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课件 (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课件 (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16 08: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她”虽然不是必需的,但却很重要,“她”的诞生为人类驱散了黑暗和寒冷,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可“她”一旦生气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她”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你知道“她”是谁吗?(猜一个字)
猜猜“她”是谁?
—火
[活动与探究一] 物质燃烧必需具备什么条件?
请结合生活经验或用桌面上的器材完成以下实验并填写空白:
实验内容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1.用镊子分别夹取木柴和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燃烧情况
2.室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吗 点燃后呢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 固定在桌上,然后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根,一会儿后对比两支蜡烛燃烧情况
燃烧需要
可燃物
火柴燃烧
小石头不燃烧
没有罩烧杯的
蜡烛持续燃烧,罩上烧杯的蜡
烛一会儿就熄灭
燃烧需要氧气
点燃后蜡烛开始燃烧
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一、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
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此温度称为着火点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 370 558 700~
750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活动与探究二):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现按以下实验步骤设计如右下图所示 的实验,请你参与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00℃
(一)实验步骤:
1、在烧杯内注入一定量开水,并往其中 投入一小块白磷B。
2、在薄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块已用滤纸吸取表面水的白磷A,再将铜片放在烧杯上方。
(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给出合理的解释
友情提示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
白磷(甲)_____白磷(乙)_____红磷_____
(2)若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烧杯底与白磷(乙)接触,可观察到_____ ___。
(3)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
(4)白磷与红磷相比,更易着火燃烧的是 ____, 因此白磷应保存在________中。
燃烧
不燃烧
不燃烧
白磷乙燃烧
白磷

1、为什么碳、镁、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
2、为什么刨花、小木块比大木块好燃烧?同是木材,着火点不变,那么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因为薄的、小的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所以燃烧的比较旺盛。
因为物质的性质不同,燃烧的情况也会不同。
因为物质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系。
二、影响可燃物燃烧现象的因素:
(1)可燃物的性质;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氧气的浓度。
可燃物与氧气
发光、发热
发生的一种
氧化反应。
的剧烈
燃烧:通常指
什么是燃烧呢?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
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
还。……战舰为什么会
失火呢
【火灾之谜???】
一艘宏伟的战舰在大火的作用下付之东流,大家能够想象出全舰官兵、战马当时无比惨痛的情境,大火是多么的无情。那么,谁是“纵火犯”呢
草料竟然是“纵火犯”!
草料堆放太多、太久,由于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热量不断聚积,导致草料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从而进行自发燃烧。这种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被称为“自燃”。
谁是“纵火犯”呢
2.自燃:
1.缓慢氧化: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 甚至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三、燃烧的其他几种情况
四、灭火原理和方法
破坏燃烧的任一个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请问以下灭火方式与哪种灭火原理有关?
油锅着火,不能泼水灭火,应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令火熄灭;还可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燃气灶着火了,快关上燃气阀门
液化气罐着火了,快盖上湿棉被
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学生讨论
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的原理:
2.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隔离可燃物(或移走可燃物);
能力源于运用
知识归纳
灭火常识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逃生方法
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拓宽视野: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一吹就灭,而煤炉火用扇子扇,却扇越旺?
分析:
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用嘴吹会使产生的热量随空气的流动而散失,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在煤炉中燃料多,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扇风不会使煤炉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扇风时又使空气流通,补充了氧气,所以会越扇越旺。
讨 论
①在有限的空间内
②产生急速的燃烧
爆炸的原因: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 迅速膨胀而起的现象。
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
注意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安全
阅读课本84页
与燃烧和爆炸
有关的图标:
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下图)。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
是: 。
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为充分
【体验收获】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
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
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右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
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
的条件是      、     。
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
与氧气充分接触
【经典战役回顾】
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火。) 这一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
燃烧需要可燃物,减少可燃物不利于燃烧
成语中的化学
社会实践 :
请你通过询问他人、走访消防部门、查阅报刊杂志等方式,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灭火事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燃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再见