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3 制取氧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3 制取氧气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15 15:0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对实验视频、演示实验等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视频、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1、教材中[实验2—5]、以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仪器;
2、教学过程所需的实验视频;
3、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一瓶五色气体,用什么方法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学生上台演示。
创设情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导入
新课
通过以前的学习和预习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氧气吗?
你们能用这种方法制取一瓶氧气吗?(提示:从反应的速度、
条件、气体收集的难易等方面考虑。)
思考、讨论、发言。
巩固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看;




现在,我们来学习两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视频:实验2-5)
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为什么);
2、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为什么);
3、铁夹的位置在试管中上部;
4、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观察现象;记录步骤及注意事项;完成教材中[实验2—5]的表格。
思考:1、实验步骤是怎样的?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
4、实验最后应怎样操作?最后两步能颠倒吗?为什么?
5、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
让学生在观看实验视频时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探究视频: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1)不加热过氧化氢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2)加热过氧化氢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3)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讨论、比较与分析)
分别比较(1)与(2)、(1)与(3)两组实验的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比较实验现象的不同,形成初步的结论。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习用对比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归纳小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
过氧化氢──→水+氧气
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特点是:一改变,二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
实验视频:过氧化氢制氧
图2—14中的对比,装置地方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为什么?
(提醒: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补充:另一种制氧方法: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二氧化锰同样是催化剂。
对比、分析、探讨原因。
阅读“化学?技术?社会”,了解催化剂的作用。
通过对反应物状态、反应的条件、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比较以及是否溶于水来确定气体的制取装置与收集
装置,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在形成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化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过渡)
我们不仅可以加热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还可以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
(PPT)
讨论:用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等制取氧气的这两个反应是化合反应吗?他们有何特点?
(氧气的工业制法)
回忆旧知,对比新知,分析、比较。
再次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掌握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
课后巩固
巡视指导
课堂练习
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课题3




(第一课时)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实验步骤: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
分解反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进行试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性质

教学准备
1、教材中实验活动1的实验仪器若干组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上节课我们只是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现在,我们就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引导探索)
制取氧气需要些什么仪器?应如何来组装这些仪器?
(小结)ppt展示
学生讨论、分析并组装装置
能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的条件确定反应装置




(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完成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回顾思考)
1、实验步骤是怎样的?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
4、实验最后应怎样操作?最后两步能颠倒吗?为什么?
(ppt)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小结)
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实验探究)
氧气的性质。
指导学生实验: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引导回忆)
完成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小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活动1”。
学生实验;
回忆、巩固实验的基本操作。
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实验,并在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亲身实践的乐趣。








(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作业)
小结交流;
完成作业;
使学生在交流中记忆知识、发展和完善知识。
板书设计
课题3




(第二课时)
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查装置的气密性(查)
(2)装入药品(装)
(3)固定在铁架台上(定)
(4)加热(点)
(5)收集氧气(收)
(6)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离)
(7)停止加热(熄)
注意事项:
收集氧气的方法: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
集气瓶验满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注意:集气瓶底要放一层细沙或放一层水,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而炸裂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