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同步练习(含答案4份打包)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同步练习(含答案4份打包)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16 13:23:39

文档简介

第11课古代日本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日本被称为“日出之处的国家”。下列关于日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B.5世纪时,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
C.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新罗进行改革
D.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不久,日本就对它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材料中“第一位老师”指的是(

A.埃及B.巴比伦
C.中国D.印度
3.(2020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东湾中学期中)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了改革,其中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A.贵族世袭制
B.民主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
D.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4.下列有关日本大化改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②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
③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④改革后,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
在日本大化改新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B,把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统一赋税
6.“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与这段材料的描述有关的是(

A.
“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的经验”指的是商鞅变法
B.日本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
C.中日交往史上,都是日本派遣大量人员到中国来学习
D.日本移植外来文化一直是照搬照抄,且不顾虑也不以为耻
7.12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的日本被称为幕府统治时期,是因为(
)
A.幕府与天皇并存
B.幕府首领把持国家大权,天皇成为摆设
C.幕府首领由天皇任命
D.统治者在幕府议政
二、非选择题
8.(2020广东广州名校联盟期中)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州中部兴起了一个叫作大和的古代国家。它大量吸收中国的先进技艺和大批移民,并凭借肥沃的土地,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二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
公元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646年,日本政府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统一日本的是哪个政权。
(2)结合材料二、三,说出日本是仿效哪个国家的典章制度而进行的改革。
(3)646年,进行改革的天皇是谁?他这次改革被称作什么?
(4)这次改革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这次改革使日本国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5)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成了世界经济大国。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一、选择题
1.答案C
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而不是仿效新罗。C选项表述错误。
2.答案C依据所学知识,日本在亚洲拜认的第一位老师是中国。隋唐时期,日本多次派使者到中国,同来的还有留学僧、留学生等,他们学习隋唐的制度、文化等。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甲午战争,最终清政府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收钱占地。故选C。
3.答案D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的内容有: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D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B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改革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选B。
5.答案C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选项C符合题意。
6.答案B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由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善于学习外国长处。故选B。
7.答案B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故选B。
二、非选择题
8.答案
(1)大和政权。
(2)中国。
(3)孝德天皇。“大化改新”。
(4)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要善于学习他国之长,克服自己之短。(言之有理且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由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统一日本的是大和政权。
(2)结合材料二、三可知日本是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而进行的改革。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4)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⑸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善于学习他国之长,克服自己之短等。
2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知识能力
1.(2020福建厦门思明区湖滨中学期中)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5世纪,基本实现了统一。当时基本统一日本的是(

A.武士
B.幕府
C.大和
D.天皇
2.(2018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期中)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一场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其最大意义在于(

A.引进了中国先进文化
B.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C.加强了日本的中央集权
D.加强了奴隶主的统治
三年模拟
1.(2020广东东莞六校联考期中』,★☆☆)九年级(1)班开展关于“大化改新”的主题班会,以下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并收取赋税
C.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D.仿效我国宋朝的典章制度
2.(2019山东东营胜利油田学校期中联考,“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这次改革指的是日本历史上的(

A.大化改新B.戊戌变法C.幕府统治D.伯里克利改革
3.(2019陕西宝鸡陈仓区期中世纪中期,日本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措施中不包括(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B.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C.国家将土地卖给公民耕种D.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4.(2019山东临沂费县崇文学校第一次月考☆)大化改新后,日本的庄园逐步建立并盛行起来,庄园主保护庄园的主要途径是(

A.组建武士集团B.大肆兼并土地C.宣誓效忠天皇D,建立自治政府
5.(2018山西太原期末,6,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B.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标志
C.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D.国家把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五年中考
1.(2018山东威海中考,16,☆)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民主政治B.实行查理?马特改革C.进行大化改新D.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2.(2017湖南益阳中考,19,
★☆☆)标志着日本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C.查理?马特改革D,梭伦改革
核心素养
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历史需要总结】
读一些历史学著作,摘录一些笔记,经过整理、分析,你会收获不少历史知识。
(一)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描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明治维新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摘自许知远著《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
⑴笔记(一)评述的是日本古代历史上哪一场重大变革?
笔记(二)所述中国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后来转化成了什么实际行动?
⑵在上述两个事件中,中国与日本之间实现了怎样的角色互换?
【历史不容忘却】
在一些重要的日子,安排同学们在班上作《历史上的今天》的介绍,也是一种纪念方式。
⑶根据安排,李军同学需要在如上日历上所标注的那一天作《历史上的今天》的发言,他准备介绍89年前发生在中日两国间的重大事件,该事件是什么?由于国民政府没有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该事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历史给人智慧】
如果学好了历史,我们就拥有更多解决现实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办法。
⑷曾有人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中日之间这种“情感距离”的存在,不利于两国,也不利于世界。你对消除两国间的“隔膜”,拉近两国间的“距离”有何好的建议?
知识能力
1.答案c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统一了日本。故选C。
2.答案B
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选B。
三年模拟
1.
答案D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选项D说法错
误。故选D。
2.答案A本题关键信息是“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进行了改革”。日本历史上学习唐朝制度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故选A。
3.
答案C大化改新规定: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
4.答案A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故选A。
5.答案B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
五年中考
1.答案C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2.答案B
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故选B。
核心素养
答案
(1)大化改新。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
(2)由日本向中国学习转变为中国向日本学习。
(3)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4)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根据笔记(一)中的“中国知识”
“中国文化”可知相关的事件是仿照唐朝典章制度进行的大化改新。根据笔记(二)中的“1895年至1898年”可判断出是学习西方的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据此分析完成第(1)
(2)问。第⑶问根据时间“88年前”
“2019年9月18日”可知是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沦陷。第(4)问是开放性设问,只要观点正确,积极向上,言之有理即可。
2第12课阿拉伯帝国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创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6世纪
B.
1世纪
C.7世纪初D.8世纪中期
2.(2018湖南衡阳耒阳冠湘中学二模)中东地区是现在世界上不太平静的一个地区。这里的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A.安拉B.穆罕默德C.耶稣D.释迦牟尼
3.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穆斯林公社的地点是(

A.亚历山大
B.麦地那
C.麦加D.大马士革
4.(2018吉林省实验中学六模)下列主张符合伊斯兰教的是(

A.信仰“救世主”
B.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C.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因果缘由
D.信仰“真主”安拉
5.
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何时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A.
622

B.
630
年C.8世纪中期
D.7世纪后期
6.阿拉伯帝国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时中国处于(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7.(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甘南县音河中学段考)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什么(

A.体魄B,知识C.信仰D.财富
8.(2019浙江杭州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期中联考)下列有关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明了被称为阿拉伯数字的0到9十个数字符号
②创立了伊斯兰教
③创作了文学名著《天方夜谭》
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9.穆罕默德以宗教为纽带的征战,完成了国家的蜕变,阿拉伯翻开了它历史的新一页。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哈里发为专制政体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临危机】
材料一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
(1)依据材料一,概括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面临怎样的危机。
【解决危机】
材料二
他于7世纪初创立宗教,并在麦加传教,后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团体,即穆斯林公社。630年,他率领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半岛力挽狂澜的人物是谁。解决危机的途径是什么?
【成就辉煌】
材料三阿拉伯帝国在文学、医学、建筑和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主要中心有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
(3)依据所学知识,举出阿拉伯帝国在文学、医学领域的成就。
(4)谈谈你对“阿拉伯翻开了它历史的新一页”的理解。
一、选择题
1.答案C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答案B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3.答案B
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
4.答案D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故选D。
5.答案C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6.答案B
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8世纪中期,正值中国的唐朝时期。
7.答案B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8.答案D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排除含①的选项,故选D。
二、非选择题
9.答案(1)危机:部落间相互仇杀;信仰不统一,多神崇拜。
(2)穆罕默德。途径:创建伊斯兰教,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3)文学: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医学:《医学集成》《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4)阿拉伯半岛统一后,不断扩张,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并创造出灿烂辉煌的阿拉伯文化。
解析
⑴“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可归纳为部落间相互仇杀;“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说明信仰不统一,多神崇拜。
(2)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解决了原先存在的危机。
(3)本问考查了阿拉伯帝国在文学和医学领域的成就,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4)归纳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后的发展概况即可。
2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2课阿拉伯帝国
知识能力
1.下列有关宗教的说法,符合伊斯兰教的是(
)
A.宣扬“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B.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C.信奉的人称为“穆斯林”D.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2.(2019浙江嘉兴桐乡期中)伊斯兰教是在整个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中创立的,这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是(
)
A.为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繁荣
C.加强了阿拉伯与其他地区的联系D.为动乱中的人们提供精神寄托
3.(2018广西南宁马山县民族中学第一次月考)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符号是什么?是什么人发明的?
⑵这种符号被什么人传到欧洲?
⑶想一想,这种符号的发明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三年模拟
1.(2020江苏常州新北区期中,14,
★☆☆)某国文化曾对中国文化有过很大的贡献。该国在中国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是《一千零一夜》,它长期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动人的故事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该国是(

A.印度B.希腊C.日本D.阿拉伯帝国
2.(2019江西上饶广丰区南屏中学第一次月考,10,
★★☆)穆罕默德完成的双重历史使命是(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出走麦地那
③建立横跨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④基本完成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2018广东韶关始兴县期末,7,
★★☆)这是西亚地区一个独特的民族,穆罕默德在这里创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麦加被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这个“独特的民族”指的是(

A.阿拉伯人
B.古代希腊人C.古代罗马人D.古代埃及人
4.(2017山西省实验中学第一次阶段性测试改编,9,
★★☆)古代伊斯兰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挛生兄弟。”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一B.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C.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了穆斯林公社D.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五年中考
1.(2018湖南张家界中考改编,18,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它是哪一宗教(

①它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
②它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
③它是我国今天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共同信仰
A.佛教
B.道教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2018四川乐山中考,8,
★★☆)下列宗教中,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佛教
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
核心素养
阅读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促进统一的宗教】
材料一
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材料二
“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进入“天堂”。
材料三
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主张众生平等。
上述三则材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宗教?
(2)对阿拉伯半岛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什么宗教?你知道有哪些与伊斯兰教相关的节日吗?
【沟通东西的文化】
材料四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他们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并发扬光大。
-《世界中世纪史》
⑶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五
乔治?萨顿说:“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你是否赞同乔治?萨顿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知识能力
1.答案C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A与佛教有关,B与基督教有关,D与道教有关。故选C。
2.答案A伊斯兰教是在整个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中创立的,这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是为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3.答案
(1)阿拉伯数字。古印度人。
(2)阿拉伯人。
(3)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意义极为重大,它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法,从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和交往,它还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
第(1)
(2)问考查了阿拉伯数字的相关基础知识,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可从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归纳答案。
三年模拟
1.答案D《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2.答案C本题的关键要求是“双重历史使命”。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基本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②出走麦地那”不是历史使命,“③建立横跨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不是穆罕默德的事迹。故选C。
3.答案A创立伊斯兰教的是阿拉伯人。故选A。
4.答案C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C项说法错误,故选C项。
五年中考
1.答案D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故选D。
2.答案C伊斯兰教是在整个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中创立的,这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是为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创造了条件。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随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核心素养
答案
(1)材料一:伊斯兰教;材料二:基督教;材料三:佛教。
(2)伊斯兰教。开斋节、宰牲节等。
(3)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先进民族文化,并把它们发扬光大。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4)赞同。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阿拉伯人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安拉”“救世主”“众生平等”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判断其分别所属的宗教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第二小问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伊斯兰教相关的节日。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总结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第(4)问围绕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借鉴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