电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水利生态工程。读两流域位置示意图,完成9~10题。
9.汉江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相似自然背景是( D )
A.降水丰富,季节分配一致
B.流域内煤、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
C.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稳定
D.流域内多山,水力资源丰富
解析:汉江和田纳西河流域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但是汉江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田纳西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冬春;汉江流域煤炭、铁矿等不丰富;流域同属季风气候,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流经地区多山地丘陵、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10.目前,汉江流域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田纳西河流域19世纪中后期也曾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田纳西河流域曾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坡地、过度伐林放牧以及矿产开采 ②汉江流域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伐林炼铜以及矿产开采 ③建设水源涵养林是保持水土、提高水质的重要措施 ④两个流域开发过程中都要拿出一定面积的土地用于生态恢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田纳西河流域曾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伐林炼铜以及矿产开采,汉江流域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坡地、过度伐林放牧导致的。建设水源涵养林是保持水土、提高水质的重要措施,两个流域开发过程中都要拿出一定面积的土地用于生态恢复。
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黄河流域的开发应贯彻的方针是( C )
A.把矿产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
B.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C.结合流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综合开发
D.水能开发必须是梯级开发
解析:对流域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点外,还要考虑流域的整体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12.影响黄河中游地区开发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D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文特征
D.矿产资源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
13.黄河上游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包括( D )
①海拔高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地势落差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黄河上游水量大,河流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河流的梯级开发。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完成14~16题。
14.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不包括( C )
A.土地广阔,便于机械化耕作
B.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C.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
D.低温时间长,病虫害少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农垦区纬度较高,光热不足。
15.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C )
A.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B.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C.风沙危害,土地荒漠化
D.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
解析: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冬春季多大风,人类垦殖导致地表植被减少,使土地沙化。
16.当地人们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 A )
①减少风的侵蚀 ②防止冻土扩大 ③增加土壤水分
④降低地面辐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在田间留作物残茬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同时截留水分,抑制土地荒漠化。
下图为德国鲁尔区每吨普通钢材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其他”投入中包括多种因素,其中在数量上呈持续上升趋势的是( B )
A.交通运输
B.科学技术
C.劳动力
D.宣传广告
18.1950年以后,鲁尔区钢铁工业在布局上出现了“西移”现象,主要原因是( C )
A.全球钢铁生产过剩
B.新技术对钢铁工业的冲击
C.煤炭对钢铁工业的影响力下降
D.钢铁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加剧
解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炼钢的耗煤量和耗铁矿石量不断减少。鲁尔区钢铁工业“西移”至荷兰海边,主要是因为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下降,铁矿石的运输成本高于煤炭,移至海边可就近获得海运进口的铁矿石。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完成19~20题。
19.珠江三角洲和美国的“硅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与美国的“硅谷”相比珠江三角洲的电子工业侧重于( A )
A.劳动力指向型
B.能源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
D.科技指向型
解析:珠江三角洲和美国的“硅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珠江三角洲主要依赖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电子加工工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20.21世纪,为减轻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珠江三角洲能源比重将增加的是( C )
①石油 ②天然气 ③水电 ④核电 ⑤煤电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解析:为减轻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应增加清洁能源的利用比重,天然气、水电、核电都是比较清洁的能源。
2012年伊始,民工荒再次来临。《第一财经日报》春节期间调查发现,几年前就已引起关注的“民工荒”现象,在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民工的激烈竞争。根据资料和相关知识完成21~22题。
21.“民工荒”的出现,给社会带来多种影响,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
A.民工荒将使企业倒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脚步
B.民工荒将使东部企业大面积倒闭,进入经济萧条阶段
C.民工荒将使东西部的经济差异越来越小
D.民工荒将使我国结束严格的生育政策,考虑在局部地区实施宽松的生育政策
解析:民工荒使廉价劳动力企业生存受到影响,促使一部分企业倒闭,加快企业升级转型;我国东部企业有自己的优势,还有一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不可能进入经济萧条阶段;东部的经济被迫升级转型,会进一步加大东西差距;而我国人口总数多,要继续实施计划生育的政策。
22.目前长三角的民营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 C )
解析:民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提高工资水平来吸引劳动力人才,而要创造效益,不会在科技上进行大投入,科技投入风险大,民营企业投入的意愿不强,因此选择C项。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京新高速公路(北京—乌鲁木齐)临白段始于内蒙古临河市,止于内蒙古和甘肃交界处的白疙瘩。临白段穿越数百千米的戈壁无人区和上百千米的移动沙丘,是在无水、无电、荒无人烟的“三无”环境下,建成的我国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它是阿拉善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和“向北开放”战略的重要保障。
防风固沙是京新高速公路建设最先进的环保工程。施工人员专门设计了独特的防风沙袋,沙袋为有鳍沙袋,编织袋边沿都会留出来三厘米的穗子。将装满沙子的沙袋依次摆放到公路两侧,呈田字形交叉叠放,形成了一个个一平方米的小方格,连成一片(如图所示)。沙袋采用耐寒耐晒的材质,至少可以保持20年。下图示意京新高速公路沿线局部示意图。
(1)说出建设京新高速临白段面临的生态问题。(8分)
(2)说明鳍状防沙袋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的作用。(6分)
答案:(1)干旱缺水;大风、扬尘、沙尘暴、流沙;干旱区植被的保护;野生动物迁徙过道建设;野生动物饮水点的保护等。
(2)沙袋对沿线的沙土起压覆作用;鳍状防沙袋能减缓风速;交叉叠放的田字形网格可以把吹起的沙留在框格内,起到固沙作用;网格可以截留水分,利于沙漠地区的植物成活和生长;将流沙阻隔在公路外,减少流沙对公路的影响;使用时间长,可以在20年内发挥防沙作用。
解析:第(1)题,从气候、植被、动物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2)题,从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具体分析防沙袋所发挥的作用。
24.(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碱淖(如下图)是我国4A级旅游景区,主要休闲旅游项目为观鸟、食鱼、乘坐橡皮艇等。红碱淖原为低洼沼泽地,1929年面积不足2平方千米,1958年周边地区疏通排水渠,20世纪60年代连年水灾,面积增至70平方千米,成为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气候变化使湖面水位急剧下降,至2015年12月湖面仅存25.5平方千米。
(1)分析红碱淖从沼泽地变为淡水湖的原因。(4分)
(2)分析近10多年来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6分)
(3)鉴于红碱淖的现状,有人建议拆除图示区域两座水坝。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1)该地地势低洼,疏通排水渠,使汇入淡水增加;历次水灾有大量泛滥的河水汇入;湖泊形成时间短,盐分累积有限。
(2)气候变暖,流域内降水减少,蒸发加大;周边开采煤矿,使地下水流入煤矿采空区,湖区附近地下水位下降;修建水库拦蓄入湖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3)赞同。理由:若水库继续拦截河水,会导致红碱淖进一步萎缩甚至消失,加剧土地荒漠化;随着节水农业的发展,上游灌溉用水量减少,国家可给上游农业区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使拆坝成为可能。
不赞同。理由:废除水坝,导致上游的灌溉用水减少,影响农业发展,导致当地经济收入减少;废除水坝需要投入资金且水库建设时间较短,可适当放水,兼顾两省区利益。
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从地势、径流、形成时间等角度分析红碱淖从沼泽地变为淡水湖的原因。第(2)题,从自然原因和采矿、修建水库等人为原因等方面,分析近10多年来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第(3)题,若赞同拆坝,从节水农业发展使拆坝成为可能及大坝拦水对红碱淖的不利影响来分析;如不赞同拆坝,需从影响上游农业发展及资金限制等角度阐释。
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材料二: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水资源也逐渐短缺。
材料三:下图为德国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
(1)简述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区成为著名传统工业区的共同原因。(4分)
(2)针对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采取哪些措施既能减缓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又能使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3分)
(3)两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4分)
(4)实现辽中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答案:(1)丰富的煤炭资源;市场广阔;便利的交通运输。
(2)开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修筑水库;海水淡化。节流: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区际联系:实施产业转移;跨流域调水。
(3)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落,环境恶化,失业人口增多。
(4)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对东北老工业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给予政策优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
解析:第(1)题,简述两地成为著名传统工业区的共同原因,就是分析两工业区形成时的共同区位条件。第(2)题,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一般从开源、节流、区际联系三个方面来回答。第(3)题,面临的问题可结合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共同原因来回答。第(4)题,采取的措施可针对辽中南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来分析。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2月20日扬子晚报报道,2013年,江苏城镇化率为64.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按照城镇化三阶段论,超过60%的城镇化率,显示江苏整体上已步入成熟的城镇化社会。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下面为两三角洲简图。
(1)“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3分)
(2)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有对外开放、小商品经营、大城市扩散、资源开发等因素,请指出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3分)
(3)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4分)
(4)伴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农业应如何发展?(4分)
答案:(1)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
(2)长江三角洲:大城市扩散。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
(3)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并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合作等。
(4)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加大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城市需求量大的农副产品生产;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解析:第(1)题,“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存在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第(2)题,比较简单,为所学基本内容。第(3)题,主要是加强城市的合理建设和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第(4)题,农业的发展应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
PAGE
13第二章 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之称,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下表为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表。读表,完成1~2题。
侵蚀强度
1999年
2005年
2010年
等级
面积(km2)
比例(%)
面积(km2)
比例(%)
面积(km2)
比例(%)
微度侵蚀
187.81
8.58
153.70
7.02
95.82
4.38
轻度侵蚀
1
202.09
54.89
793.70
36.24
723.75
33.05
中度侵蚀
601.11
27.45
621.62
28.39
685.90
31.32
强度侵蚀
169.77
7.75
348.89
15.93
377.33
17.23
极强度侵蚀
27.98
1.28
230.73
10.54
264.01
12.06
剧烈侵蚀
1.12
0.05
41.25
1.88
43.07
1.97
1.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增长速度最快的侵蚀强度等级是( )
A.轻度侵蚀
B.中度侵蚀
C.强度侵蚀
D.极强度侵蚀
2.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
①调整农业结构
②修建梯田
③发展“处方”农业
④采用滴灌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近年来,黄河水利委员会都要在每年的6、7月份进行一次调水调沙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黄河调水调沙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
①流水侵蚀作用
②流水搬运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黄河调水调沙多选在汛期来临之前,是因为( )
A.此时黄河水量最丰富
B.可为汛期泄洪提供畅通的河道
C.此时黄河河水含沙量最大
D.此时黄河下游河段需水量最大
5.综合治理黄河,除调水调沙外,还需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 )
①中游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 ②下游加固大堤,清理河道 ③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建立水利枢纽,合理调节水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下图,完成6~8题。
6.湿地是一种特殊的( )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土地资源
D.气候资源
7.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湿地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
D.沙暴增加
8.我国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退耕还湿地是对湿地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湿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启动曾存在严重问题的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工程,把水患连年、贫穷落后的田纳西河流域变成一个环境优美的发达地区。2003年开始,汉江借鉴其经验,通过梯级渠化开发,建成集防洪、灌溉、航运和发电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水利生态工程。读两流域位置示意图,完成9~10题。
9.汉江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相似自然背景是( )
A.降水丰富,季节分配一致
B.流域内煤、铁、铜等矿产资源丰富
C.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稳定
D.流域内多山,水力资源丰富
10.目前,汉江流域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田纳西河流域19世纪中后期也曾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田纳西河流域曾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坡地、过度伐林放牧以及矿产开采 ②汉江流域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伐林炼铜以及矿产开采 ③建设水源涵养林是保持水土、提高水质的重要措施 ④两个流域开发过程中都要拿出一定面积的土地用于生态恢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黄河流域的开发应贯彻的方针是( )
A.把矿产资源的开发放在首位
B.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C.结合流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综合开发
D.水能开发必须是梯级开发
12.影响黄河中游地区开发方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文特征
D.矿产资源
13.黄河上游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海拔高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地势落差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图,完成14~16题。
14.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不包括( )
A.土地广阔,便于机械化耕作
B.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C.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
D.低温时间长,病虫害少
15.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B.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C.风沙危害,土地荒漠化
D.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
16.当地人们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 )
①减少风的侵蚀 ②防止冻土扩大 ③增加土壤水分
④降低地面辐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德国鲁尔区每吨普通钢材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其他”投入中包括多种因素,其中在数量上呈持续上升趋势的是( )
A.交通运输
B.科学技术
C.劳动力
D.宣传广告
18.1950年以后,鲁尔区钢铁工业在布局上出现了“西移”现象,主要原因是( )
A.全球钢铁生产过剩
B.新技术对钢铁工业的冲击
C.煤炭对钢铁工业的影响力下降
D.钢铁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加剧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完成19~20题。
19.珠江三角洲和美国的“硅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与美国的“硅谷”相比珠江三角洲的电子工业侧重于( )
A.劳动力指向型
B.能源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
D.科技指向型
20.21世纪,为减轻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珠江三角洲能源比重将增加的是( )
①石油 ②天然气 ③水电 ④核电 ⑤煤电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2012年伊始,民工荒再次来临。《第一财经日报》春节期间调查发现,几年前就已引起关注的“民工荒”现象,在今年表现得尤其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民工的激烈竞争。根据资料和相关知识完成21~22题。
21.“民工荒”的出现,给社会带来多种影响,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民工荒将使企业倒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脚步
B.民工荒将使东部企业大面积倒闭,进入经济萧条阶段
C.民工荒将使东西部的经济差异越来越小
D.民工荒将使我国结束严格的生育政策,考虑在局部地区实施宽松的生育政策
22.目前长三角的民营企业,总体上与下图中哪一类较为一致( )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京新高速公路(北京—乌鲁木齐)临白段始于内蒙古临河市,止于内蒙古和甘肃交界处的白疙瘩。临白段穿越数百千米的戈壁无人区和上百千米的移动沙丘,是在无水、无电、荒无人烟的“三无”环境下,建成的我国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它是阿拉善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和“向北开放”战略的重要保障。
防风固沙是京新高速公路建设最先进的环保工程。施工人员专门设计了独特的防风沙袋,沙袋为有鳍沙袋,编织袋边沿都会留出来三厘米的穗子。将装满沙子的沙袋依次摆放到公路两侧,呈田字形交叉叠放,形成了一个个一平方米的小方格,连成一片(如图所示)。沙袋采用耐寒耐晒的材质,至少可以保持20年。下图示意京新高速公路沿线局部示意图。
(1)说出建设京新高速临白段面临的生态问题。(8分)
(2)说明鳍状防沙袋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的作用。(6分)
24.(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碱淖(如下图)是我国4A级旅游景区,主要休闲旅游项目为观鸟、食鱼、乘坐橡皮艇等。红碱淖原为低洼沼泽地,1929年面积不足2平方千米,1958年周边地区疏通排水渠,20世纪60年代连年水灾,面积增至70平方千米,成为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气候变化使湖面水位急剧下降,至2015年12月湖面仅存25.5平方千米。
(1)分析红碱淖从沼泽地变为淡水湖的原因。(4分)
(2)分析近10多年来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6分)
(3)鉴于红碱淖的现状,有人建议拆除图示区域两座水坝。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材料二: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水资源也逐渐短缺。
材料三:下图为德国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
(1)简述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区成为著名传统工业区的共同原因。(4分)
(2)针对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采取哪些措施既能减缓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又能使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3分)
(3)两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4分)
(4)实现辽中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2月20日扬子晚报报道,2013年,江苏城镇化率为64.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按照城镇化三阶段论,超过60%的城镇化率,显示江苏整体上已步入成熟的城镇化社会。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下面为两三角洲简图。
(1)“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3分)
(2)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有对外开放、小商品经营、大城市扩散、资源开发等因素,请指出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3分)
(3)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4分)
(4)伴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农业应如何发展?(4分)
PAGE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